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一卷 演说易筋洗髓合编

 十年磨砺梅自香 2018-07-21
增演易筋洗髓合编序

《易筋》、《洗髓》,自达摩祖师西去后,慧可祖师将洗髓携去云游,《易筋》藏少林壁中。由是道分为二:习《洗髓》者仅能收心养性;习《易筋》者仅能强筋壮力。千余年来,其书未合。后《易筋》经般刺密谛翻译出,代有传人。《洗髓》由慧可翻译出,亦有嫡派。两两相合,道本同源,理实一贯,一而二,二而一,两经非两派也。后世祖师得洗髓传,知道相表里,乃与《易筋》合成一函。虽纲领节目,综括靡遗,而奥旨微言,难寻次第,经少林门下,诸老祖师照诸佛菩萨、诸天神王、历代罗汉宗师庄严法相,摩挲求之,合以《易筋》、《洗髓》所论工夫,始知道出一辙。于是汇成一帙,名曰《增益易筋洗髓内功图说》,图多说少,其旨未畅。余不揣谫1陋,依图演说缮写《易筋》、《洗髓》于前,益以各家论说,分为十七卷。首二卷,经文论说,中十二卷,历代宗师增益图像,后三卷易筋洗髓支流,以备参悟采用。颜曰《增演易筋洗髓内功图说》余何人,不足言道,亦不善属文。平时所得,虽未知当否,而吾师属意演说之命难辞。凡有所觉,罔不笔之于书云。

     译白

《易筋》《洗髓》两部经书,自达摩祖师仙逝后,慧可祖师就把《洗髓》这部经带在身上云游,而把《易筋》这部经藏在少林寺的墙壁中。因为这个原因,后来佛门就分成两支修持门。修习《洗髓》的,仅能收心养性炼精神;修习《易筋》的,仅能强筋壮力而健体魄。一千多年来,这两部完整的经就没合到过一块。后来,《易筋》经过般刺密谛翻译出来,代代有传人;《洗髓》由慧可翻译出来,也有嫡派相传。这分开的两支并无冲突,均出自同一道源,理论是贯通的,是一个整体分为两个侧面,两个侧面又可合为一个整体,两部经并非是两个派。后世的祖师们得到《洗髓》的真传,深知修道是内外合一,于是就把它与《易筋》合到一块。但这种做法,虽然将两部经搜集完整,没有任何遗漏,可修炼的层次功夫,哪在前哪在后,这些具体顺序搞不清楚。后来经过少林门下一些祖师们参照前代修炼证果的许多佛、菩萨、神王、罗汉的实践经验,对照那些塑像的神情姿态,分析研究,与《易筋》《洗髓》所论的功夫进行比较,才知道理论方法是相通的。于是整理汇辑成一套总书,取名为《增益易筋洗髓内功图说》。但是这部书图多而文字少,所以有关内涵未免能使人看得明白。我不怕别人说浅薄,便依照图的顺序解说《易筋》《洗髓》于前,又充实各家论说,分为十七卷。前二卷是经文理论解说;中十二卷是历代祖师充实加入的练功图;后三卷为该派的支流功法,以备参考之用。又改书名为《增演易筋洗髓内功图说》。我这个人,按说无资格论道,又不善于写文章。平时修习《易筋》《洗髓》,虽然来未能预料究竟能否得其正道,而我的老师嘱托我务必要解释此经,难以推辞,凡有心得体会的,无不一一书之笔端,仅此而已。

易筋洗髓并行不悖说

予读《易筋》、《洗髓》二经,见《易筋》中亦能洗髓,《洗髓》中亦能易筋,功分精粗,不分先后,效分大小,不分浅深。专习《易筋》,仅能增力则成外壮;专习《洗髓》,仅能养心,则成枯禅。皆偏也,皆非佛之全功也。《易筋》,佛之节目。《洗髓》,佛之究竟。无节目不可入道。无究竟何由证因。以《易筋》、《洗髓》歧视之,固非。

注:1谫(jiǎn简),浅薄

即以《易筋》先《洗髓》,《洗髓》统《易筋》,皆误。行易筋不可离却洗髓工夫,行洗髓原为收束易筋工夫。其道一而分,其功两而合,其效一而神,其理两而化。易筋、洗髓真有并行不悖,相与有成之妙。故十二图中所列行功次第,导引逆流,搬运存养,规模皆合易筋洗髓。错综变易而兼行之。运中有定,定中有运,一动一静互为根,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相摩,八卦相荡,二经浑然一太极矣。

   注解

我读了《易筋》《洗髓》二经,体会是,《易筋》也体现了洗髓,《洗髓》也含着易筋。功夫虽有整体和具体之分,却无先后之分;效果有大小之分,却无深浅之分。侧重《易筋》的修持,只能增强体力显示外壮;侧重《洗髓》,只能养生,完成片面的性修。这两种情况都是各走一个极端,不是佛门倡导的全面功夫。《易筋》体现着佛家修炼的具体功夫,《洗髓》体现佛家修炼的原则和目的。无具体的功夫无法入道,无有原则和目的又何能验证佛门的因果呢?把《易筋》和《洗髓》区别对待无疑是错误的,但认为学习功夫,《易筋》在先,《洗髓》在后,或者认为《洗髓》代替《易筋》,这都是更加错误。行易筋是离不开洗髓功夫的,而行洗髓则是为了规范易筋的功夫。这是道整体之两个方面,两个方面合于一个道。其效果因为统一而显其神用,其理论因其两个方面才显示广泛的使用。所以,易筋洗髓真是有并行而不相违背、互根互成的妙用。因此十二图所列的行功顺序、导引内气逆流而搬运内养,其规范要领模式都符合易筋洗髓。要灵活掌握,参差互用,使运中有定,定中有运,使其显示出一动一静互根互成,休现一阴一阳交合运变无究的道。使其阴阳相交合,八卦相鼓荡。所以,《易筋》《洗髓》的相辅相成恰恰是浑然一体的太极。

易筋洗髓名义

筋为连络形骸之物,故先易筋,筋易而无处不易矣。髓为出入灵明之区,故必洗髓,髓洗而无微不洗矣。

筋何贵乎易?按《秘书》说,日月为易,象阴阳也。《易·系辞》:生生之谓易。注∶阴阳转易以成化生。是易为变化之总名,改换之殊称。筋一易而乾坤合,坎离交矣。至引伸为交易、变易、互易、移易、反易、对易、辟易、改易、平易、和易之义。又何难使剥复运,否泰转耶。所以一使之易,寒可易为暑,暑可易为寒,昼可易为夜,夜可易为昼,老可易为少,少可易为老,阳可易为阴,阴可易为阳,变化无端,皆易之道。

髓又何言乎洗?按:洗,《广韵》:先礼切,《正韵》:想礼切,并音姺,与洒同,涤也。《说文》:洒足也。《史记·高帝纪》有使两女子洗之文。《书·酒诰》:自洗腆,用致酒。洗:又,洁也,是洗之义,自上洒下,又由下升上而洁上也。他如钟名姑洗,律名姑洗,官名洗马,承水器曰洗石,名有洗石,皆取义于《易·系辞》。“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之洗,所谓洒涤、洒洁也。所以一为之洗,浊积者,能洗之使清,黑暗者,能洗之使明,凝重者,能洗之使轻,尘蔽者,能洗之使净,洗髓功深,自放光明。昔汉武帝时,客有问于东方朔曰∶先生有养生诀乎?答曰∶无他术,吾能三千年一洗髓,三千年一伐毛。吾已三洗髓,三伐毛矣。客不识道,以为滑稽戏语。后注家及考据家亦多引之作喻言,不知为实语也。行功者能晋进不退,恒久有常,困而升,革而鼎,蹇而解,贲临中节,屯蒙悉涣、中孚独履,由小过而大过,小畜而大畜,颐养与井养兼施,未济既济,有震无兑,有益无损,噬嗑需讼,师遁夬姤,比随而谦,谦而豫,蠱明夷,渐旅渐巽、渐丰渐萃、渐艮渐归妹,家人不暌,同人大壮,咸观大有。一易筋即洗髓,一洗髓愈易筋,阳阴造化,往来不穷,无方无体,无际无涯,与天地参,非其能事乎。

注解

人之筋是连络人之形体的纽带,所以要先易筋,筋易以后身体无处不产生新的变化。人之髓是人体对外和向内发布和接受能量、信息的最灵明的所在,所以必顺洗髓,髓能洗得浩净则身体内部无微不是畅通明达的。

筋为什么是最贵得易呢?按《秘书》的说法,就是日和月的一来一往,象征阴阳的不断运变。《易。系辞》说:“生生不息就是易。”注解又说:阴和阳的交合运弯化合为生。所以说“易”是一切变化的概括名称,也是批一切不断改换的特殊说法。人的筋一易,阴阳就能合,神气就能交(按:乾坤即阴阳,离坎即神气、心肾)。易的交变演运形态,可引伸为交易、变易、互易、移易、反易、对易、辟易、改易、平易、和易等意义。从《周易》六十四卦卦象来看,只要有易的运变,“剥”就可以运变为“复”,失去了可以回复;“否”就可以转化为“泰”,坏的就能转变为好。因此,事物一经发生易变,冷可转为热,热可能转为冷,白天可转为夜晚,夜晚可转为白天,老年人可转变为少年,少年也可转变为老年,阳可易为阴,阴可易为阳,无穷变化的原因,都是易的运动规律所致。

髓在人体摸不着看不见的地方,怎么说是洗呢?我们就来谈谈其中的道理。“洗”这个字的读音,《广韵》是以“先、礼”合并;《正韵》以“想、礼”合并,发音为“洗”。与酒意思同,指的是洗涤。《说文》解释是:从头一直洗洒到脚。《史记。高帝纪》有让两个女子帮助洗澡的记载。《书。酒诰》说:只有把身子洗涤干净美洁了,才能从事敬酒的事(按:原文“腆”,指美洁之义)。前面说的洗,有圣洁、庄重的礼义含义,实际归根到底,洗,还是指清洁。按洗的动词含义,即是自上而下的淋酒,又由下升上的洗涤,使之由上到下全部净洁。古代很多词汇都借用了“洗”字,律吕上把钟称为姑洗,律称姑洗,有把某官称洗马,盛水的容器称为洗石,甚至有人的名字也称洗石,这些“洗”的用义,统通源自于《易。系辞》“圣人以道洗心,使后天人心清失到找不到的地方”这个“洗”。这也就是要进行酒涤,使之洁净。所以洗的功能很大,积累的污浊很多,一洗能使它清洁;黑暗的东西,一洗能使它明亮;凝重的东西,一洗能使它便;蒙上尘垢的东西,一洗能使它净明。人体也是如此,洗髓的功夫深厚,通体自会大放光明。汉武帝那个时候,有个门下客问精于仙道的东方朔:“先生有什么养生妙诀可以相告吗?”东方朔回答说:“别的方法没有,我能三千年洗一次髓,三千年更换一次形体(按:原文”伐毛“,伐,砍伐,讨伐,引喻为吐故纳新,毛,毛皮,皮肤,引喻为身体)。我已经三次洗髓,三次更换形体了。”这位门客不知道的奥秘,以为东方朔在跟他开玩笑。后代注解家和考据家也多引此段作为比喻之言、不知这确是实在话也。

如果练功者能照《周易》六十四卦的卦象含义去练功(注:此将卦象解释变为一般通俗解释,以利理解),能勇猛精进而不后退,并能长久坚持不懈,能从困境中升华,从变化中立定根本,从死板中解脱,使行为合乎自然运变规律,艰难的、蒙昧的状况就会焕然出新,你就会诚信地实践下去,你就会由小的收获而步入大的收获,由小的蓄养而获得大的蓄养,你就会从后天口鼻呼吸过渡到先天凡男呼吸,或以先天元气和后天呼吸之气相互为用,象未达道实又达于道,虽有无限的循环运化却又没有消耗,有益而无损,出现矛盾就有解决矛盾的时候,元气有时看似消失了,但它还有自然出现的时机,神与气仍有和谐交合呈现美景的时候,但有了收获且不可自满,更要小心翼翼行功,要知道破旧立新有时会有挫折失败,要能不悔心地反省改正,一面前进用功,一面修正错误发扬优点,就会使你练功收获渐渐丰硕,而获得的都是精华聚集,但这时要善于安伏蓄养,使体内阴阳更好交配,使身体每一部份都处于谐调统一而不发生背离,这才能使身心的全体达到全盛景象,阴阳该和合的无不和合,该获得的无不已获得。由此进而肯定,易筋和洗髓是并行不悖的,只要易筋即包含洗髓,只要洗髓就更加会易筋 。易筋和洗髓体现了往来无穷的阴阳造化。说其有方法,其实无方法;说其有形式,其实无形式;也没有开始,也没有终结。这样行功与天地同一同化,除此哪还有更高妙的方式呢!

按:本篇所方及门下客问东方朔养生一事,东方朔答:“吾能三千年一洗髓,三千年一伐毛,吾已三洗髓、三伐毛矣。”作者论日:“后注家及考据家亦多引之作喻方言,不知为实语也。”这里所说“实语”,并非指东方朔真正活了九千岁,实指仙道修炼之实语也,何有此语?仙道修炼有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后有炼虚合道,当为炼神还虚之终极)三大递进层次。这三个层次之每一层次都可谓有一易筋洗髓之过程,所以说是三洗髓、三伐毛。然而每一层次之洗髓易筋都有一个艰难温长且带有周期循环的过程。例如一日间练功,可有内气若干次周天循环这过程,这一次之循环便有一个类似自然界春夏秋冬四时变易状况,好比一年之季节。所以在东方朔方有“吾能三千年一洗髓,三千年一伐报导”之说,外行人闻此方,不解其妙,当然会认为是滑稽戏语了。

李卫公序

后魏孝明帝太和年间,达摩大师自梁适魏,面壁于少林寺。一日,谓其徒众曰:盍各言所知,将以占乃诣。众因各陈其进修。师曰:某得吾皮,某得吾肉,某得吾骨。惟子慧可曰,尔得吾髓云云。后人漫解之,以为入道之浅深耳。盖不知其实有所指,非浸语也。迨九年,功毕示化,葬熊耳山脚,乃遗只雇而去。后面壁处,碑砌坏于风雨。少林僧修葺之,得一铁函,无封锁,百计不能开。一僧悟曰:此必胶之固也,宜以火,函遂开。乃熔蜡满注而四著。故也,得所藏经二帖,一曰《洗髓经》,一曰《易筋经》。《洗髓经》者;谓人之生,感于爱欲,一落有形,悉皆滓秽。欲修佛谛,动障真如1。如2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必先一一洗涤净尽,纯见清虚,方可进修,入佛智地。不由此经,进修无基,无有是处。读至此,然后知向者所谓得髓者,非譬喻也。易筋经3者,谓髓骨之外,皮肉之内,莫非筋连络周身,通行血气,凡属后天,皆其提挈。借假修真,非所赞勷4。立见颓靡,视作泛常,曷臻极至,舍是不为,进修不力,无有是处。读至此,然后知所谓皮肉骨者,非譬喻亦菲漫语也。

《洗髓经》帙归于慧可,附衣体,共作秘传,后世罕见。惟《易筋经》留镇少林,以永师德。第其经字皆天竺文,少林诸僧,不能遍译,间亦译得十之一二,复无至人口传密秘,遂各逞已意,演而习之,竟趋旁径,落于枝叶,遂失作佛真正法门。至今少林僧众,仅以角艺擅长,是得此经之一斑也。

众中一僧,具超绝识念,惟达摩大师,既留圣经,岂惟小技。今不能译。当有译者。乃怀经远访,遍历山岳。一日,抵蜀,登峨嵋山,得晤西竺圣僧般刺密谛,言及此经,并陈来意。圣僧曰:佛祖心传,基先于此,然而经文不可译,佛语渊奥也:经义可译者5,通凡达圣也。乃一一指陈,详译其义,且止僧于山,提挈进修,百日而凝固,再百日而充周,再百日而畅达。得所谓金刚坚固地,驯此入佛智地,洵为有基筋矣。僧志坚精,不落世务,乃随圣僧化行海岳,不知所之,徐鸿客遇之海外,得其秘谛,既授于虬髯客,虬髯客复授于予。尝试之,辄奇验,始信语真不虚。惜乎未得《洗髓》之秘,观游佛境。又惜立志不坚,不能如僧不落世务。乃仅借六花小技,以勋伐终,中怀

 


注:1动障真如,据《易筋经》补。

2如,《易筋经》无此字。

3经,《易筋经》无此字。

4勷(xiāng香),同襄,帮助。

5者,《易筋经》无此字。

愧歉也。然则此经妙义,世所未闻。谨序其由,俾知巅末。企望学者,务期作佛,切勿要区区作人间事业也。若各能作佛,乃不负达摩大师留经之意。若曰,勇足以名世,则古之以力闻者多矣。奚足录哉。

 

    时唐贞观二载春三月三日李靖药师南序

注者按:“李卫公序”是叙述《洗髓》、《易筋》的来源,尤其是介绍《易筋》经流传和翻译经过的史文。作者李卫公,即是唐初有名的兵家李靖。《中国人名大辞典》“李靖”条(辞典436页下)日:“李靖,唐三原人。字药师。通书史。其舅韩擒虎每与论兵,叹日:可与语孙吴者,非斯人尚谁哉!高祖时拜行军总管,平萧铣,擒辅公祜太宗践,授刑部尚书,兼检校中书令。寻破突厥,取定襄,擒颉利,斥地自阴山北至大漠,封代国公,迁尚书右仆射。恳乞骸骨,帝嘉美听之。吐谷浑寇边,复起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进兵残其国,更立其王而还。改卫国公。卒谥景武。后人录其论名语,为《李卫问对》。”

    注解

    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按:查北魏无孝明帝太和年,故原文“孝明帝”实为孝文帝误用。太和年间为公元477-499),达摩大师自梁(即今江苏南京)到达魏(即今河南开封地区),面壁修炼于嵩山少林寺。有一天他给徒弟们说:“你们何不将我传授于你们的功夫,修炼收获和心得体会告诉我?”徒弟们便分别向达摩一一作了汇报。达摩听了就说,某弟子得了我的肉,某弟子得了我的皮,某弟子得了我的骨头。唯有对弟子慧可说:“你得了我的髓。”后人对于达摩说的这些话胡乱解释,以为这指的是弟子们修道功夫的深浅,其实不知这都是实话,不是胡乱对弟子说的。达摩大师面壁修炼了九年,道成后就羽化了。(按:在仙道修炼中,此称为尸解蜕化。若以肉体无存而论,又可称为炼虚合道功夫,即将肉体全部报化而消失。后者为仙道最高证果境界之一。)达摩圆寂后,他的面壁处弟子立碑石纪念。后来年长月久,碑石被风雨淋坏。少林寺的僧人们又重新修茸。施工时,于遗址里发现一个铁盒子,虽然没有上锁,却怎么也打不开。有一个和尚思索了一番就说:里面一完是用胶凝固的,用火烤热铁盒子就行了。果然用这方法把盒子打开了。原来这盒子里面四边都是用蜡封固的。盒子里装有卷经,一卷名叫《洗髓经》,一卷名叫《易筋经》。《洗髓经》大致内容是说,人落于后天,最初是感于爱欲释放出的精卵,精卵是有形之物。与无形的大道相比就是污浊的滓渣。如果把这些清洗到纯洁虚明的程度,方才可以进入修炼的门径,才能到达佛性大智慧大圆通的境地。不从此经学习,进修既没有基础,也不会达到目的。读者看到这里,就会理解当时达摩所说的慧可得了他的髓,是指慧可懂得了“洗髓”的真谛,并不是比喻。《易筋经》大致内容是说,人的髓骨、皮肉之间,无处不是筋络相连系,凡属后天的气血运行,营养输布,皆是筋络在起作用。借有形的身体这个假,去修无形之道的真,非得有易筋功夫的帮助。若不这样,随时即会知道这不可能使自己进道,反而愈加糟糕。如果漫不经心对待易筋的功夫,如何能达到修道的最终目的呢!舍弃易筋不学,就没有身体条件进一步修炼,何谈达到目的。读者看到这里,又会理解达摩当时说某弟子得皮、某弟子得肉、某弟子得骨,都讲的是某弟子对易筋经的时解和功夫效验,也不是比喻和随便说。

    达摩将包装好的一套《洗髓经》给了慧可,随送的还有袈裟和化缘的用具,这些都是送给最亲信的弟子以保持门派的秘传,所以后世一般人极难见到。唯有《易筋经》留在少林寺,以作镇寺之宝,也作为纪念先师的永久之物。但是,《易筋经》写的都是印度文字,少林寺的僧人们没有能够全部翻译出来的人,充其量仅能翻译十分之一二,并且零散无章。因为再没有人能够通晓它的全部内容,后来僧人们就按照各自所领会的那一点各自进行演习,大都各走向一个侧面,落于枝枝叶叶,而未掌握本质的东西,佛家真正修道功夫也就从此失传了。至今少林寺的和尚们,仅以武术技击擅长,这是只得到《易筋经》只言片语的缘故。

(按:由些可以看出,自唐朝开始,少林寺兴起的棍棒刀枪拳脚之武技,并不是达摩所创《易筋经》的修道功夫,纵观《易筋》《洗髓》之全部,我们可以领略到,《易筋》《洗髓》的修成,是大道功夫,它也具武技之实用,但这种实用,是建立在修道基础之上的,而后来少林武术的发展则是落向了外壮功夫之上,于养生无益,这种佛门功夫的畸型发展,究其原因,一是后世少林僧人大多没有得到达摩真传,再就如1928年扬州金一明先生在《武当拳术秘诀》中所说:“自魏晋以降,唐宋以来,朝代变更,其间缁衣者流奔走十方,遂变佛门锻炼体魄之神功,而为战斗防身之预备,其间忠臣义士,大奸巨滑,出入空门,更不知凡几。世虽稍稍知其术,然讳莫知深。。。。。。”从清代《易筋》《洗髓》的传世也足可证明这一些。

    因为《易筋洗髓》是达摩到中国后,根据佛学和道学的相通原理,并吸取汉代华佗的《五禽戏》导引功,和中国医家经络学说,又结合儒家《易》理而创造出来的。可以说是经佛学文化嫁接的中国新道学文化,这一文化在后来的失传就使后世很多佛道家感到遗憾。因此,在元明时期,经过深入研究少林早期和晚其功夫之别的武当丹士张三丰,就在《易筋洗髓》的框架上,结合前代道家吐纳导引术和拳功,开创了具养生与技击为一体的武当派体系。这一拳派体系,既与《易筋洗髓》相吻合,又体现了中国道家的主要特色。为要使从内功养生这一点上与后期少林武术落于外壮相区别,这便分出了外家和内家。此故有题外话之嫌,但读者如此,或必有益也。但又顺当知,达摩所传《易筋洗髓》也有少林某些高僧继承,如清周述官即受之于少林空悟大师,如此又知后世视少林功夫当须分辨何为正脉,何为鱼目混珠之货色。)

    在少林寺僧众中,有一僧思维特别聪明超凡,他认为,达摩既然留下经卷,所要传给后人的就决非是雕虫小技的功夫,现在寺人没有人能翻译,世上当还有能翻译的人。于是就怀揣着《易筋经》外出游访,走遍名山古刹。有一天,这僧人来到四川峨嵋山,遇到一位印度高僧名叫般刺密谛的,就向他谈到这部经,并说明想求翻译的事。这位印度高僧说:佛祖历来是讲心传的,不把经文公布于世原因也在于此。然而要说经文不可翻译,那是佛理深奥玄妙,不好用一般语言文字表述;要说它可以翻译,因为它所讲的道理,俗人、圣人都能适用。于是就对首经书一一翻译一字一句的含义,并且让这位少林僧人留在峨眉山,按照“易筋”法修炼。经过一百天,体内真元凝固;又过了一百天,体内真元充实周布;再过一百天,体内真元把四肢百骸都疏通畅达了,得到了所谓的金刚坚固地。由此往后进入佛性的大圆通、大光明境界,诚然可以说是奠定的,得益于易筋也。这位少林僧志向坚定精诚,从此以后不落于从事庸俗的事,一直跟随印度高僧,受其指点,并陪同云游仙山佛地,行踪不定。徐鸿客在外国曾遇到他,得到《易筋经》的传授。徐鸿客又将《易筋经》传授给虬髯客(按:虬髯客,唐初有名之武侠,此人与李靖有深密交往,晚唐时文人据此写下传奇小说《虬髯客传》等。虬髯者,指其人胡须满腮皆卷曲。),虬髯客又将它传授给我。我经常依法修炼,及有奇妙的效验,方开始相信里面所说的真实不虚。可惜的是,我没有得到《洗髓经》的真谛,不能领略佛家的最高修炼境界。又可叹自己没有向道的坚定意志,不能象僧人们那样专事修炼,不落凡尘事务,仅仅凭着读书文章(按:原文中言“六花小技”。六花指六国即当时六个民族不同的文字,唐时能通晓六国文字,即视为最高知识分子。作者以六花泛指知识分子进仁须具备的才干,以为进仕的才干与修道相比,实属雕虫小技,不足道。)那点文墨以支持自己生存,实际上它帮助的是自己身心不断遭受杀伐,以至于命终。想到此,深深感受到惭愧和内疚。但是《易筋经》深妙的内容,世上没有人知道,我慎重地叙述它的来源经历,目的在于帮助人们了解它的来龙去脉。希望要学它的人,务必以修炼成佛为最高目的,千万不要落俗于区区的人间事业。如果学它的人们都能成佛,也不辜负达摩大师当日留经的片苦心。如果说只能勇武才能称名于世,那么古代以勇闻名的人多得数不清,有何必要去记录他们那些呢。

牛将军序

予武人也,目不识一字,好弄长枪大剑,盘马弯弓以为乐。值中原沦丧,徽钦北狩,泥马渡河,江南多事。予因应我少保岳元帅之募,署为裨将,屡立战功,遂为大将。忆昔年岳少保奉令出征,后旋师还鄂。归途忽见一游僧,状貌奇古,类阿罗汉像,手持一函入营,嘱予致少保。叩其故,僧曰:将军知少保有神力乎?予日:不知也。但见吾少保能挽百石之弓耳。僧曰:少保神力,天赋之欤?予曰:然。僧曰:非也。予授之耳。少保尝从事于予。神力成功,予嘱其相随入道。不之信,去而作人问勋业,事名虽成,志难竟,天也,运也,命也。奈若何!今将及矣。烦致此函,或能反省获免。予闻言不胜悚异,叩姓氏不答。叩所之,曰:西访达摩师。予惧其神威,不敢挽留,竞飘然去。少保得函,读未竟,泣数行下曰:吾师,神僧也。不吾待,吾其休矣。因从襟袋中出册付予,嘱好掌此册,择人而授,勿使进道法门斩焉中绝,负神僧也。不数月,果为奸相所构。予心伤少保,冤愤莫伸,视功勋若粪土,因无复人间之想矣。念少保之嘱,不忍负憾。武人无巨眼,不知斯世谁具作佛之志,堪传此册者,择人既难,妄传无益。今将此册传于嵩山石壁之中,听有道缘者自得之,以衍进道之法门,庶免妄传之咎,可酬对少保于天上矣。

 

    时宋绍兴十二年鄂镇大元帅少保岳

    麾下宏毅将军牛皋鹤九甫序

    注者按:此编“牛将军序”为南宋著名抗金将领牛皋(1087-1147)所作。是记述《易筋经》在南宋流传的纪实录。牛皋,字伯远,汝州鲁山(今河南鲁山县)人。出身射士。初在京西一带聚众抗金,后从岳飞。绍兴四年(1134)一战攻克随州(今湖北随州市);又驰授庐州,击退金军。五年,从岳飞镇压杨幺起义。十年,从岳飞进军中原,直抵黄河沿岸后任荆湖南路马步军副总管,被秦桧使人毒死。这篇序是他在岳飞遇害后的第二年所写。序中讲到岳飞早年受僧人秘传《易筋经》,以此获得超人之内壮神功。早年高僧欲使岳飞入佛门,岳飞未从。岳飞遇难前夕,高僧特赶至军营预示,后果不出所料。岳飞遇难前将《易筋经》托付给牛皋,牛皋后又将其奉还少林寺石壁中。

译白

    我是一介武夫,不识字(按:自谦之辞,非真不识字)。平生爱好的只是舞枪弄棒,盘马弯弓。时值中原被金兵沦陷,微宗、钦宗二皇帝被俘虏到北方(按:时在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史称靖康之乱),高宗赵构仓惶逃至江南,好似泥马渡河,自身难保,江南陷入一片混乱。当时我在京西(按:即今河南洛阳地区)聚义抗金,因受少保岳飞岳元帅之招募,遂为元帅账下副将,屡立战功,又封为大将。记得去年随岳元帅奉令出征,凯旋后驻兵郢州,在回军途中忽然遇到一位游方僧人,长的相貌很古怪,就像寺庙中供奉的罗汉。他手里拿着一封信向军营走来。见到我,就说:“请将这封信交给你们岳元帅。”我问他找岳元帅有什么事,他就说:“牛将军可知你们无帅有没有神力?”我说:“这个我不知道,但知岳元帅力气很大,能开百石之弓(按:此处“石”念担,指重量单位,古代三十市斤为一钧,四钧即一百二十市为一石。古之射士,以弓之硬弱以显开力大小及功夫高低。弓硬者须大开力,其射程远。开百石之弓须有一万二千斤开力,所以这只是比喻功夫高强而已,非实指。)。僧人说:“你错了。他的神力是我授的功夫所致。他以前从我学功夫,神力成功后,我要他跟我入佛门再修道。他不肯,他要从事治国安邦的事业。现在他虽然功成名就,但他的志愿却是难以完成的。这是天道规律所定,运气所致,命中所注。真是无可奈何,他的气数已尽。麻烦将此信给他,他若能立刻反省,遁入空门,还可以避免灾祸。”我听了此话感到恐惧不安,问僧人尊姓大名他也不说。问他还往何处去,他说:“我要往西天仿达摩祖师。”(按:此为僧人示化之语,惜哉牛将军未必能解。)我对僧人那种神态、语言暗藏之神威感到害怕,不敢挽留于他,他也就飘然而去了。

    于是,我将信交给了岳元帅。岳元帅打开信,还未看完,便泪流满面,说:“我的师父啊,你真是佛门高人。今日来到军营,却不见我,是我必有大祸临头啊!”说罢就从他的衣襟里掏出随身秘藏的《易筋经》交给我,嘱托说:“你要将这册子保存好,遇到适合的人就传给他,不能使修持上道的法门终断,而喜辜负神僧的苦心。“事后不出几个月,岳元帅果然被奸相秦桧所害。元帅被害之后,我感叹他这么大的冤屈不能伸雪,这世道太不公平了,从此也视功名如粪土,不想在这世上活下去。但念起元帅的托付,不忍让元帅在九泉下不安。但我又是个武人,不具法眼,看不出今世之上谁人有入佛之志,而把此经卷传授给他。择人既有这么艰难,以推广普及进道之正宗法门,以免因妄传给自己带来罪过。能够这样才算无愧于岳元帅在天之灵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