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正龙校对《洗髓经》

 逍遥帮主 2010-11-02

翻译《洗髓经》原文

 达摩祖师著    二祖慧可 译

 

 

 

《易筋》、《洗髓》,俱非东土之文章,总是西方之妙谛。不因祖师授受,予安得而识之?又乌自而译之也哉?!我祖师大发慈悲,自西徂东,餐风宿露,不知几历暑寒;航海登山,又不知几历险阻。如此者,岂好劳耶?

 

悲大道之多歧,将愈支而愈离;恐接续之无人,致慧眼之淹没。遍观诸教之学者,咸逐末而忘本,每在教而泥教,谁顺流而穷源?忽望霞旦,白光灼天,知有载道之器,可堪重大之托,此祖师西来之大义也。

 

初至陕西敦煌,遗留汤钵于寺。次及中州少林,面璧趺珈九年,不是心息参悟,亦非存想坐功,总因因缘未至,姑静坐久留,以待智人参求耳!及祖师示人为第一义谛,闻者多固执宿习,不能领略再请。

 

予何人斯?幸近至人,耳提面命,顿超无上正传正觉,得《易筋》、《洗髓》二帙。

 

《洗髓》义深精进,无基初学难解,其效亦难至,是为末后之究竟也。及其成也,能隐能显,穿金透石,脱髓圆通,虚灵长活,聚而成形,散则为风,然未可一蹴而至也。

 

《易筋》义浅,入手有据,初学易解,其效易臻,堪为筑基之初起,是必“易筋”之功竟,方可因之“洗髓”。

 

予得师传,行“易筋”已效。将《易筋》原本一帙,藏之少林壁间,俟有缘者得之。惟《洗髓》一帙,附之衣钵,远游云水。后功行至,果获奇应,曾不敢轻易告人。又恐久而失传,辜负祖师西来之意,于是不揣鄙陋,译为汉语,只求不悖经文,不敢致饰章句。依经详译于后,并为序言于前,以俟智者之玩味而有得也。

 

—— 释慧可谨序

 

 翻 译 例 言

 

——觉也。西方圣人,自觉、觉他、普度众生者。   须菩提——华严空生,又善吉善现。   少水鱼——是日已过,命亦随减,斯有何乐?大众当勤,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两足——福足慧足,福谓天人福报,慧谓大圆镜智。   四恩——天地造化恩,父母生育恩,君王水土恩,师长训导恩。   四缘——饮食、衣服、卧具、医药。   四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足智。   三身——清净法身、圆满报身、百千亿化身。

 

默观法界——山河天地里,世界法身中。   四生——胎生、卵生、湿生、化生。   三有——欲有、色有、无色有。   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六尘——色、声、香、味、触、法。   五蕴——色受想行识。  三途——地狱、恶鬼、畜生。  天人阿修罗——谓修造人天无疆之乐也。一曰:富乐同天而无天行也。  六道——仙道、佛道、人道、鬼到、地狱道、畜生道。   二谛——真谛、俗谛(谓世俗语言、资生事业、顺正法)。  六度——布施、持戒、精进、忍辱、禅定、智慧。   无明——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离见,即无漏涅槃。   道眼眉毛——偷心死尽眉毛落(伐毛之谓也),道眼精明鼻孔穿(任督通关、河车洗髓之谓也)。   见离——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涅槃——涅而不生,槃而不灭。又曰:诸佛不出世,亦无有涅槃。   蜗角蟭眼——蜗牛角上三千界,蟭螟眼内须弥山。   生死去来——本无生死,实没去来。脱体风流,纵横自在。   苦海——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恶疬紧避——八风之邪,谓之虚,皆当紧避。

 

四大三有——地水火风、天地水火、水火土气。   渡河到岸——渡河须用筏,到岸不须船。

 

只履独步东游西归——达摩不东来,五祖不西天。  达摩——华严法空,不立一法,不舍一法,言事理浑化无边也。

 

总 义

 

如是我闻时,佛告须菩提。易筋功已竟,方可事于此。

 

此名静夜钟,不碍人间事。白日任匆匆,务忙衣与食。

 

三餐食既竟,放风水火讫。抵暮见明星,燃灯照暗室。

 

晚夕功课毕,将息临卧具。大众咸酣睡,忘却生与死。

 

明者独惊醒,黑夜暗修为。抚体叹今夕,过去少一日。

 

无常来迅速,身同少水鱼。显然如何救,福慧何日足?

 

四恩未能报,四缘未能离,四智未现前,三身未皈一。

 

默观法界中,四生三有备,六根六尘连,五蕴并三途,

 

天人阿修罗。六道各异趋,二谛未能融,六度未能具。

 

见见非是见,无明未能息。道眼未精明,眉毛未落地。

 

如何知见离,得了涅槃意?若能见非见,见所不能及。

 

蜗角大千界,蟭眼纳须弥。昏昏醉梦间,光阴两俱失。

 

流浪于生死,苦海无边际。如来大慈悲,演此为洗髓。

 

须俟易筋后,每于夜静时,两目内含光,鼻中运息微,

 

腹中觉空虚,正宜纳清煦。朔望及两弦,二分并二至,

 

子午守静功,卯酉干沐浴。一切惟心造,炼神竟虚静。

 

常惺惺不昧,莫被睡魔拘。夜夜常如此,日日须行持。

 

惟虚能容纳,饱食非所宜。谦和保护身,恶疠宜紧避。

 

借假可修真,四大须保固。柔弱可持身,暴戾灾害逼。

 

渡河须用筏,到岸方弃诸。造化生成理,从微而至著。

 

一言透天机,渐进细寻思。久久自圆满,未可一蹴企。

 

成功有定限,三年九载余。从容在一纪,决不逾此期。

 

心空身自化,随意任所之。一切无挂碍,圆通观自在。

 

隐显度众生,弹指超无始。待报四重恩,永灭三途苦。

 

后人得此经,奉持为宗旨。择人相授受,叮咛莫轻视。

 

 

无始钟气篇第一

 

宇宙有至理,难以耳目契。凡可参悟者,即属于元气。

 

气无理不运,理无气莫著。交并为一致,分之莫可离。

 

流行无间滞,万物依为命。穿金与透石,水火可与并。

 

并行不相害,理与气即是。生处伏杀机,杀中有生意。

 

理以气为用,气以理为体。即体以显用,就用以求体。

 

非体亦非用,体用两不立。非理亦非气,一言透天机。

 

百尺竿头步,原始更无始。悟得其中意,方可言洗髓。

 

 

四大假合篇第二

 

元气久氤氲,化作水火土。水发昆仑颠,四达坑阱注。

 

静坐生暖气,水中有火具。湿热乃蒸腾,为雨又为露。

 

生人又生物,利益满人世。水久澄为土,火乃气之燠。

 

人身小天地,万物莫能比。具此幻化质,总是气之余。

 

本来非我有,解散还太虚。生亦未曾生,死亦未曾死。

 

形骸何时留,垂老后天地。借假以合真,超脱离凡类。

 

参透洗髓经,长生无尽期。无假不显真,真假浑无际。

 

应作如是观,真与假不二。四大假合形,谁能分别此?

 

 

 凡圣同归篇第三

  

凡夫假作真,美衣为体饰。徒务他人观,美食日复日。

 

人人皆如此,碌碌一身事。无暇计生死,总被名利牵。

 

一朝神气散,油尽而灯灭。身尸埋旷野,惊魂一梦摄。

 

万苦与千辛,幻境无休歇。圣人独认真,布衣与蔬食。

 

不贪以持己,岂为身口累?参透天与地,与我本一体。

 

体虽有巨细,灵活原无异。天地有日月,人身两目俱。

 

日月有晦明,星与灯相继。纵或星灯灭,见性终不没。

 

纵成瞽目人,伸手摸着鼻。通身俱是眼,触着知物倚。

 

此是心之灵,包罗天与地。能见不以目,能听不以耳。

 

心若能清净,不为嗜欲逼。自知原来处,归向原来去。

 

凡夫与圣人,眼横鼻长直。同来不同归,因彼多外驰。

 

若能收放心,提念生与死。趁此健身躯,精进用心力。

 

洗髓还本原,凡圣同归一

 

 

 物我一致篇第四

 

万物非万物,与我同一体。幻出诸形象,辅助成生意。

 

有人须有物,用作衣与食。药饵及器皿,缺一即不备。

 

飞潜与动植,万类为人使。造化恩何鸿,妄杀即暴戾。

 

蜉蝣与蚊蝇,朝生暮死类。龟鹤糜与鹿,食少而服气。

 

竟得多历年,人何不如物。只贪衣与食,忘却生与死。

 

苟能绝嗜欲,物我皆一致。

 

 

行住坐卧篇第五

 

行如盲无杖,内观照性分。举足低且慢,踏实方更进

 

步步皆如此,时时戒急行。世路忙中错,缓步保平安。

 

住如临崖马,亦如到岸舟。回光及返照,认取顿足处。

 

不离于当念,存心勿外务。得止宜知止,留神守空谷。

 

立定勿倾斜,形端身自固。耳目随心静,止水与明镜。

 

事物任纷纷,现在皆究竟。坐如邱山重,端直肃容仪。

 

闭口深藏舌,出入息与鼻。息息归元海,气足神自裕。

 

浃骨与洽髓,出神先入定。卧如箕形曲,左右随其宜。

 

两膝常参差,两足如钩钜。两手常在腹,扪脐与下体。

 

睾丸时挣搓,如龙戏珠势。倦则侧身睡,睡中自不迷。

 

醒来方伸脚,仰面亦不拘。梦觉浑不异,九载证实际。

 

超出生死关,究竟如来意。行住坐卧篇,只此是真谛。

 

  

洗髓还原篇第六

 

易筋功已毕,便成金刚体。外感不能侵,饮食不为积。

 

犹恐七情伤,元神不自持。虽具金刚相,犹是血肉躯。

 

须照洗髓经,食少多进气。搓摩干沐浴,按眼复按鼻。

 

摸面又捻耳,不必以数拘。闭眼常观鼻,合口任鼻息。

 

度数暗调和,身定神即定。每日五更起,吐浊纳清煦。

 

开眼即抽解,切勿贪酣睡。厚褥趺珈坐,宽解腰中系。

 

右膝包左膝,调息舌抵腭。胁腹运尾闾,摇肩手推肚。

 

分合按且举,握固按双膝。鼻中出入绵,绵绵入海底。

 

有津续咽之,以意送入腹。扣牙鸣天鼓,两手俱掩脐。

 

伸足扳其趾,出入六六息。两手按摩竟,良久放盘膝。

 

直身顿两足,洗髓功已毕。徐徐方站起,行稳步方移。

 

忙中恐有错,缓步为定例。三年并九载,息心并涤虑。

 

浃骨更洽髓,脱壳飞身去。渐几浑化天,末后究竟地。

 

即说偈曰:

 

 口中言少,心头事少。

 

 腹里食少,自然睡少。

 

 有此四少,长生可了。

 

 

 翻译经义后跋

  

前译经文,后译名义。文言各异,意义不二。

 

达摩梵音,法空华语。空诸所有,不即不离。

 

人若执经,终不通移。分门别户,我慢自趋。

 

同己则许,异己则毁。在教泥教,老死范围。

 

如此之人,迂而且鄙。坐井观天,蟪蛄为期。

 

祖师圆通,东游西归。只履独步,熊耳灭迹。

 

不惟空尘,且并空理。无挂无碍,得大自在。

 

嘻嘻吾师,天纵生知。生于默识,幼而颖异。

 

少游印度。穷诸教义。不泥言筌,提倡宗旨。

 

时来东土,直指性地。解缠出缚,天人师资。

 

感祖洪慈,遗兹妙谛,后之见者,慎勿漠视。

 

传临济正,念篇第七。

  

——《洗髓经》完——

 

 

 内运周天火候歌

 

一名《般刺密谛付巨龙禅师“易筋内壮”口诀》

 

易筋经之炼气诀,分明仔细与君说。祖师留下壮身法,子前午后君休错。

 

定气凝神锁心猿,两手插抱趺足坐。识得先天太极初,此处便是生身路。

 

瞑目调息万缘空,念念俱无归净土。气透通天彻地寒,无出无入一吸间。

 

海气滚滚浪千层,撞入北方坎水渡。河车逆运上昆仑,白云朝顶生甘露。

 

背后三关立刻开,金光射透生死户。气走须弥顶上流,通天接引归神谷。

 

水火升降此时求,白虎锁入青龙窟。龙虑一会神气生,再运六六三十六。

 

三十六兮少人知,窍妙分明在坎离。颠倒配合妙通玄,来似金刚去似绵。

 

达摩留下修身药,上至泥丸下涌泉。气至脐兮白鹤飞,倒像芦芽穿膝时。

 

行住坐卧君须记,精满神全气自回。神气足兮光不灭,又与诸家有分别。

 

有人识得此消息,硬如金石坚如铁。行行步步谨提防,此是神仙真口诀。

 

君须牢记易筋经,浑身锻炼如生铁。只此飞身到金阙。————————

 

 退火法

 

初行揉法,外能助火,内服丹药,中有聚气,三气相合,自有生火窍。凡内火一动,或耳鸣腮肿,相火游行,身有毒疹红晕。内火发烧,阳火夜逸,梦思异境,种种不一之变。如有此症,盘膝面东正坐,两手握固,叉腰吸气,满入腹中,闭气三息,或五息、七息、九息,以多为益。紧提谷道,细细吐之。少寄一时,又吸清气满腹内,照前法行之。

 

【文博山人注】:“阳火夜逸”即梦遗、走丹。

 

 演说易筋洗髓合编书后

  

前“李卫公序”至“采精华法”,是《易筋经》。

 

后“翻译洗髓经序”至“翻译经义后跋”,是《洗髓经》。

 

二经所以合篡者,以《易筋》主运定镇之,《洗髓》主定运导之。舍定求运,搬运难运;舍运求定,欲定难定。先定后运,一运即定。先运后定,无定不运(蛋鸡相随,无有先后)。专运落外壮,专定落枯禅。即运即定,即定即运,乃能运定。行功第次虽先运后定,非运定各用,不相辅行也。至于“十二图”势,已隐括于二经之内,故列二经于“十二图”前,而合编于一卷中云。

 

 增演易筋洗髓合编序

 

《易筋》、《洗髓》,自达摩祖师西去后,慧可祖师将《洗髓》携去云游,《易筋》藏少林璧中。由是道分为二:习《洗髓》者,仅能收心养性;习《易筋》者,仅能强筋壮力。

 

千余年来,其书未合。后《易筋》经般剌密谛翻译出,代有传人;《洗髓》由慧可翻译出,亦有嫡派;两两相合,道本同源,理实一贯;一而二,二而一,两经非两派也。后世祖师得传《洗髓》,知“道相表里”,乃与《易筋》合成一涵。虽纲领节目,综括靡遗,而奥旨微言,难寻次第。经少林门下诸老祖师,照诸佛菩萨、诸天神王、历代罗汉宗师,庄严法相,摩挲求之,合以《易筋》、《洗髓》所论工夫,始知“道出一辙”,于是汇成一帙,名曰《增益易筋洗髓内功图说》,图多说少,其旨未畅。

 

余不惴谫陋,依图演说缮写《易筋》、《洗髓》于前,益以各家论说,分为十七卷。首二卷,经文论说;中十二卷,历代宗师增益图像;后三卷,易筋洗髓支流,以备参悟采用。颜曰《增益易筋洗髓内功图说》。

 

余何人,不足言道,亦不善属文。平时所得,虽未知当否,而吾师属意演说之命难辞,凡有所觉,罔不笔之于书云。

 

 三教参悟说

  

三教书籍,言异旨同。修士毋成门户之见。相类者宜参观,不相类者亦当善悟。性理之文,有可资于治平之用;经济之学,有足取为修养之法。互相考证,获益匪浅。如株守一家,即抹煞一切,定非通儒。演说二经,语语皆本口传心授,间有采之别集者,皆三教先哲旧说,非出臆造云然也。

 

 道宜参阅《金刚》《心经》说

  

释门经论语录,三藏之书,连篇累牍。广舌宣扬,多辅陈事迹,缅溯渊源,侈谈因果,推广慈悲,宏摅誓愿,穷极神通。于下手修炼功夫,伐毛洗髓火候,或散见,或连及,零星琐碎,难使牟尼一串。惟《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及《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专言禅理,包罗禅功于修身养心次第。功行深而著,简而赅,燃灯明度。一一皆与《易筋》《洗髓》相合,参互考订,以穷其究竟,始见佛氏修持,别无他说,道出一辙,不二法门。

 

 道宜参儒书丹书医书说

  

释氏之书,文本梵语,理尚虚无。不译以儒家,文字难明;不参以丹医,二经无证。

 

谨按:《易筋》、《洗髓》,译在南北朝时。语言文字多古音古义,非证以《十三经》及周秦诸子,隋唐以前训诂音韵等书不能通晓。故末附《翻译音释》一卷,而其谈性理又多与《周易》、《大学》、《中庸》、《孟子?尽心章》相出入,谈性功又多与《仪礼》、《礼记》、《论语?乡党篇》相表里,故宜与儒书参证。

 

又按:东西方言与华夷人所称之脏腑筋络官骸穴窍,名号不同,既译以华文,不参以丹经医经,纵二经理明法备,亦不能明析血脉气息流通之路、关窍穴道导引之方。又何由知下手节目工夫、河车搬运法门、运定圆觉火候?所以于《翻译音释》后,胪列三教互证书目,又摘丹经譬语作《实指录》一篇,学者两两相稽,万无不明斯道之理也。

 

 三教分合异同源流考

  

道释二家,今世多知二而一,惟儒与释判然两途。其能合者,由后学分门别户致之耳。

 

读孔氏书者,记诵无论也。即讲实学,亦多争立功名,轻视修养,高谈性命,无益身心,不知六经四子书所载养身养心之谓何也。

 

读释老书者,演法持戒无论也。即讲性定,亦每专求修炼,不顾家国,实宗扬墨,托言释道,不知《道藏》《佛藏》所载“慈悲、誓愿”之谓何也。

 

二者皆偏,孔圣非无修养,释道非无事功。异曲同工,异派同源。同者,“格致诚正”之功;异者,“修齐治平”之迹,其实一理也。

 

粤稽混沌初开,自盘古以迄三代,中国并无儒道之分。凡学道之士,无一非读五帝三王时书,皆儒也,即道也。道家甚称黄帝、彭祖、老聃之学。孔子亦尝采取之、窃比之、访问之、赞叹之。何尝攻辩。至汉天师出,而儒家道始分焉。不知天师道也,亦儒也。分之者,后世之立宗派也。

 

又秦汉以前,中国疆域不广,只占天下十分之二。沙海外数千百国,孔教难及,天生燃灯演教。中古次出释迦,宣化西域,授受相传二十八代,至达摩祖师来游东土。外夷佛教,分支有黄教、红教之别。达摩祖师坐化西归,中国佛教别派有临济、曹洞之分,亦如儒有南北学、汉宋学,道有正一派、龙们派之类也。种种流派,法异旨同,派分道合。其一生万、万合一之理,俱无殊。(若)不主中道,能传之远而且久乎?其间不过各宗派各有异同,各守各传,各有得失,有精粗纯驳之分,有浅深真伪之别,皆未可厚非也。

 

今三教并立,鲜能贯通,主此奴彼,主彼奴此。讲修炼者,呼儒家为俗;守章句者,目释道为谬。自相高尚,互相攻击,甚至同室操戈,后先矛盾,真可笑也!

 

约而言之,儒曰“执中”,释曰“守中”,道曰“玄中”,非三教一贯而何?故推阐斯道,不得不合三教之理而言,非故以释道之法混乱圣经也。

 

抑思圣人之言,无所不包,释道身心性命之学,又奚不可摘取而证明乎?!

 

 

 增益易筋内壮神勇图说

  

是编原载《易筋》末卷,兹列于“十二图说”后。以是编多外运搓揉捣炼之法,既易筋洗髓兼行,纯乎三宝主宰理气运行。与专习易筋不同,参以外运,易于动念,恐难入理,爰各为一卷。修炼家择取用之,以助内壮。无拘行功前后、平时闲暇,俱可采用。或择一年专习更妙。

 

然皆须如法,不可造次。用时亦须“心不外驰,气不外散,志无他用”。注意:毋求外壮一落外壮,终无内壮,外效虽缓,功成而铁石不磨。圣凡之界,实判于此。编内虽有“外功、余勇”各条,亦道家末技,附于篇后。若专心于是,纵有奇验,亦勇士耳。奚足贵哉!

 

编中所辑易筋洗髓支流,皆“十二图”中摘出,功夫兼有内功者也。至于专求外壮,毫无内功,未尝采入。但行住坐卧运定之法,惟各擅长,其用法得力不一。

 

如:“十二大劲”,专求运力;“韦驮劲十二势”,专求易筋;“立八段锦”,专求运动血脉;“坐十二段锦”,专求洗髓;未知能分清浊、立阴阳、转辘轳、运河车否。“按摩揉腹”一法,由外运内,又难于见效。此六家功夫,虽兼有内功,仍用呼吸存想,何若“十二图”之运定法全

 

然此数家,各有专门名家,久久精习,永无间断,亦能壮力强体,祛病延年,永保长生。故附录于“十二图”后,亦备截取。但行功,亦须师傅口授,方免入旁。俱未可(以)师心求之。汇此亦博得传者之一助云尔。

 

【文博山人注】:所谓《易筋经》之“十二图”,为《易筋经》之“正图”,然其形式浩繁,只有衣食无忧且佛道理论精深者可以行之,非现代社会之常人可以为也。故后人将“十二图”简化精炼为此六家功夫,以求“壮力强体,祛病延年,永保长生”,以为修道之根基。切不可将此六家功夫作为佛道修行之究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