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能代表内蒙古的16个人文符号

 我的天堂111 2018-07-24
​ 

 

 

IMG_257

 

 

狭长的内蒙古,如一条彩色的绸带,飘亘在中国长城以北,矗立着千年风光。

 

说到内蒙古,除了绿草如盖,畜群如云,毡包如扣,河曲流银,你还能想到什么?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让内蒙古成为内蒙古的方方面面

内蒙古大草原

西风应时筋角坚

承露牧马水草暖

 

IMG_258

 

克什克腾大草原(《画皮2》)

 

IMG_259

 

呼伦贝尔大草原

IMG_260

 

乌拉盖草原

 

IMG_261

 

乌兰布统草原

 

内蒙古自治区是一片狭长的高原,它从东北向西南一路斜贯下去,当南部春暖花开,北部仍冰封千里。草原、山脉、沙漠、河流、湖泊是这片高原最主要的自然风光。

草原,从地理学上来说,以500毫米降水量为干湿地区的分界线。东北亚地区的草原按降水量分成四类。500毫米以下,350毫米以上的草原叫做草甸草原。350毫米左右的草原叫做典型草原。150毫米以下的属于荒漠草原;另外还有其他种类的草原,比如草坡、疏林草原、高原草甸等。

内蒙古成建制的草原只剩下锡林郭勒和呼伦贝尔两大片。科尔沁草原、鄂尔多斯草原基本上处于半农耕、半沙化状态。锡林郭勒和呼伦贝尔在地理上属于同一片草原,它们和蒙古国东部的大草原合称东部大草原。呼伦贝尔草原主要是草甸草原,锡林郭勒主要是典型草原。

草原是不长树木的,长了树就会沙化,因为树木会用光有限的水资源。沙地却林木丛生。保护沙地最重要的是保护水源,只要水源不被破坏,那些明河、暗河可以自由流淌,沙地不致退化为沙漠。一旦水源破坏了,费再大力气植树种草都无济于事了。

对于来内蒙古旅游的人来说,草原是生活的别处,是诗和远方,而对于内蒙人来说,草原,是自己的精神家园。

这里,走出了奇女子孝庄文皇后,

走进了宁胡阙氏王昭君,

扬起过汉武帝筑城屯田、养马的风烟,

回响过辽耶律阿保机通国际贸易的经济之音,

留下过成吉思汗征服欧亚大陆的铁骑足印。

东起大兴安岭,西至河西走廊,南沿长城,北接蒙古国的草原,铺设在蒙古人的欲念里,面积岂止是10.2亿亩。

内蒙古大草原,还有很多符号——辽文化和蒙元文化的发祥地,内蒙古形象的象征。

它承载着中华历史上三个王朝的寸枝寸叶,有清真万丈的光芒倾泻进来,照亮后人们行进的模样。

 

IMG_262

 

蒙古马

它是马群里的元魁,

犹如格斯尔的神骥一般威风

 

IMG_263

 

骏马出在草原,英雄出在毡包。

这是一句蒙古谚语。

今年82岁的牧民胡八万,还每天骑在马背上。

他说,矮脚的蒙古马,是蒙古草原上的天之骄子,更是蒙古人一生的伙伴。

蒙古马虽然平均肩高120-140厘米,体重260-380千克,但体质健壮,神经系统发达。

这些有智慧的蒙古人的朋友,能忍受酷暑蚊虫的叮咬,能抵御西伯利亚的暴雪,

能扬蹄踢碎狐狼的脑袋,能出征攻下远处的池城。

IMG_264

 

 

尧舜以前居乎北边,随水草而转移"的蒙古马,经过驯养,是优良的军马品种。

它们低头吃草时,也能觉察可能的威胁。老马识途,只是它们较普通的本领。

辽代,蒙古马能听懂复杂的军号声、合唱声,并做出行动;元代,它们能随语言和声调,作出所需的反应。

 

 

IMG_265

 

 

蒙古马和蒙古人休戚与共,相依而生。被农业部确定为138个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之一。

今天,骑马更像是英雄的风云际会

挣开缰绳自由的奔放 跑出一道 蓝色的星光

就在悬崖深处的地方 种下了我 生命的希望

忘掉世界去歌唱 回到童年的时光

挣开缰绳去奔放 梦想不会被遗忘

挣开缰绳去奔放 走到最远的地方

IMG_266

IMG_267

 

 

中国第一曲水

可怜黄河九曲尽

幸觉莫尔格勒河

父亲形容草原的清香,让他在天涯海角不能相忘,

母亲总爱描摹那大河浩荡,奔流在蒙古高原,我遥远的家乡。

耳边唱着熟悉的歌谣《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

 

 

IMG_268

 

莫尔格勒河

初春的午后,古老的莫尔格勒河水流过原野。它发源于大兴安岭,流经呼伦贝尔草原,九曲十八弯地注入海拉尔河,全长290多公里。

老舍先生称之为天下第一曲水。它一路上如同一条蔚蓝色绸带,一会儿东行,一会儿西流,一会儿南奔,一会儿北涌,弯弯曲曲的河道加起来,竟有上千公里。

曲水,像蒙古民族曲转的人生,也像我们曲径通幽、细水流长式的生存质地。

 

IMG_269

莫尔格勒河

IMG_270

 

莫尔格勒河

马头琴

打开秋风,追赶日月,听二弦年

——穿越草原一千年的琴声

 

IMG_271

 

在蒙古高原上,除了蒙古马,还有一种天籁之音,给了蒙古人近千年的陪伴。

当我们的族人,无论悲伤还是欢乐或者恐惧的时候,只要有马头琴的声音,它只要一响起,我们内心的苦难便会减轻,让我们凝心聚力,共同面对。所以,又有什么好怕的呢。

马头琴,是适合演奏蒙古古代长调最好的乐器,能演奏创作出曲中各种双音和弦。呼啸的狂风,放牧的午后,奔腾的马蹄声,敖包相会的爱情……通过马头琴准确地表达出来。

马头琴是世界上唯一有脑袋的乐器,它有了脑袋就有了五脏,有了五脏,它就有了灵魂,有了灵魂,它就是神的乐器。所以,马头琴是五脏六腑独有的,很多年跟它拉了以后,我也变成了它,它也变成了我。这是马头琴大师齐·宝力高的心里话。

IMG_272

 

音乐传承到今天,我们必须要知道这音乐从何而来。

最初的马头琴,由酸奶勺子加工之后蒙上牛皮,拉上两根马尾弦简易制作而成,因此又称"勺形胡琴"

今天,琴头、琴杆多用一整块色木、花梨木、红木或松木制作,张两条马尾弦,两弦分别用140(里弦)160(外弦)左右长马尾合成。马头琴最突出的特点是,琴箱的正、背两面都蒙皮膜,这和一般拉弦乐器只正面(筒前口)蒙皮、背面(筒后口)设音窗或呈开口式是不同的。用马尾弓摩擦马尾弦,发出的声音甘美、浑厚,这在中外拉弦乐器中都是极为独特的。

马头琴不是谁都能做的,它有着蒙古族的独特风格,所以蒙古人做的马头琴才是正宗的马头琴。

在一部尚未公映的微电影《马头琴》中,制琴匠人牧仁执着于做出属于自己的声音

 

 

IMG_273

 

电影的导演说:一把上等的马头琴,弦动音起时,就刻入了制琴人的姓名。

难怪人们会说马头琴是人与自然完美结合

IMG_274

 

马头琴演奏迈克尔·杰克逊的《Beat It

2006年以后,蒙古族马头琴音乐、蒙古族马头琴,先后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千年古乐,传承不灭。继成吉思汗西征时,将马头琴文化传到欧洲和俄罗斯,今天,它成为世界的音乐。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放浪形骸的草原上,激荡着气血精干的游牧民族。成吉思汗便是受命于长生天的圣主

成吉思汗主要成就:统一漠北,建立元朝。

这是百度百科给的答案。

他创建了文字,发展佛教,为孙子忽必烈统一中国奠定基础。

孙中山评价他:元朝时期几乎整个欧洲被元朝所占领,远比中国最强盛的时期更强大了

 

英国史学家韦尔斯在他的《世界史纲》中说:蒙古人的征服故事确实是全部历史中最出色的故事之一。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在范围上不能和它相比。在散播和扩大人们的思想以及刺激他们的想象力上,他所起的影响是巨大的……作为一个有创造力的民族,作为知识和方法的传播者,他们对历史的影响是很大的

1970年出版的《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同样强调蒙古的侵略促进了欧亚大陆间的相互影响

 

 

IMG_276

 

元朝疆域图

 

 

成吉思汗从草原出发,已然走到了世界中心。

2014年,英国一个蒙餐厅推出活动:成吉思汗的后裔进店吃饭免费。

这只是成吉思汗世界热的冰山一角,这个蒙古帝王去世以后,俨然成了全人类帝王

牛肉干

太瘦,太老,太粗,太鲜

太不巧,这就是我

成吉思汗吃了一口牛肉干,说,好吃,然后就有了牛肉干

烈马、弯刀、牛肉干是成吉思汗远征战中的三大法宝。

今天,他是很多女孩配电影的小品。

牛肉干是时间的艺术,太干则硬,太湿则腻,为了成就一块上好的牛肉干,除了要取蒙古黄牛黄瓜条部位的瘦肉,美食家需要等,等风来,等味浸,等纹理成熟,等口感正好。

在完成喂养一个时代的使命以后,风干牛肉,成为大众平凡生活里一道美好的味觉记忆,礼尚贵宾、晤客会友、休闲小坐、饭后茶余……才下舌头,又上心头。

 

IMG_277

 

好的牛肉干不常有,在吃的世界里,风味,大于一切。

阿南达,走进联合国的蒙医药传人

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也会经历生老病死,让人们健康快乐的蒙医药,在蒙古族人民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逐渐形成与发展起来。

蒙医药学吸收了藏医、汉医及古印度医学理论的精华,逐步形成具有独特理论体系、临床特点的民族传统医学。

2012年联合国世界人居日大会上,一个来自中国内蒙古的小伙子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他身着传统蒙古族服装,器宇轩昂,用流利的普通话阐述了蒙医药在治疗疾病中的重要作用。他就是在内蒙古草原上为无数家庭送去健康快乐的蒙医阿南达。

别人都称赞我是治疗肝癌的专家,其实我只是对症下药……病情再复杂,总跑不出五脏六腑,只要抓住这个中心,一切便迎刃而解。

 

IMG_278

 

阿南达在位于纽约的联合国总部大楼

阿南达,是清初著名蒙医索南茨楞第11代传人,也是著名蒙医肝病专家,传统医学博士。他的父亲、爷爷、爷爷的爷爷,都是医生。而且,祖上曾出现过两代御医。责无旁贷,他接过了父辈的药箱,扛起了蒙医药传承的大旗。

IMG_279

 

阿南达在联合国世界人居日大会上提出:

蒙医蒙药对于治疗肝病、慢性病、老年病有非常特别的疗效,有利于人类健康的传统蒙医药应该受到积极推广,从中国走向世界,为更多的人民造福。

蒙古早餐

强身健体,自然也离不开营养早餐。

一次,路过一家蒙餐厅,外面挂着一个牌子:我的早餐有点贵。

贵的蒙古早餐,都有什么?

这是一家蒙餐厅的早餐一瞥,荤素搭配,干活不累。

 

IMG_280

 

这份蒙古早餐包含了奶茶、奶豆腐、炒米、牛羊肉。

蒙古人踏实开心的一天,往往是从一碗奶茶和炒米中开始的。

草原上的人离不开奶茶和炒米。无法靠蔬菜和水果来补充的维生素和矿物质,都可以从这里获得。

这是种素面朝天的鲜美

而牛羊肉给了生活更富余的勃勃生机。

红山玉龙

龙的形象 回归到蜷体的玦

这是生命个体被孕育的开始,也是文明被孕育的开始

赤峰红山玉龙

《如果国宝会说话》中这样解说红山玉龙——

五千年的人类,创造了红山文化,那是自然和人类,彼此直面的时代

生命和心灵,以及全无杂念的想象,在双手创造中表达和传递。

五千年前的风

早已止息,

而它还保留着在风中的姿态。

有时,我们会对着光源去看玉。

就像五千年前的先民一样,看它的清澈和透明。

看它挺直的脊梁,在空中跃起。

这块玉,成为我们身体延伸到空中的部分,

在时光中飞翔、起舞。

红山玉龙,又称C字型玉龙,1971年出土于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塔拉,高26厘米,为迄今已知最大的玉雕龙,被考古学界誉为中华第一龙。此玉龙是红山文化玉器中体积最大,级别最高的考古实物,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与艺术价值,是中华龙文化、玉文化的重要象征,是体现草原文化源头的重要符号。

草原英雄小姐妹

漏风,漏雪的

变成善良正义的躯体

 

IMG_281

 

19642月,草原,384只羊,11岁的姐姐和不满9岁的妹妹,暴风雪,20个小时,寒冷恐惧饥饿疲劳,冻伤,奄奄一息,截肢手术……当这些词语组合在一起,可以衍生出无数个故事。

然而,这次,是一个真情实感催人泪下的故事。

小姐妹龙梅和玉荣,为了守护住一个都不能少的放羊责任,在雪地冻了20多小时,羊群全部安全脱险时,他们在被送往医院的路上,局部因为严重冻伤做了截肢手术。

IMG_282

 

《人民日报》以"最鲜艳的花朵"为题,报道了她们的感人事迹,并称他们"草原英雄小姐妹"

2009914日,龙梅和玉荣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蒙古族祭敖包

敖包,草原上的星斗,游牧人心灵的坐标

每一次祭拜,那是天地人心的对话。

鲜艳的神幡如手臂般召唤着远方的牧人,这就是敖包。原来是在辽阔的草原上人们用石头堆成的道路和境界的标志,后来逐步演变成祭山神、路神和祈祷丰收、家人幸福平安的象征。

 

 

IMG_283

 

牧人每次经过敖包,都要在敖包上放几块石头;客人每到敖包前,一般都要按蒙古族习俗顺时针绕包三周,同时心中许愿,并在敖包上添加石块以求心愿得偿。一般都扔369块石头,代表六六大顺或吉祥等。园区定期举办祭敖包节活动。祭敖包是蒙古族古老的文化缩影,作为一种文化空间,包含了许多蒙古族的传统文化和习俗。

IMG_284

 

顶碗舞

今晚,无人动筷

乐曲悠扬,着红袍的女子鱼贯而入,笑容明媚如草原上清真的光。碗若发饰,随着女子婀娜的体态流转着,这是中国·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顶碗舞。

 

IMG_285

 

顶碗舞是蒙古族从元代承传下来的民间舞蹈。

相关的史料记载,《顶碗舞》的出处与佛教有着一定的渊源。

佛教教义当中有多种对佛的供养仪式,用碗盛上糜乳的供奉以及用歌舞表演的伎乐供养都包括在其中。

两者的结合导致了这种用盛了糜乳的碗放在头顶上舞蹈的形式。

漠河的北极村

除了最大的草原,最蓝的天,最端庄的女子,最浑厚的琴声,最通灵的马……

这里,还有最北的临江小镇。

 

IMG_286

 

它是北极村,是祖国北部的天涯,纬度高达53°33′30″,坐立在金鸡冠的顶尖上,睥睨着神州大地。

它位于大兴安岭山脉北麓的七星山脚下,黑龙江,从它的北面缓缓流过,俄罗斯阿穆尔州的伊格娜恩依诺村与它隔江相望。夏日乘船游览江界,两岸的景色和异国风情尽入眼帘。

北极村,有中国最北的邮局、最北的小学、最北的乡政府、最北的哨所……甚至还有最北的厕所。来这里的人,临走前都不忘在中国最北端的邮局里买张明信片,盖上最北端的邮戳,留作纪念。

 

IMG_287

 

北极村,有不夜城之称。夜晚,窗口透出橘黄色的灯光,明亮的星星钻石般镶在夜空上,眨着眼睛。从这里,可以观赏到北极光和白夜奇景。冬天,这里白雪皑皑,有童话的浪漫,两大特色吸引着无数游客慕名前来,领略北国最独一无二的风光。

五当召

藏传佛教 普渡众生

IMG_288

深入了解过草原历史的人,一定知道佛教在内蒙古的重要地位。

从辽代到元代,佛教是超越了草原中原的新精神元素,从王公贵族到平民百姓,无不崇尚佛教。

有学者说:东亚佛教文化中心在辽而不在宋,在精神文化领域,辽代契丹王朝最繁荣的是佛学。

到了元代,藏传佛教成为国教。13世纪初,成吉思汗征西夏时,曾与西藏的高僧有过接触。其后凉州王阔端将藏传佛教引入蒙古社会。蒙古人虔诚聆听藏传佛教高僧讲授佛教哲理和普渡众生的佛法理论,原始皈依的萨满教此时弱了光芒。

藏传佛教以慈悲济世,普渡众生的教义,成为蒙古社会宗教文化的主流而发扬光大。

 

 

 

IMG_289

 

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建立了大量寺院,精通蒙、藏、梵文的高僧,把大藏经、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经典,译成蒙文,在蒙古社会广为传播。

五当召,是内蒙古最大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位于包头。它与西藏的布达拉宫 、青海的塔尔寺和甘肃的拉卜楞寺齐名,是中国藏传佛教的四大名寺之一。

清乾隆二十一(1756)年赐名广党寺1996年经国务院确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行走的僧人、壮观的雕像,芬芳的香火,呢喃的经文,虔诚的信仰,形成五当召独特的文化。

 

IMG_290

 

蒙文

从上到下连写,从左到右移行

似脊梁,似音符,似云长

IMG_291

 

你认识这些蒙文吗

蒙古文始创于13世纪,是目前世界上极少数竖写文字之一,有着自己独一无二的风格和历史传统。成吉思汗、元世祖忽必烈,蒙古僧侣等都曾为他的发展奉献心力。它承载着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成为蒙古族文化及其生命力的重要象征。

蒙古包

历史最高贵驴友的行宫

等到晚霞消逝之后,蒙古高原上的牧民一闪身进了临时搭好的白色帐篷,他们将在这里度过温暖宁静的夜。

它就是蒙古包。

古代的蒙古包一般使用木头做支架,外边包裹的是羊毛制成的毡子,为了御寒一般都要两三层。然后用马鬃或者长骆驼毛拧搓成绳子来捆绑结实。

蒙古包一般是圆形的,顶部有盖子也叫"布乐斯",可以开启,就像天窗。起到通风,采光,释放炊烟的作用。蒙古包方便搭建和拆卸,特别适合游牧民族使用,是一所会行走的房子

 

IMG_292

 

辽代皇帝四时捺钵,就在这移动的房子里见朝臣、理国事。小小毡房,竟也包纳了一个帝国的兴衰气数。

蒙古包也有大小之分,以围墙的支架个数计算,通常有46.810 12个之分。最大的只有在过去王公贵族才可以使用。

IMG_293

 

现代的蒙古包就不再使用羊毛毡这类东西搭建了,骨架有铝合金,型钢,木料等制成,面料一般采用帆布,防雨布等搭建。比过去的蒙古包更方便拆卸,但是应起的作用一个也不少。

看似简易的蒙古包,也有形而上的东西。游牧民族主张天似穹庐说,穹庐笼盖在四野之上,是古代游牧民族最直观和朴素的宇宙观念。

IMG_294

 

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符号,

它是城市的眼睛,透过这些符号,

可以探寻出一种文化、一种历史、一种气息、一种风情,

和它砥砺前行的方向,花枝招展的未来。

本文由草原有礼头条号首发。

草原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