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活用溫陽之方 巧治口腔潰瘍

 风和日丽悉尼 2018-07-22

活用溫陽之方 巧治口腔潰瘍

口腔潰瘍是生活中的常見疾病,發作時疼痛難忍,影響進食甚至睡眠。很多患者都認為口腔潰瘍是「上火」,動輒服用清熱瀉火解毒之品,抑或選擇抗生素治療,尤其是年輕女性,越服瀉火解毒藥或抗生素,口腔潰瘍發作越頻繁。

口腔潰瘍真的都是「上火」嗎?其實不然。反覆不愈的口腔潰瘍尤應仔細辯證,臨床上,針對「虛火」之證,活用溫陽納氣之方,往往能達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驗案一】劉某某,女,25歲。訴反覆發作經前潰瘍2年余,患者近兩年月經前反覆出現口腔潰瘍,疼痛隱隱,苦不堪言,伴四肢不溫,倦怠乏力,喜熱飲,經中西藥物多次治療,仍易反覆。就診時見口腔黏膜多處潰瘍,黃豆大小,周邊紅腫,有灼熱感,舌質淡紅,苔薄白而潤,脈沉細。

處方:以潛陽封髓丹加減,黃柏30克,砂仁20克,炙甘草10克,龜板20克,肉桂10克,附片10克(先煎),黃芪50克,當歸10克。

服藥7劑,自訴疼痛減輕,精神明顯好轉,守方加減,續服調治2月而愈,隨訪半年未再復發。

方解:本例患者口腔潰瘍多年,多次治療,反覆發作,就診時口腔潰瘍周邊紅腫有灼熱感,看似心火上炎,實則不然。患者四肢不溫,倦怠乏力,喜熱飲,結合舌脈,可知一派虛寒之象,此即鄭欽安所謂「陰火」,治宜扶陽抑陰,引火歸元,方以潛陽封髓丹加減。

方中砂仁辛溫,能宣中宮一切陰邪,又能納氣歸腎;附子辛熱,能補坎中真陽,壯君火;龜板得水之精氣而生,有通陰助陽之力;甘草補中,有伏火互根之秘;黃柏味苦入心,調和脾腎。方中黃柏之苦合甘草之甘,苦甘化陰;砂仁之辛合甘草之甘,辛甘能化陽,陰陽合化,水火既濟。患者久病氣血虛衰,故輔以黃芪、當歸益氣養血。全方共奏納氣歸腎、引火歸元,氣血雙補,陰陽並調之效,使得寒氣去,陽氣復,中氣得補,故疾病不復燃也。

【驗案二】任某,男,41歲。口腔潰爛、灼痛,遷延2年余。口腔病損處呈圓形,黃白色,上下牙齦紅腫。黎明前急須入廁,大便稀溏,飲食少思,手足逆冷,時有腫脹,舌苔微黃膩,脈沉細。

處方:治以實脾散加減,藥用白朮、黨參、雲苓各15g,厚朴、大腹皮、木瓜各10g,乾薑、制附子各8g,益智仁9g,甘草6g,黃柏6g.5劑水煎服。

藥後口腔潰瘍減大半,便溏已有改善。原方再服5劑,潰瘍逐漸癒合,大便成形。改用金匱腎氣丸與香砂六君子丸合用,繼服20天鞏固。隨訪2年未發。

方解:復發性口腔潰瘍與臟腑功能失調、情志失常密切相關,多因心火上炎、脾胃濕熱、陰虛火旺、脾腎陽虛等。本例屬脾腎陽虛,浮火上越,故用實脾散激發腎氣,方中茯苓、大腹皮、木香、木瓜寬中降逆、行氣導水,諸藥合用,鼓舞脾陽,促其運化,破陰寒之凝結,引無根上浮之火得以歸原,即尤在涇所謂「厚土斂火」法。

□李恩寬 何娟娟 吳沛田

摘自《中國中醫藥報》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