分享

2019高考古诗鉴赏技巧(9):如何分析古诗技巧(续)

 郑王静晓 2018-07-21

(五)知识清单

诗歌鉴赏题中考查的修辞手法常见的有比喻、夸张、拟人、对偶、通感、排比、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双关、对比、顶真、叠词、用典、列锦、互文等。

1、比喻

定义:就是打比方,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另一事物。

作用:可以突出事物特征,使表达更加生动鲜明,化深奥抽象为浅显具体。

举例:(1)“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刘攽《雨后池上》),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了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2)“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

2、拟人

定义: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语言、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举例:(1)“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写出了诗人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2)“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苏轼《海棠》),诗人怕花睡去,所以点燃蜡烛来照,以花比人,极富雅趣。

3、夸张

定义:夸张就是为达到某种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

作用:可以使感情表达得更强烈、更鲜明,更能感染读者。

举例:(1)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汉乐府《上邪》)少女以五件不可能出现的事为誓,表达了对爱情的热烈坚贞和无所顾忌的追求,人物形象鲜明。

(2)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李白《秋浦歌》)白发因愁而生,长达三千丈,该是多么深重的愁思!以此写愁,匪夷所思!夸张出奇句。

4、对比

定义:对比,就是把对立的两种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相对比较。

作用:运用对比,可以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

举例:(1)今昔对比:李白《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在诗中诗人将昔时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做了鲜明的对比,给读者留下深切的感受。前面的繁华写的越有力,后面对现在的冷落的表现也就越有力。也就越能显示出昔盛今衰之感。(2)贫富对比:梅尧臣《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寸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诗人运用对比的手法,把长年辛劳而居室简陋的陶者与不劳而获的统治阶级作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以及对不劳而获的统治阶级的愤慨之情。与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异曲却同工。

5、借代

定义: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可用部分代全体,具体代抽象,特征代本体。

作用: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举例:“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如:黔首(百姓) 、桑梓(故乡)、社稷、轩辕(国家)、长安(朝廷·君王)、庙堂(朝廷)、南冠(囚犯)、婵娟、嫦娥(月亮)、桃李(学生)、同窗(同学)、手足(兄弟)、汗青(史册)、伉俪(夫妻)、白丁、布衣(百姓)、桑麻(农事)……         

6、顶真

定义;就是用句末的词语作下一句的开头的词语的修辞。

作用:顶真的作用是回环跌宕,有旋律美。

举例:如“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蛩;泣寒蛩,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马致远《汉宫秋》),这段曲词中运用了对仗、顶真的修辞手法,对仗显示了语言的对称美,达到了意境美的完美结合。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表现了汉元帝离恨未已、相思又继、千结百转的愁绪。
7、双关

定义;就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的修辞,有谐音双关和语意双关两种。

作用:使情感表达委婉含蓄,又富有情趣。

举例:“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这是作者用民歌体写的恋歌,双关隐语是民歌中常用的手法。从前两句诗意看,大概女方在杨柳飘拂、波平浪静的江边行船,听到岸上爱恋她的青年在对她唱歌言情,但情传的含蓄,“道是无情胜有情”。

8、通感

定义:也叫移觉,是把人的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通过比喻或形容沟通起来,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

举例:(1)“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郎士元《听邻家吹笙》),诗人用通感的修辞写了寻访不得之后的想象,通过花的繁盛烂漫,写出乐声的明丽、热烈和欢快。(2)《柳堤》 (明, 金 銮):“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十里笼睛苑,千条锁故营。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  雨本无香味,但诗人在“雨香飞燕促”中却说雨“香”,这是用嗅觉来表达触觉和视觉的修辞方法。

9、设问

定义: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

作用:开头以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举例:“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元曲小令,阿鲁威作) 

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10、反问

概念: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作用: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举例:王安石《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11、对偶

概念: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也叫对仗。

作用: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举例: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可以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12、列锦

定义:所谓列锦,就是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

举例:(1)“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这两句以高度浓缩的笔墨,勾勒出一幅辽阔宏伟的图画:在大雪飘飞的夜里,乘船强渡瓜洲,在秋风瑟瑟的大散关,骑马挥刀与敌军撕杀,从语法角度分析,诗人虽然剩去了若干词语,只选取了几个关键名词,但并不影响意义的完整表达,语言凝练,意境开阔。(2)再如“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给人的情趣和诗味是浓醇、深长的 。上句是视觉画面-----秋夜星空一只孤飞的雁,下句是听觉意象-----千家万户的砧杵之声,上下句的串联迭合,不但鲜明准确地描绘了秋夜景色的典型特征,而且构造了一幽怨凄清的意境。  

13、排比

定义: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作用:一气呵成,节奏鲜明;突出强调,长于抒情;内容集中,增强气势。

举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

14、用典

定义:凡诗文中引用过去与之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语言文字,而增加词句的含蓄与典雅者,即称“用典”。

举例:(1)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裴迪《送崔九》)借《桃花源记》中武陵人的典故劝勉崔九既要隐居,就必须坚定不移,不要三心二意。(2)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杜甫《江汉》)用“老马识途”的典故表达自己老当益壮而又报国无门的愤懑之情。

15、化用

定义:对前人书面作品的语言和群众的口头创造,进行再加工再创造,赋予它新的内容和意境。可分三种:字词点化、内容升华、意境开拓。

举例:南宋词人辛弃疾作词喜好用典,更是化用前人诗句的高手。《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云:“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读到这里,你自然会想到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更改一字,就是辛弃疾的了。下片说,“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三国志·刘备传》载,曹操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天下英雄只有你与我了。《三国演义》“煮酒论英雄”大加发挥,也为后世的戏曲所本。曹操的原意本是试探刘备有无野心的,辛弃疾借用来歌颂孙权敢于与曹操、刘备这两位当世英雄分庭抗礼,鼎立而三。最后,更用曹操的原话“生子当如孙仲谋”直接夸赞孙权立足江南建功立业的雄才大略。这样化用,是暗里谴责南宋统治者不思进取、懦弱无能,借以表达自己的愤懑之情。

16、互文

定义: 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作用:运用互文手法,使诗句语言明快,结构工整,声韵和谐。

举例:“秦时明月汉时关” “主人下马客在船”“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17、反复

定义: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的一种修辞手法。

作用:(1)强调,增强语气或语势。(2).反复咏叹,表达强烈情感的作用。(3)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

举例:《采桑子》(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18、叠词

定义: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的字重叠而构成的词,古人叫“叠字”,我们现在称之为“叠词”。

作用: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举例:“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竹枝词>其一》刘禹锡)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作用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浪淘沙》李煜)、“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