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古诗词“字词类鉴赏题”方法技巧

 georgiayl 2016-03-15

                          ”     

                                     ——高考古诗词“字词类鉴赏题”方法技巧

 

在高考试题中,古诗词鉴赏题当设计有些属于“诗眼鉴赏”,有些属于“炼字鉴赏”,有些属于“鉴赏词语”,我们将这类试题统称为“字词类鉴赏题”。

解答“字词类鉴赏题”一般要采用“五步法”,即从五个角度切入进行思考:

    一、修辞手法  指出该字或词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如“双关、叠词、夸张、比喻、拟人”等。

    二、解释词语  将该字或词放入诗句,解释其具体含义。

    三、描述画面  把该字或词放入原句,描述画面景象。

    四、抒发情感  通过画面描述,明确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五、结构功能  从该字或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如“铺垫、照应”等。

具体操作时,需要注意四个方面:

    一、答题过程注意分值安排,如果分值较少,宜采用直奔主题法;如果赋分较多,则要展开分析。

    二、“五步”并不是每步必答,有则答,无则跳过。

    三、若遇叠词,要答出“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或韵律美”。

    四、若遇形容词,要注意答出词语的双关性。

总之,解答古诗词的“字词类鉴赏题”,概括起来就是“五步四注意”。

答题示例:

1、(09年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 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2分)

答: “入”字表现出河的生气,“摩”字突出了山的高峻。(鉴赏两个字却只有2分,采用直奔主题法)

2、(09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寄远

                                                 杜牧

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1)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3分)

答:“悠悠”写出了水流的悠长,江面的清寂,(描述画面)  烘托出客子思归的孤寂心情,(抒发情感)  为第三句的“客心孤回”做了准备,打下了铺垫,(结构功能)读来朗朗上口,富有韵律美。(叠词作用)

3、(09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杜甫

                       万里瞿唐①月,春来六上弦②。

                       时时开暗室,  故故③满青天。

                       爽和风襟静,  高当泪满悬。

                       南飞有乌鹊,  夜久落江边。

【注】①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

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

③故故:常常,频频。

⑵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4分)

答:“万里”一词,突出空间范围之广,(解释词语)  表现了广阔地天地笼罩于清淡月色中的情景,(描述画面)  反衬了诗人的个体的渺小孤独寂寞之情。(抒发情感)

“夜久”一词,强调时间之长,(解释词语)  写出了南飞的乌鹊在深夜经长时间飞奔后只能落在江边暂时栖息的情景,(描述画面)   含蓄地表现了诗人长时间在外奔波、身心俱疲的艰难处境。(抒发情感)

“时时”一词,运用叠词,(修辞手法)写月光时时照进黑暗的居室,(描述画面)与下句的“故故”相对,(结构功能)  使语言表达更富有韵律美。(叠词作用)

4、(08年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小 孤 山①

                                      [宋]谢枋得②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②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2)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

答:“孤”字一语双关,(修辞手法)既写小孤山独立江中的情形,也写自己孑然抗元的形象,(形容词的双关性)表达了作者身处危局依旧希望像小孤山一样中流砥柱、耸然坚定的傲态及面对将帅匮乏、孤立无援的苦闷之情。(抒发情感)

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词后问题。(8分)

                                         西  江 

苏 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注]本文写于苏轼被贬黄州之时。

(1)“人生几度新凉?”句中的哪个字用得妙,为什么,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4分)

答“凉”字用得妙。(1分)“凉”字一语双关,既指中秋时节天气凉;(1分)也指诗人遭贬,感到悲凉(1分)及人生命运起伏不定,变幻莫测,暗含世态炎凉(1分)(形容词的双关性及抒发情感)

6、(07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4分)

答:诗人于清秋日暮在溪厅散心,月上高树,酒已半醒,周围一片冷清幽寂,诗人独自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描述画面)“穿”字形象地传达出诗人孤独,徘徊的情绪。(抒发情感)诗人在林中百无聊赖地“数”起流萤,(描述画面)“数”字传神地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抒发情感)

7、( 2004年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菩  萨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3分)
“空”字 是“独自”或“白白”的意思。(解释词语)  傍晚,玉阶上,思妇独立,企盼归人,见鸟归而人不归,愁苦更生。(描述画面)该字表达了思妇苦苦等待归人而没有结果的一种孤独与愁闷(或惆怅)。(抒发情感)

8、(03年全国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过 香 积 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后来也指全诗中最精彩关键的一句。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 “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描述画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