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可忽视的脾胃的之功

 秦岭之尖 2018-07-24

导语: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先天补充不易,可以靠后天努力来弥补。今天为大家推荐一本国家名中医何晓晖教授编写的权威书籍,帮您更懂脾胃。


何晓晖教授为江西省国医名师和国家级名中医,从事脾胃病治疗工作四十余年4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形成了具有鲜明个人特色的学术思想。


何晓晖教授的全新著作——《何晓晖论脾胃病》全新上市!

本书全面总结了何晓晖教授的脾胃病学术思想,详细介绍了何晓晖他其治疗唇口病、食管病、胃病、肠病及肝胆病的临床经验。


全书以中医理论为主导,以临证心得为主题,以提高疗效为主线,以临床病案为主体,理论与实践结合,继承与发扬并举,承前启后,推陈出新,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及临床参考意义,对读者提高脾胃病诊治水平颇有裨益。


本书创立胃质学说、肠质学说,发挥《内经》“脾营学说”和“胃主五窍”理论;创建“辨病-辨证-辨体-辨时”四位一体的脾胃病治疗新模式和“脾胃病治疗衡法”;效法经方,汲取时方,融入新识,创制系列脾胃病治疗新方。


 

作者简介

何晓晖,男,江西东乡人,1952年5 月生。江西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1971年抚州卫校毕业,1978年上海中医学院毕业,1983年中国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下同)结业。从事中医工作47年。


长期坚持中医临床,精于内妇儿科疾病治疗,擅长治疗脾胃病,尤其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食道反流病、溃疡性结肠炎、胃肠肿瘤等难治病的经验丰富,誉满江西内外。


全国首批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首批江西省名中医,首批江西省国医名师。全国第三、四、五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任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校长、江西中医学院副院长。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江西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等。先后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江西省先进工作者、江西省中医先进个人、江西省卫生科技先进工作者、抚州市拔尖人才、抚州市科技标兵等称号,享受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贴。主编著作和全国教材12部,发表学术论文120篇。参加973课题2项,主持省部级课题6项,获奖3项;获发明专利3项。


本书目录


我的中医之路(代序) 1


正篇


壹  论医 14

一、中医心 14

二、道无终极  学无止境 18

(一)宗尚岐黄  探本溯源 18

(二)效法仲景  学以致用 19

(三)问道东垣  传承发挥 20

(四)博采百家  兼容并蓄 21

(五)发掘乡医  古为今用 22

(六)广师今贤  融会新知 23

三、学《内经》哲理   做智慧中医 24

(一)以《内经》哲理为引导  明理治学 25

(二)以《内经》哲理为主导  明智治病 29

(三)以《内经》哲理为指导  明识治身 33

四、调理脾胃   医中王道 35

(一)气血病从脾胃论治 37

(二)五脏病从脾胃论治 37

(三)儿科病从脾胃论治 39

(四)妇科病从脾胃论治 40

(五)外科病从脾胃论治 40

(六)官窍病从脾胃论治 41

(七)疑难病从脾胃论治 41

(八)肿瘤病从脾胃论治 41

(九)疾病康复调理脾胃 42

(十)养生保健调理脾胃 42

五、中西相参  优势互补 43

(一)医学理念互渗 44

(二)理论认识互补 46

(三)辨病辨证互参 47

(四)诊断手段互辅 49

(五)宏观微观互照 50

(六)标本缓急互助 51

(七)扶正祛邪互用 52

(八)整体局部互顾 53

(九)内治外治互兼 53

(十)补偏救弊互制 54


贰  论脾胃生理 55

一、脾的解剖是“胰腺” 55

二、脾主运化的新认识 56

(一)脾运化的八个环节 57

(二)脾运化的四个阶段 60

(三)脾失健运病机的再认识 64

三、“脾藏营”新探 66

(一)营的含义 66

(二)营的生成 67

(三)营的生理功能 67

(四)“脾藏营”的生理机制 67

四、胃质学说 68

(一)胃质概念 68

(二)胃质可分 69

(三)胃质可辨 70

(四)胃质可调 71

(五)养生先养胃 73

(六)治病必护胃 73

五、胃主胃肠五窍 74

(一)胃与咽门 75

(二)胃与贲门 77

(三)胃与幽门 79

(四)胃与阑门 81

(五)胃与魄门 83

六、食管的生理特性 85

(一)食道的生理特性 86

(二)食道与脏腑之间的关系 89

七、 胆的生理特性——阳升阴降 91

(一)胆生理特性的传统认识 91

(二)“阳升阴降”是胆的生理特性 92

八、“衡”与“通”是胃肠生理之基 93

(一)胃肠生理之基石——衡 93

(二)胃肠运动之基础——通 96


叁  论脾胃病病因病机 98

一、伤食为百病之长 98

(一)伤食是当代疾病的罪魁祸首 98

(二)伤食致病的新变化 99

(三)“脾胃内伤,百病由生”再探讨 101

(四)深化伤食研究的意义 102

二、生病起于过用 102

(一)饮食失宜 103

(二)七情失节 106

(三)劳逸失宜 107

三、“脾藏营”的病理变化 107

(一)脾营虚证 107

(二)脾营不运证 109

四、脾虚生五邪 111

(一)脾虚生内风 111

(二)脾虚生内寒 113

(三)脾虚生内湿 113

(四)脾虚生内燥 114

(五)脾虚生内热 115

五、阴火证新识 116

(一)脾虚阴火证举例 117

(二)阴火的临床表现 119

(三)阴火的发生机理 120

(四)阴火的治疗心得 122


肆  论脾胃病治则治法 123

一、脾胃病四辨一体诊疗模式 123

(一)辨病是论治的先导 123

(二)辨证是论治的核心 126

(三)辨体是论治的基调 128

(四)辨时是论治的辅佐 130

(五)临证四辨配合应用 132

附:临床病案举例 132

二、脾胃病治疗一字经——衡 138

(一)衡法的基本概念 138

(二)衡法的历史沿革 139

(三)衡法的理论基础 140

(四)衡法的具体运用 142

(五)衡法的用药用方 150

三、治胃先治神 158

(一)胃肠是情绪之镜 158

(二)情志伤脾胃机理 160

(三)治胃以治神为先 161

(四)调神治胃的方法 162

四、脾胃病的外治法 167

(一)口腔外治法 167

(二)吞药外敷法 168

(三)敷脐疗法 168

(四)灌肠疗法 169

(五)贴药疗法 169

(六)熏肛疗法 170

(七)针刺疗法 170

(八) 艾灸疗法 170

(九)耳穴疗法 171

(十)埋线疗法 171

(十一)推拿疗法 172


伍  论治唇口疾病 173

一、从脾论治唇病 173

(一)脾主唇的生理病理 173

(二)察唇辅助脾胃病的辨证 174

(三)从中焦脾胃论治唇病 176

二、口疮的辨证论治 178

(一)口疮生于火,火分阴阳虚实 179

(二)口疮宜分治,重在平衡中焦 180

(三)口疮防复发  节饮食慎起居 183

三、口味异常的辨证论治 183

(一)口苦 183

(二)口甜 185

(三)口辣 185

(四)口酸 187

(五)口咸 188

(六)口臭 188

(七)口淡 190

(八)口腻 191

(九)口涩 191


陆  论治食管病 193

一、食道病的治疗要点 193

(一)整体论治,以平为期 193

(二)宣通气机,升降相宜 193

(三)刚柔相济,润养为要 194

(四)病证结合,内外同治 194

二、胃食管反流病治疗经验 195

(一)治疗用药经验 195

(二)护理调养经验 199

    三、嗳气的辨证论治 203

(一)嗳气的病因病机 203

(二)嗳气的辨证 205

(三)嗳气的论治 205


柒  论治胃病 208

一、中西医互补防止溃疡病复发 208

(一)祛除胃黏膜的攻击因素 208

(二)加强胃黏膜的防护因素 210

二、病证结合治疗萎缩性胃炎 211

(一)CAG病因病机认识 212

(二)CAG三步分治法 213

(三)CAG临证经验辑要 214

三、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的防治 218

(一)现代医学的认识 218

(二)中医抗化理论和方法 222

(三)抗化心得体会 225

    四、胃癌治疗的三保三抗一弘扬 231

(一)三保——保胃气、保阴精、保血髓 232

(二)三抗——抗热毒、抗瘀血、抗痰浊 235

(三)一弘扬——弘扬正气 236

五、胃黏膜脱垂症的辨证论治 240

(一)辨证论治心得 241

(二)临床病案举例 242

六、应对幽门螺杆菌的再思考 244

(一)幽门螺杆菌也是条件致病菌 244

(二)质疑“ Hp杀杀杀” 247

(三)中医对Hp的独特认识 248

(四)对待Hp也要讲辩证法 249


捌  论治肠病 252

一、肠质学说及其在肠病防治中的应用 252

(一)肠质的概念 252

(二)肠质的形成因素 253

(三)肠质的分类 253

(四)肠质与体质的关系 254

(五)肠质与肠病的关系 254

(六)肠质的调养 255

二、溃疡性结肠炎治疗心得 256

(一)治疗心得六则 256

(二)典型病案三则 259

三、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经验 261

(一)调肝四法 261

(二)调脾四法 263

(三)调和肝脾 264

    四、慢性便秘的治疗经验 266

(一)治便秘心得 267

(二)治便秘验方 270

(三)治便秘验案 271


玖  论治肝胆病 274

一、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心得 274

(一)以人为本  以正为本 274

(二)清热解毒  除湿化瘀 275

(三)辨病辨证  中西互参 276

(四)疏肝解郁  调畅气血 277

(五)调理脏腑  和胃益肾 277

    二、脂肪肝治疗经验 280

(一)改变生活方式是治疗基础 280

(二)健脾助运化痰是治疗核心 281

(三)整体局部兼治是治疗关键 281

(四)病证结合用药是治疗路径 282

    三、升阳降阴治疗胆病 284


拾  论治脾胃相关疾病 287

一、从脾胃论治气化病之探讨 287

(一)气化病的概述 287

(二)从脾胃治疗气化病的生理病理学基础 289

(三)从脾胃论治气化病的临床探索 291

二、失眠的治疗经验 294

(一)对失眠发病机理的见解 295

(二)对失眠临床辨证的认识 296

(三)治疗失眠用方用药经验 297


附篇


壹  何晓晖治疗脾胃病用药特点 306

一、识证立法  选方施药 306

二、守中守正  胃气为本 306

三、平调平治  平淡平和 307

四、法天则地  从容人事 307

五、宜通宜动  升降相因 308

六、熟谙药性  药尽其才 309

七、相反相成  妙用药对 309

八、量究轻重  质讲炮制 310

九、参西辨病  善用专药 311

十、药食同源  以食助药 311


贰  何晓晖治疗脾胃病用方特色 313

一、明析理法  精选主方 313

二、博采众方  各取其长 314

三、善用经方  圆通活变 314

四、推陈出新  自创新方 315

五、活方活用  变化灵巧 316

六、明晰方理  扩展应用 317

七、验方单方  出奇制胜 317

八、膏丹丸散  择善而从 318


叁  何晓晖创制的脾胃病新方 319

一、调胃十方 319

二、理脾五方 329

三、治肠四方 333

四、治胆三方 337

五、抗肿瘤方 339


肆  何晓晖医话选萃 342

一、中医生命在疗效 342

二、四诊合参是上工 343

三、舌为胃之镜 344

四、湿证和湿热证的辨识 345

五、调理脾胃重话疗 347

六、 经方贵在活用 347

七、诸治不离行气 348

八、 援物类比话中药 352

九、 慢性萎缩性胃炎用大黄的心得 353

十、三术相伍调中焦 355

十一、安神佳品是半夏 357

十二、莱菔子应用心得 358

十三、垂盆草抗病毒有奇效 359

十四、 脾胃良药太子参 361

十五、治胃佳品蒲公英 362

十六、寻常虎杖用途多 364

十七、急性痢疾用鲜草药最妙 366

十八、锡类散治疗胃肠病有妙用 367

十九、单方验方莫小觑 368

二十、“胃喜为补”的临床应用 369

    二十一、中药十八反须重新甄别 371

二十二、服药也大有学问 374

二十三、药茶保健有特色 377

二十四、 评说中药配方颗粒剂 378


伍  何晓晖著作与论文目录 380

著作目录 380

论文目录 380


主要参考书籍 38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