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pilon骨折,7种手术入路如何选择?

 何东生 2020-11-22

放大观看图片▲

(《创伤骨科诊疗决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适合手术的软组织条件:

  • 无水苞

  • 皮肤无破损

  • 皮肤起皱

  • 无凹陷性水肿

四步切开复位内固定:

  • 固定腓骨

  • 解剖复位固定关节面

  • 干骺端植骨

  • 使用钢板将关节面骨块与骨干固定

手术时机


1.急诊处理:脱位→复位固定;开放性骨折;合并血管损伤;骨筋膜室综合征。
2.一期:(恢复肢体长度和力线)跟骨牵引;外固定;腓骨骨折复位内固定、胫骨后踝骨折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预防血栓。
3.二期:约10~14天后,胫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4.二期手术的软组织条件为:手术部位的淤血吸收,骨折水疱处出现表皮再生,开放性骨折的伤口愈合且没有感染,软组织水肿消退且皮肤出现皱缩。
手术入路

手术入路需结合受伤的方式和钢板放置位置选取。同时,还应该考虑骨折的类型以及骨折处软组织情况

1、前内侧入路

前内侧入路是经典入路,适用于胫骨远端内侧柱骨折或骨折端向外成角,以及骨折成角大于90°的Pilon骨折,该切口可暴露内踝及内侧和中间1/3前胫距关节,前侧边缘骨折也可应用此入路。

但该入路软组织覆盖较少,容易造成胫骨前内侧置入物突出,影响伤口愈合。同时,该入路难以显露外侧柱,不能直视下复位Tillaux-Chaput骨块、放置外侧钢板,故不适用于外侧柱的骨折。合并外侧柱的骨折需行双侧切口。前内侧入路起自内踝尖远端1.5cm处,弧形向前内,经胫距关节中1/3延伸至胫骨近端皮下组织。

切口应避开皮下组织中隐神经和隐静脉的分支,垂直切开伸肌支持带,显露胫前肌腱,避免打开腱鞘,将胫前肌腱向外侧牵拉。垂直切开踝关节囊,从前侧打开踝关节,进行骨折的处理。

图示:前内侧入路。A、切口皮肤;B、暴露深层,注意避免切开肌腱鞘;C、双钢板固定(前侧防滑钢板、内侧解剖钢板)。

2、前外侧入路

前外侧入路由Delestang等和Hourlier提出,适用于累及前侧和前外侧的B型骨折,也可用于外侧关节面粉碎的C型骨折及骨折成角小于90°的Pilon骨折;还可用于矫正胫骨外翻畸形,因为此类手术需放置外侧支撑钢板。

该入路可暴露胫距关节中1/3和外侧,但不能显露内侧,故不适用于内侧粉碎或内侧压缩骨折、节段性内踝损伤、内翻畸形需支撑钢板固定的治疗。合并内侧骨折需双侧切口或延长切口。当外侧柱骨折合并腓骨骨折时,可选用单纯前外侧切口行两处骨折的复位固定。也有学者提出应用前外侧和后外侧两个切口处理此类损伤,但应注意切口间距,防止缺血坏死。

切口起自踝关节远端4cm,沿腓骨前侧向近端延伸,至胫骨近端骨折线以上。该切口沿腓骨前缘走行,避免损伤腓浅神经。钝性分离腓骨前缘至骨间膜,撑开骨间膜和前侧间室间隙,前侧间室被牵向内侧,血管神经束随前侧间室肌肉移向内侧。此时,可以直视下显露腓骨的下胫腓前联合附着端和内侧Tillaux-Chaput骨块。

前外侧入路局部软组织较厚,前间隔的肌肉可以更好地覆盖包裹置入物。如果存在并发的足踝损伤,前外侧Bohler切口可以延伸暴露前方距骨顶、距骨颈、外侧距舟关节、距下关节和跟骰关节。

图示:前外侧入路。A、踝关节远侧4cm,沿腓骨前缘至胫骨骨折近端;B、暴露前骨筋膜和后骨筋膜室;C、前外侧Tillaux-Chaput骨折块;D、小钢板固定固定腓骨;E、间断缝合切口。

3、后侧入路

包括后内侧入路、后外侧入路、改良后内侧入路,重点解决后侧骨折,尤其单纯后侧骨块较大、有关节面塌陷、粉碎而单一前路难以解决时。

3.1 后内侧入路&改良后内侧入路

后内侧入路在治疗Pilon骨折中并不常用,偶尔用于后侧Pilon骨折不伴前柱骨折,后Pilon骨折伴后内侧大骨折块,在此不赘述。

关于改良后内侧入路, Assal等认为可暴露整个后踝,起自跟腱跟骨止点内侧1cm向近端,可长约12cm,深筋膜打开后在踇长屈肌腱与胫神经之间的间隙进入,后踝骨膜较厚,不完全打开甚至很难发现骨折,注意不要损伤胫神经,如果要向近端延伸注意结扎血管交通支,显露范围大,从内踝后内至下胫腓后联合,甚至腓骨远端后侧,俯卧位便于手术。

优势在于显露充分,范围大,方便操作,俯卧位时,因足部重力作用和先期腓骨复位,有利于后踝复位。缺点是术中需要打开光滑的胫骨远端后侧骨膜,术后不及时锻炼容易出现粘连而发生踝关节僵硬。


图示:改良后内侧入路,Pilon横断解剖示切口位于跟腱和踇长屈肌腱之间。

3.2 后外侧入路

主要骨块位于后侧以及前侧软组织损伤过重不能选择前侧入路的Pilon骨折。起自跟腱外侧缘和腓骨远端后外侧缘之间的中点线,由腓骨肌腱与踇长屈肌腱之间进入,显露胫骨后外侧、下胫腓后联合及腓骨远端后侧,腓骨肌腱牵向外侧暴露胫骨远端后外侧,牵向内侧还可以显露腓骨远端后侧。

优点是用此入路可同时复位固定胫骨和腓骨骨折,最佳体位是俯卧位。缺点是受体位影响大,显露有限,后内侧显露不充分,技术不足偶有出现“勒马缰”样畸形,相对于其他入路并没有减少并发症,不建议常规使用。

4、外侧入路

外侧入路除了皮肤切口(起自踝关节以远 3 cm)与前外侧入路略微不同,其他如适应症与禁忌症类、深层入路、手术技巧、操作均类似。

扩大入路

扩大入路适应三柱 Pilon 骨折,其他常规入路无法完全显露关节面粉碎性骨折。单一切口可显露内、外侧柱,对于单柱骨折 43-B 或 43-A 没有必要采用此入路。

切口起自内踝尖下1cm,横过踝,110°拐角沿胫骨外侧缘约1cm 向上延伸(如下图 A),注意拐角不可太小,纵向切口可根据需要延伸,外侧柱严重粉碎性骨折可在更外侧拐角。全层切开,深层切开伸肌支持带,避免打开胫前肌腱鞘(如下图B),全层皮瓣向内侧牵开,胫前肌向外侧牵开(如下图C),打开关节囊,显露距骨及骨折端(如下图D),整复关节面,一般顺序从后往前,从外往内,必要时植骨支撑,克氏针临时固定。

一般使用双钢板固定,重点是关节压缩面放置一块钢板,起支撑作用;胫骨固定满意后固定腓骨。


图示:扩大入路

5、微创入路

微创接骨板技术(MIPO)最初为治疗AO/OTA 43-A型骨折的手术方法;而此类骨折未伤及关节面,不属于Pilon骨折。近年来,该方法应用于胫骨远端涉及关节面的轻度劈裂(AO/OTA 43-C1型)骨折。

选用微创入路的主要目的不是更高地显露干骺端,而是尽可能地减少手术对软组织及血运的破坏。常见的微创入路主要包括内侧入路和外侧入路,但由于外侧入路较容易损伤腓深神经和胫前动脉,较少应用。

5.1 内侧微创入路

患者仰卧位,可应用牵引床,直接固定胫骨。腓骨骨折相对完整的患者,可先行腓骨固定。腓骨固定后,可为复位胫骨提供支撑。腓侧切口可沿骨折端做纵行切口,1/3管型钢板固定。胫骨的固定,可在内踝尖从前近端向后远端做3cm斜行切口。该切口必要时可延长,以便充分暴露前侧干骺端和关节面,复位劈裂的关节面。如果劈裂在另一平面,可在骨折端再做一个辅助切口。

图示:内侧微创入路。A、内踝尖部切口;B、置入钢板至近端骨膜表明;C、置入标准非锁定钉(复位螺钉)间接复位骨折;D、骨折平面,不采用螺钉固定;E、闭合伤口。

5.2 前外侧微创切口

一项尸体研究显示,前外侧微创切口较容易伤到腓深神经和胫前动静脉,但对腓浅神经损伤概率较小。钢板插入过程有可能卡压血管神经束,也有可能在置入螺钉过程中将血管神经束戳伤。MIPO技术尽可能选用内侧切口,如选用前外侧切口,应在视野下将血管神经束避开。

手术伤口护理
术后患肢抬高,常规引流。住院期间,给予患者静脉滴注抗生素24小时。术后第1天打开敷料,如果伤口完好,无蜂窝织炎,没有过度的肿胀,则继续保持伤口清洁干燥至伤口完全愈合拆线,一般拆线时间为术后2~3周。

如果伤口表浅坏死,则可以通过口服抗生素和局部伤口换药处理后愈合,若治疗无明显好转,则应采用静脉滴注抗生素。必须持续观察伤口坏死情况,如果引流一直存在,坏死范围扩大,肿胀不消退,则极易导致伤口裂开。

全层皮肤坏死或者伤口裂开应立即行手术治疗,对伤口进行清创并去除坏死组织,同时进行深部细菌培养。采用VAC负压持续吸引至伤口闭合。如果存在过大的软组织缺损而导致钢板外露时,则必须对伤口进行覆盖,必要时可以考虑进行游离皮瓣移植。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骨今中外官方立场。希望大家理性判断,有针对性地应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