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72岁,不慎跌倒左腕部受伤,急诊就医,照片示:左桡骨远端骨折(伸直型),手法复位蔡氏小夹板外固定。 骨折复位前 正骨视频 骨折复位后
骨伤夜话 桡骨远端骨折是指距桡骨远端关节面3cm以内的骨折这个部位是松质骨与皮质骨的交界处,为解剖的薄弱部位,一旦遭受外力作用,容易骨折。桡骨远端骨折极为常见,约占平时骨折的1/10,多发生于老年女性。 正因为桡骨远端骨折常见,且以保守治疗为主,故而桡骨远端骨折的正骨手法是每一位骨伤科医生之必备神技。骨折从哪里来送归到哪里去,摸接端提推拿按摩,虽正骨原理一致,然正骨手法各有千秋。观看了蔡氏正骨手法,是否有不一样的风景。 图鸦画骨 蔡氏正骨有一个画骨的习惯,骨折的大致部位,移位特点,都会在局部皮肤上画出来,虽然不是很标准,大体也就是那个意思,有似图鸦画骨,足见其工匠精神。 把持牵引 助手把持患者前臂上段近肘部,术者双手把持手腕部骨折远端,双拇指交叉置于腕背侧骨折远端部位,其余手指环抱手腕掌侧,食指置于骨折部,双手合掌把持腕掌部,在拇指和食指合围钳夹牵引骨折远端部的同时,双手合掌牵引腕掌部达到辅助牵引的目的,而不是以腕掌部的为主导牵引。如此把持牵引手位牵引效果更好,也有利于接下来的尺偏掌屈手法的实施。 背伸尺偏 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正骨先施以把持牵引、背伸尺偏手法,注意是在腕关节背伸的前提下牵引尺偏。骨折远端的移位主要是向背侧、桡侧,同时骨折断端嵌顿缩短向掌侧成角。背伸尺偏牵引的主要目的是解除骨折断端的嵌顿,纠正骨折远端的尺侧移位, 而不是纠正骨折的背侧移位以及向掌侧的成角,在维持骨折的背侧移位和向掌侧成角的前提下,采取背伸尺偏牵引手法更容易达到解除嵌顿纠正尺偏的目的。 尺偏掌屈 掌屈纠正骨折远端的背侧移位,有人在掌屈前会来一个折顶手法,或者是“抖一抖”,令骨折背侧骨壁对合下掌屈复位,万变不离其中,在牵引尺偏时的背伸体位其实就完成了一个折顶的过程。 名曰掌屈复位骨折的背侧移位,观其手法实则是尺偏掌屈,与“抖”法中的最后一个动作雷同,即将掌屈与尺偏手法同时完成,以此纠正骨折的成角和背侧、桡侧移位。CT能三维成建,立体的展现骨折的移位情况,从立体上观察,桡骨远端骨折的移位,骨折远端实际上是向桡背侧的移位,故而正骨手法以尺偏掌屈,将骨折近端45度角方向顶起,符合骨折复位反其道而行之的原理。 体位稳定 骨折复位后,掌屈或者掌屈尺偏是其稳定体位,看似随意的单手把持,或者完全松手任其悬空,骨折也不会发生复位丢失,注意助手加强了前臂上段的把持力度,以更好的维持前臂的掌心朝下的体位,利用手的重力维持腕掌屈位,就能维持骨折的稳定。有经验的正骨医师在早中期换药或更换小夹板时,如果单人操作大多是以此体位。初学者在骨折复位后或换药时,可能会两助手腕伸位牵引把持,这往往是骨折复位丢失的原因。 蔡氏固定 承上尺偏掌屈的稳定体位,蔡氏小夹板亦是遵此体位固定。特制异型小夹板,超腕关节固定,即有小夹板的特点,又有石膏固定的优势,能很好的维持骨折的稳定体位。 仅在骨折部的背桡侧放置了一个小压垫,以体位固定的方式维持骨折复位后的稳定,而非是小夹板通过压垫加压来维持骨折的稳定。 正骨宝典 骨伤夜话 将感知感悟写出来 或许您比我做得更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