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实世界的失败者----庄子

 昵称31728201 2018-07-23

现实世界的失败者—庄子

对于庄子,貌似国人的印象还不错,特别是武侠小说,更是借鉴了《庄子》中的某些东西,比如“逍遥游掌法”,念过一点书的也都记得几句“北冥有鱼,其名为鲲”。事实上,在《史记》里,司马迁对庄子的评价是很低的。对于诸子百家,司马迁的记述是依据史料来的,有的独立成篇,有的多人合传。多连篇累牍,少的寥寥数语。庄子即属于后者,司马迁对庄子的了解,也仅限于他是宋国的蒙人,做过管理漆园的小吏,剩下的就是对其书《庄子》的评价了。


司马迁云:“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闚,然其要本归於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馀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訿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適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短短的一段话,主要内容可知,一属于道家,二看不顺眼儒家、墨家,三言之无物,就是能白话。所以当时的名家也追捧庄子的文字,但是王公大臣对庄子却是不看重的。应该说,司马迁的评价,恰如其分。


《庄子》原有五十二篇,汉代已经形成流行版本,后来失传。现存版本是西晋郭象整理的,剩三十三篇,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其中内篇和部分外篇为庄子本人所作,部分外篇和杂篇是庄子的后学所作。庄子是一个现实世界彻底的失败者,他看不惯现实世界的肮肮脏脏龌龌龊龊,无力改变,且也不愿意失去自由而去侍奉那些王公贵族,这样的话对于他这样一个下层出身的士人,就不可避免的陷入到生活穷困当中去,所以才有庄子借粮的故事,人家没有马上借给他,他就说了一个涸辙之鲋的寓言故事。


现实世界的不如意,导致庄子对于现实世界既不满,讽刺统治者拙于用大;又超然,所以才有了《逍遥游》和《齐物论》,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又认为天地万事万物本质上是没有差别的,大与小,长和短,生与死,现实与梦境等等。“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这样的句子俯拾皆是。对于生死,庄子看得很超脱,生死只是循环的一部分,生是死的开始,死是生的开始,所以他的妻子死了之后他没有哭,而是敲着盆唱歌,在一般人看来,简直就是个疯子。齐万物而为一,哲学上还有些价值。从现实层面看,是一种赤裸裸的loser心态。对于富贵者,庄子极其后学总要找出这样那样的不足批判一下,来达到心理的平衡。比如在盗跖篇里,作者借盗跖之口把孔子及儒家骂了一个狗血淋头,大意是说我强盗做的好好的,你搞什么飞机,要我投降君王,你这个欺世盗名的骗子!固然这里有嘲讽儒家的意思,但也不难看出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的心理。庄子既想获得理想的生活,却又不愿意接受一定的约束,大概就类似于我们今天的一份理想的工作“钱多、事少、离家近”。


孔孟与老庄,为后世文人士子开辟了两条道路。起手就是儒家那一套立雄心、树壮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顺风顺水,一路高升,可是干着干着,风向变了,换了上司,或者靠山亡故,一朝天子一朝臣,玩不过黑暗的封建政治;怎么办呢,接下来就走道家的那条路,老子不跟你们玩了,我是高洁的,我是超脱的,我境界高高的,于是乎激情山水田园,寻求精神的解脱,后来佛教传入中国后,也起到了类似的作用。纵观两千多年士人的生活,无出这两条道路者,在出世和入世之间,不停的切换,不过如此而已。


和很多的大学问家一样,庄子也免不了生前贫敝死后荣的命运。李唐王朝兴起后,自认是老子李耳的后裔,尊崇道教,天宝初年将庄子封为了南华真人,《庄子》一书又有了新的名字《南华真经》,这恐怕是庄子生前难以料到的“美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