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乡情 | 听常熟话版《再别康桥》 最忆是乡愁 灵足

 張惠軍 2018-07-24


常熟,简称虞,因“土壤膏沃,岁无水旱之灾”得名“常熟”,是一座千年古城,是吴文化发祥地之一,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全国文明城市。




《再别康桥》  常熟方言版

朗诵:钱惠虹   微电影制作:新宝


再别康桥

作者: 徐志摩  1928.11.6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常熟话的历史沿革

 

常熟话,俗称'常熟说话',吴语的一种,属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和北吴其他方言如苏州话、上海话等基本能互通。历史上常熟一直归属苏州管辖(含秦汉的会稽郡、吴郡以及宋代的平江府等),因此常熟话与苏州话的渊源最为深厚。

 

常熟话中清浊、尖团音、平翘判然有别,有整齐的八声调,是一种较为独特而又颇具代表性的吴语次方言,也是吴语中保留古音最完整的重要方言。常熟话有33个声母、50个韵母、8个声调。

 

要想知道何为正宗的常熟话,就得先来看看古代和近代的常熟历史。唐朝之前的常熟县并不是设在虞山镇的,唐武德七年(624年),常熟县治移至海虞城即现之虞山镇,隶于吴郡。元代元贞元年(1295年),常熟县升为常熟州,隶于平江路。明代洪武二年(1369年),复降为县,隶于苏州府。清雍正四年(1726年),划常熟县东境置昭文县,两县治同城。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是年11月,常熟、昭文两县合并为常熟县。1949年4月27日,常熟解放。同年5月以县城设常熟市,县、市合署办公。1951年,常熟市隶于苏南行政区苏州专区。1954年11月,常熟市升为江苏省辖市。1958年撤常熟市,仍统一为常熟县。1983年3月撤县建市,以县境设常熟市。

 

近代常熟话的发展应该是从清朝分治两县开始的,常熟、昭文两县以琴川为界,方塔这边为常熟县,另一边为昭文县。常熟话的发展就以环城路以内的一小块地方慢慢发展演变。

 

常熟县、昭文县也由此被称作西乡和东乡。东乡地势偏高,西乡地势偏低,所以在以农业经济为主的时代,地势偏低的西乡因为种植价值高的水稻、油菜等而远远比种植棉花等农作物的地势偏高的东乡来的发达。东乡、西乡的方言分化越来越明显。彼时,东乡的女子以吃白米饭、说西乡话为荣。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常熟重新合并为一个县,但东乡和西乡的经济依然差距颇大,经济的不平衡导致了人员流动。合并后人员流动促使方言又慢慢融合,由原来的差别很大,变成差别很小。

 

解放后,常熟话的方言结构变化不大,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常熟的人员流动更大了,外地人来常熟,常熟人去外地,东乡经济的发展(已远远超过西乡),媒体的丰富。越来越多的方言、普通话,越来越多的形式、进化,常熟话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变得更多样化,新词汇在变多、外来影响词汇在变多,老的不用的词汇在慢慢消失。

 

常熟话是新的常熟话,只要是常熟人能听懂的常熟方言,那都是常熟话。没有一成不变的方言,就像没有一成不变的虞山。何必在意这是东乡话还是西乡话,乡下话还是市里话,都是古常熟话的枝枝蔓蔓而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