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早读 | 一篇掌握:Pilon骨折手术的基本原则及技巧

 昵称54182086 2018-07-22






Pilon骨折是踝部的复杂骨折,以高能量损伤、不稳定、软组织损伤严重为特点。


手术复杂,并发症常见且严重。一旦治疗失败,常常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如截肢、严重创伤性关节炎后期再关节融合等。


什么是Pilon骨折?

1911年,法国放射学家Etinne Destot首先使用Pilon一词来描述胫骨远端关节骨折线向近端延伸5cm范围内的干骺端解剖区域。


Pilon为法语,其原意是药师用来粉碎和研磨的钵杵,胫骨远端与之非常相像。

Pilon骨折为发生于胫骨远端并累及关节面,由垂直暴力合并或不合并扭转暴力导致的骨折,常表现为干骺端的压缩和关节面的粉碎。


其特点为高能量、不稳定、软组织损伤。


Pilon骨折可否保守治疗?

1、分型

分型的目的:协助诊断、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

 

胫骨Pilon骨折Ruedi-Allgower分型
分型描述
劈裂骨折,位于胫骨远端,无关节面移位
轻到中度关节面移位,伴有大的关节面骨折块,只有极小或没有粉碎
关节面的粉碎性骨折,相邻的干骺端严重受损


该分型以CT为基础,侧重描述胫骨远端关节面的粉碎程度,未涉及干骺端骨折的类型及受伤机制。


Ruedi-Allgower分型的缺点:不涉及损伤机制、几乎不包括干骺端、伴随骨折情况,过于笼统简单,难以指导治疗。

 

胫骨Pilon骨折AO-OTA分型
分型描述
A关节外骨折
B部分关节受累
C整个关节受累
C1干骺端和关节面均为简单骨折
C2关节面简单、干骺端粉碎骨折
C3关节面粉碎骨折


该分型略显粗糙,可描述骨折的严重程度,但对治疗特别是手术治疗的治疗意义有限。


Pilon骨折综合法分型


该分型以骨折受伤机制进行描述,侧重干骺端的损伤类型,未针对关节面进行描述,仅能对干骺端的手术治疗提供指导。


2、保守治疗指征

指征:Ruedi-Ⅰ型骨折,骨折无明显移位,软组织损伤不严重;关节面解剖形态正常的严重粉碎骨折;全身情况较差,不允许手术治疗。


方法:闭合复位后石膏固定、跟骨牵引(6—8周)、外固定器固定。


3、手术治疗指征

1、开放性骨折

2、骨折伴有血管损伤

3、关节面骨折移位>2mm,或台阶>1mm

4、不能接受的下肢力线改变


胫距关节面的对合不良,很容易引起骨性关节炎。


手术治疗策略

Pilon骨折的治疗目的:软组织保护、恢复下肢力线、解剖复位关节面。


1、手术时机

急诊处理:脱位→复位固定;开放性骨折;合并血管损伤;骨筋膜室综合征。


一期:(恢复肢体长度和力线)跟骨牵引;外固定;腓骨骨折复位内固定、胫骨后踝骨折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预防血栓。


二期:约10—14天后,胫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二期手术的软组织条件为:手术部位的淤血吸收,骨折水疱处出现表皮再生,开放性骨折的伤口愈合且没有感染,软组织水肿消退且皮肤出现皱缩。


2、手术入路

1、最大限度显露骨折线

2、最少的手术入路解决所有骨折

3、避开软组织条件差的区域

4、受伤的机制

5、钢板放置位置


骨折为内翻畸形,选用内侧支撑钢板,使用前内侧入路;骨折为外翻畸形,选用外侧支撑钢板,使用前外侧入路。


两切口距离至少5—7cm。

3、固定物选择

外架指征:软组织情况不良;骨折粉碎、骨缺损;多发伤;存在手术禁忌。


大部分作为分期治疗的首期治疗。外架固定针一定要超出内固定钢板的位置(钢板不能跨外架固定针固定,增加感染机率)。


内固定应用原则


内固定物选择


接骨板种类


DCP动力加压钢板;LC—DCP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角钢板;LCP锁定加压钢板;拉力螺钉。


内固定的选择

锁定钢板:用于严重粉碎的干骺端、骨质疏松

解剖钢板:既适用于B型骨折也适用于C型骨折

中和钢板:主要适用于B型骨折


B型骨折只需要1块钢板;C型骨折有明显的干骺端粉碎,通常需要同时应用前外侧和内侧胫骨远端钢板,由于内侧皮肤较薄,单独使用前外侧锁定钢板可以不再加用内侧钢板。


由于局部软组织条件不允许而不能使用支撑钢板的,可以使用锁定钢板进行固定,可以不直接放在需要支撑的骨折处,而是放在对侧,依靠锁定钉来提供稳定。


1、B1、2型骨折可采用支撑钢板固定,B3型采用锁定支撑钢板为好


2、C1、2型骨折采用锁定钢板或普通双钢板固定


3、C3型骨折采用锁定钢板、普通双钢板或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固定


4、应用普通钢板固定C3型要注意良好的钢板塑形


4、手术顺序

腓骨骨折:1、一期处理;2、恢复腓骨长度和旋转能提供外侧稳定。


胫骨关节面:1、骨折块较大→拉力螺钉、粉碎性→克氏针 接骨板;2、“由后向前,由外向内”的顺序;3、解剖复位。


胫骨干骺端:1、二期处理;2、力线、长度、旋转。


5、钢板放置原则

关节面粉碎程度以及干骺端、骨干骨折类型


1、常规利用钢板的支撑作用,放置在胫骨干骺端的压力侧

2、根据关节面的骨折块决定钢板放置位置

3、除主力钢板外,尽量减少内置物(减少软组织问题)

4、软组织条件不允许→外固定架OR锁定钢板(桥接作用)可置入任何位置

5、胫骨大部分钢板放置在前外侧,腓骨大部分放置在后侧或后外侧


钢板位置



关节面复位


复位胫骨远端关节面时,需要辨认3个主要的骨折块:Volkmann骨块、Chaput骨块和内踝骨块。


关节面复位要由后向前、由外向内的顺序进行,后方的Volkmann骨块是复位的关键。


胫骨骨折主要接骨板放置在压力侧;骨缺损明显,增加辅助钢板。


内翻型:1、前内侧入路;2、接骨板置于胫骨远端内侧。


外翻型:1、前外侧入路;2、接骨板置于胫骨胫骨远端前外侧。


跖屈型:1、后内/后外侧入路;2、主要接骨板置于胫骨远端后侧。


背伸型:1、前外侧入路;2、主要接骨板置于胫骨远端前侧或前外侧。


中立型:1、联合入路;2、内固定 外架。


开放性中立型:清创有限内固定 外架。

曼氏足踝外科学(第9版)


手术并发症

皮肤坏死、固定失败、骨不连(植骨)、关节面复位不良。


总结

1、软组织、力线、关节面

2、分期治疗

3、术前CT评估关节面粉碎程度

4、预防血栓

5、手术入路的选择

6、钢板放在压力侧


说明

本文来源:山东足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