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116

 本能学堂a昨年 2022-03-10

116、微数之脉,慎不可灸,因火为邪,则为烦逆,追虚逐实,血散脉中,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脉浮,宜以汗解,用火灸之,邪无从出,因火而盛,病从腰以下必重而痹,名火逆也。欲自解者,必当先烦,烦乃有汗而解。何以知之,脉浮,故知汗出解。



这是完整的一条,前后应该联系在一起。

病家完整的脉象是浮微数,也就是脉浮、脉微、脉数这三种脉象是同时存在的。脉浮说明疾病在表,也就是存在表证,应该用发汗的方法治疗,也就是原文说的“脉浮,宜以汗解”,但是还有微脉,那说明体内津液、血液是亏虚的,阴虚无以收敛阳热,阳热外散,所以才有数脉。这三种脉象一同出现,就说明病家有表证,同时体内阴津亏虚。

体内阴已不足,是不能使用艾灸的方法的,因为艾灸是火热的,针对的是阴寒的疾病,阴液不足已有虚热,再用艾灸的话,就会继续伤阴助火,导致阴液更少、火热更大,这就是“追虚逐实”——虚者更虚,实者更实。热扰心神,就会烦躁、逆乱,正常情况下血在脉中运行,火热迫血妄行,就会让血气流散而不安于脉中。艾灸的火看上去很微弱,但是对于阴虚有热的病人却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内攻有力”,艾灸更加消耗津液甚至是精血,筋骨得不到濡养,就会“焦骨伤筋”,微脉说明原本已经阴津不足,再用艾灸之法,更加损伤阴津,所以“血难复也”。

脉浮说明是表证,应该用发汗的方法治疗,却用了艾灸之法,导致邪气无从排出,艾灸再伤阴津,不能濡养,所以出现无力、沉重的表现,进一步会麻木不仁,也就是“痹”,这都是火逆导致的疾病。

这种状态下的病家身体都是比较虚弱的,勉强自愈的话也会出现瞑眩反应,因为还是表证,所以最终是通过出汗而愈,因此说“脉浮,故知汗出解”,但是这种汗出之前病家会心烦,这就是瞑眩反应,也就是原文所说的“烦乃有汗而解”,烦是身体蓄积气血能量的表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