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4种分型 | 骨科基础

 无心过失 2018-07-24



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4种分型


人工髋关节脱位是全髋置换术的早期主要并发症,其发生率各家报道不同,为1.7%~5.1%。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原因很多,引起人工假体脱落的原因主要有:股骨距切除过多,髋周围软组织剥离、松解过大或高龄患者髋周软组织松弛等。术后搬运不当或术后患肢体位放置错误也是原因之一。因其对患者精神和身体的影响很大,故防止假体脱位非常重要。不同因素引起的脱位处理方式也不尽相同。Dorr等根据平片检查结果将髋关节脱位原因分为四型,不同类型脱位处埋方式如下。


1.体位性脱位(Ⅰ型)

其假体位置正确,软组织平衡,此类脱位最常在术后搬运患者的情况下发生,尤其是在内收位从手术台到推床,然后又从推床搬运到病床时发生脱位,也可能因患者在不正确的时间不正常的使用造成。此类脱位通常可在麻醉下手法复位,手法复位困难者可采用切开复位,复位后采用支具固定2~3周(图1)。选用较大头颈比的假体,术后进行良好正确的功能锻炼往往可降低此型脱位的发生率。


图1 髋关节脱位后支具固定


2.软组织失衡性脱位(Ⅱ型)

凡是由于软组织失衡造成的脱位均可归入此型。它包括大转子截骨愈合不良、高位臼杯、股骨颈截骨过多等情况,髋关节周围肌力过低,如脑梗死后遗症患者、老年女性患者及软组织过分松解患者等;髋关节周围肌力失衡,如后入路破坏后方肌群,脱位较前入路为高;术中损伤臀中肌;术中修复旋后肌群不足等。


3.假体不良性脱位(Ⅲ型)及混合型(Ⅳ型)

假体的放置位置一直被认为是决定髋关节稳定性的关键因素,但仍无绝对统一的标准。如果臼杯前倾和外翻不够,髋臼后方覆盖不够,则髋关节容易发生后、外上方脱位;如果臼杯前倾和外翻过多时,髋臼的前外侧覆盖不够,髋关节易发生前脱位。髋臼的旋转中心点也被认为是影响假体不稳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正常或稍内移的髋臼旋转中心点能使臀中肌保持良好的张力,较好地恢复髋关节软组织平衡;外移或上移的髋臼中心点会使臀中肌力矩减小,臀中肌松弛,难以维持软组织平衡进而步态失衡,容易发生脱位。再次手术调整假体位置往往是解决这两型不稳的最好选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