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阴虚火旺的人能艾灸吗?看古代医学经典怎么说

 昵称67664923 2020-04-28

赵阳聊健康

前天20:19

在古代医学典著中,对艾灸疗法多有记载。东汉张仲景于公元196-204年撰成《伤寒论》,该书辩证、用药组方非凡,确立了伤寒、杂病的六经辨证、八纲辨证原则,被后世称为“方书元祖”。

《伤寒论》中艾灸疗法的运用和《黄帝内经》类似,主要是对中医内治法不足的补充,以治疗某些三阴虚寒证,书中记载:“少阴病,下利,脉微涩,呕而汗出、必数更衣,反少者,当温其上,宜灸之。”“伤寒脉促,手足厥逆,可灸之。”

与《黄帝内经》不同的是,《伤寒论》明确提出反对用艾灸疗法治疗以伤寒三阳证为代表的外感实热,以及“微数之脉”为特征的阴虚有热证。认为用灸法治此,常常或使汗不得出、邪热内炽而生诸多变化。医圣之所以对灸疗的应用颇有异议,可能与那个时代他所见到的灸疗方法和技术有关。那个时代的艾灸,显然流行化脓灸,若施灸面积过大,灸伤过深,“焦骨伤筋”之类的“治害”就可能发生;再则,若医者每以发灸疮为疗效,则对病在三阳者,未免有得不偿失之嫌。

随着艾灸疗法形式的改进,辩证取穴、灸量控制水平的提高,灸疗完全可以具备适应症广泛、高效、高度安全的特点。

实热证、阴虚证究竟是否适合艾灸呢?

对这个问题,《伤寒论》以后的许多针灸临床医家均从实践的角度做出了肯定的回答,如:

《千金方》记载:“其温病,随所著而灸之”,“孔最主臂厥,热痛,汗不出,皆灸刺之。”

《医宗金鉴》记载:“胆俞主灸胁满呕,惊悸卧睡不能安。”

《类经图冀》记载:“膈俞诸血证者皆宜灸之,如吐血,衄血不止,虚损昏晕,血热妄行,心肺二经呕血,脏毒便血不止。”

但这些书籍很少从机制上解释,为什么艾灸这种火热疗法能治实热、阴虚证。直至宋朝以后,有一些医著记载了作者对艾灸疗法的个人见解,值得后人参考,如:

《圣济总录》:“凡痈疽发背初生……须当上灸之一二百壮,如绿豆许大。凡灸后却似焮痛,经一宿乃定,即火气下彻。肿内热气被火夺之,随火而出也。”

《丹溪心法》:“大病虚脱,本是阴虚,用艾灸丹田者,所以补阳,阳生则阴长故也。”

《医学入门》:“虚者灸之,使火气以助元气也;实者灸之,使实邪随火气而发散也;寒者灸之,使其气复温也;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火就燥之义也。”

《红炉点雪》:“痰病得火而解者,以热则气行,津液流通故也……”

《理瀹骈文》:“若夫热证可以用热者,一则得热则行也,一则以热能引热,使热外出也,即从治之法也。”

以上这些医学典著详细的记载了艾灸疗法对实热、阴虚症的功效和作用原理,这都是古代医学家们在实践中得出的真知,对现代艾灸疗法在治疗疾病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