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艾灸绝对不能用于虚热病人-《伤寒杂病论》学习笔记98 

 鉴益堂 2018-07-24

虚热病人本身就里阴虚,而且有热,艾灸作用向里,无法排汗,致使虚热更甚,出现更严重的病情。

原文:微数之脉,慎不可灸,因火为邪,则为烦逆,追虚逐实,血散脉中,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脉浮,宜以汗解,用火灸之,邪无从出,因火而盛,病重腰以下必重而痹,火逆也。欲自解者,必当先烦,烦乃有汗而解。何以知?脉浮,故知汗出解。

 “微数之脉” 微是里阴虚,导致津液和血管的血都不足,数是有里热之脉,合而为之即为虚热之脉;“慎不可灸”,这种虚热的病人不可以用艾灸的治疗方法;“因火为邪”,用艾灸属于火疗,对于虚热病人来说,相当于是邪气,是火邪;“则为烦逆”,使用了艾灸,会出现烦逆症状,烦是精神病症,是郁热扰心的表现,因为火邪会助里热更旺盛,都会向上影响心脏出现热相;“追虚逐实”,陈修园说,阴本虚也,更追以火,使虚者愈虚;热本实也,更逐以火,使实者愈实;“血散脉中”,阴主营血,阴气正常时,血行于脉中,由于火邪追逐致使阴虚更甚,而丧失聚合之势,血散脉中是血管内血液更加不足的意思,而非血流出血管;“火气虽微”,艾灸的火气比不上火熏法,使用是微;“内攻有力”,艾灸法向内渗透的能力是很强的,所以对寒湿患者效果很好,但此处作用正好相反;“焦骨伤筋”,热伤营血,以至于筋骨焦、伤,因为筋骨是靠血来濡养的,应该会出现外表枯槁;“血难复也”,仲景先师在《金匮要略》说,痉病,由灸传者难治,也与此类似。

“脉浮,宜以汗解”,凡是体表受寒感冒引起的脉浮,都应该用汗法来解,即引邪借助流汗排出体外;“用火灸之,邪无从出”,艾灸的热是向里攻的,病邪只会向里发展,而无法借汗排出体外;“因火而盛,病重腰以下必重而痹,火逆也”,病邪会因为艾灸的火邪更加旺盛,而且火势向上,出现上热下寒证,以至于腰以下感觉身体沉重,麻痹,《内经》说:真气不周命曰痹,此因火而累气,故不名气痹而名火逆也。

上述症状,陈修园认为,速用芍药甘草汤,可救十中之一二。经过治疗、调理,如果病情好转,“欲自解者,必当先烦,烦乃有汗而解。何以知?脉浮,故知汗出解”。这一小段是引自《内经》以下阐述:在心为汗,心之血液欲化为汗,必当先烦,乃有汗而解,何以知之?诊其脉浮,主外出之机先见,故知汗出而解也。这是误炙后经过治疗、调理,病情转好的一组症候,会先出现心烦,这是血液化为汗液的心烦,然后脉象转为浮脉,再按感冒治法出点汗就痊愈了。

本文转载自http://blog.sina.com.cn/u/195809430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