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考试题中,古诗词鉴赏题当设计有些属于“诗眼鉴赏”,有些属于“炼字鉴赏”,有些属于“鉴赏词语”,我们将这类试题统称为“字词类鉴赏题”。 解答“字词类鉴赏题”一般要采用“五步法”,即从五个角度切入进行思考: 具体操作时,需要注意四个方面: 总之,解答古诗词的“字词类鉴赏题”,概括起来就是“五步四注意”。 答题示例: 1、(09年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1)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2分) 答: “入”字表现出河的生气,“摩”字突出了山的高峻。(鉴赏两个字却只有2分,采用直奔主题法) 2、(09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1)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3分) 答:“悠悠”写出了水流的悠长,江面的清寂,(描述画面) 3、(09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注】①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 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 ③故故:常常,频频。 ⑵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4分) 答:“万里”一词,突出空间范围之广,(解释词语) “夜久”一词,强调时间之长,(解释词语) “时时”一词,运用叠词,(修辞手法)写月光时时照进黑暗的居室,(描述画面)与下句的“故故”相对,(结构功能) 4、(08年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②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2)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 答:“孤”字一语双关,(修辞手法)既写小孤山独立江中的情形,也写自己孑然抗元的形象,(形容词的双关性)表达了作者身处危局依旧希望像小孤山一样中流砥柱、耸然坚定的傲态及面对将帅匮乏、孤立无援的苦闷之情。(抒发情感) 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词后问题。(8分) 苏 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注]本文写于苏轼被贬黄州之时。 (1)“人生几度新凉?”句中的哪个字用得妙,为什么,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4分) 答“凉”字用得妙。(1分)“凉”字一语双关,既指中秋时节天气凉;(1分)也指诗人遭贬,感到悲凉(1分)及人生命运起伏不定,变幻莫测,暗含世态炎凉(1分)(形容词的双关性及抒发情感) 6、(07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4分) 答:诗人于清秋日暮在溪厅散心,月上高树,酒已半醒,周围一片冷清幽寂,诗人独自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描述画面)“穿”字形象地传达出诗人孤独,徘徊的情绪。(抒发情感)诗人在林中百无聊赖地“数”起流萤,(描述画面)“数”字传神地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抒发情感) 7、( 2004年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8、(03年全国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后来也指全诗中最精彩关键的一句。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 “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描述画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