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问道导引灸:热证是否可灸?

  平凡的人 2020-08-12


热证可灸与禁灸,自古分为二大派,好比武侠小说中的华山派,剑宗与气宗之争,至今认识未一致。现搜集各家之说,论战江湖

【热证禁灸派】

一、掌门:张仲景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明确提出:灸法只宜用于阴盛阳虚的寒证而忌用于阴虚阳盛的热证。

如:“脉浮热甚,而反灸之,此为实,实以虚治,因火而动,必咽燥吐血。”

又云:“脉浮宜以汗解,用火灸之,邪无从出,因火而盛,病从腰以下必重为弊,名火递也。”

又云:“微数之脉,慎不可灸,因火为邪,则为烦逆,追虚逐实,血散脉中,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

不良后果还有发黄、谵语、惊痫、便血、衄血、口干、舌烂、烦燥等。

二、金元四大医家之一:张从正

在其传世的《儒门事亲》一书中,对灸法,尤其深恶痛绝,认为:“热症用灸是两热相搏,犹投贼以刃,以热投热,毋乃太热”。

又说:“燔灸千百壮者,全无一效,使病者反受其殃,岂不痛哉?”

张氏反对热症用灸,可说是不遗余力。

三、明:汪机

其《医学原理》卷十一指出:“若虚极之人,孤明将绝,脉浮数而大,精神昏短,不能抵敌火气者,灸之即死。”他认为热证用灸,无异于“抱薪救火”

四、清:陆以恬

在《冷庐医话》中说:“曾见,‘邪症挟热’因灸而益重,是不可不慎也。”

五、现代:中医教材

1979年版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试用教材《针灸学》施灸的禁忌中提到:“凡实证热证及阴虚发热者,一般不宜用灸法”。

周楣声在《灸绳》一书中指出:“随之而起的崇古与泥古者,推波助澜,又对《伤寒论》作了偏重的理解,把张仲景抬出来作为热症禁灸的最高的人物形象,而热症禁灸也就风靡一时,凡属发热的病症均在禁灸之列,金科玉律,莫敢触犯,致使灸效长期湮没得不到理解与应用。

【热证可灸派】

一、掌门:黄帝

《素问·通评虚实论篇第二十八》:“络满经虚,灸阴刺阳;经满络虚,刺阴灸阳”。

《灵枢·官能第七十三》:“针所不为,灸之所宜;……阴阳俱虚,火自当之;……经陷下者,火则当之;经络坚紧,火所治之。”

《灵枢·经脉第十》:“陷下则灸之”。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火郁发之,这正是热症用灸的主要依据与准则。因势利导,不失时机,乃是掌握与支配客观事物的普遍规律。热症用灸,也是因势利导、火郁发之的具体应用。张景岳在《类经》中对此作注说:“因其势而解之、散之、升之、扬之,如开其窗,如揭其被,皆谓之发”。

灸法正可以使血管扩张,血流加速,腠理宣通,从而达到“火郁发之”散热退热与袪邪外出的目的。

虽然《内经》的作者倾向于灸法擅治虚、寒证,但并没有提出“灸法不可治实热症”的观点。

二、宋:窦材

著有《扁鹊心书》,他认为“医之治病用灸,如做饭需薪”,把灸摆在各种治法之上。曾有人问他:“人之皮肉最嫩,五百之壮,岂不烧焦皮肉?”他说:“否,已死之人,灸二三十壮,其肉更焦,无血荣养故也。若真气未脱之人,自然气血流行,荣卫环绕,虽灸千壮,何焦烂之有哉?”

所以,他认为要治大病、根治疾病,一定要大量施灸。

三、金元四大医家之一:朱丹溪

朱丹溪认为热证用灸的原理是:“火以畅达,拔引热毒,此从治之意。”“大病虚脱,本是阴虚,用艾灸丹田者,所以补阳,阳生阴长故也。”他把灸法用于热证,归纳为“泄引热下”、“散火袪痰”、“养阴清热”几种作用。

四、明:龚居中

他认为“火有拔山之力”,在所撰《红炉点雪》一书中,明确指出灸法可用于寒热虚实诸证无往不宜。

“而灸法去病之功,难以枚举。凡虚实寒热,轻重远近,无往不宜。盖寒病得火而散者,犹烈日消冰,有寒随温解之义也。热病得火而解者,犹暑极反凉,犹火郁发之之义也。虚病得火而壮者犹火迫水而气升,有温补热益之父也。实病得火而解者,犹火能消物,有实则泻之之义也。痰病得火而解者,以热则气行津液流通故也。所以灸法不虚人者,以一灼为一壮,以壮人为法也。若年深痼疾,非药力所能除,必借火力以攻拔之。”

五、明:李梴

《医学入门》:“虚者灸之,使火气以助元阳也;实者灸之,使实邪随火气而发散也;寒者灸之,使其气复温也;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火就燥之义也。”

六、明:楼英

《医学纲目》:“灸法所以畅达,拔引郁毒,此从治之义也。譬如盗入人家,必开门逐之使出,万一门不开而无所出,必伤生乃已。”

可见,“热能行热”朴素的正确见解,如终未被“以火济火”的误解所埋没。

七、清:吴师机

《理瀹骈文》:“若夫热症可以用热者,一则得热则行也,一则以热能引热,使热外出也,即从治之法也。”

八、现代:周楣声

周楣声老先生很可爱,有点像中医界的“鲁迅”,向世人大声呐喊,重振艾灸的中医地位!

他是坚定的“热症可灸派”,他认为: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热症不仅“可灸”与“宜灸”,而且更是“贵灸”,这从中医文献中和大量的临床实例中获得证明。在以往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不论是对肝炎、肺炎、脑炎、肠炎以及对许多化脓性与非化脓性的发热病症,不论是细菌、病毒与原虫感染,不论是内脏、体表、局部与全身的病种与病变,均可采用灸法取得速效与伟效,这足以充分证明中医理论的正确性与可靠性。对于自金元以来迄今尚未能肃清的影响与未曾得到纠正的偏见,必须大力清除,方能使灸疗的功效得到充分的理解与应用。

【正本清源】

张仲景之所以对灸疗颇有戒心,恐怕与当时的技术不高明有关。

《伤寒论》中所列举的火逆火戒之说,是统指古代的各种火疗方法在内而言的,古代的火治法包括煴、蒸、熏、熨、灸等五种作用于全身和局部的用火方法之总称。

煴法:后世的煅坑法,掘地为坑,如人长短,烧之令热,布桃叶、松柏叶、菊花、稻草及其他药物于其内,人卧其中,覆盖熏蒸取汗。

蒸法:湿蒸。

熏法:用于烤。

熨法:用药加热包罨。

灸法:用艾叶点灼。

由于火蒸火熏,热力强大。作用于全身,必然是大汗淋漓,用之得当,自然有助,用之不当,灾害立至。而灸仅是作用于身体的某一点,决无大汗亡阳的情况出现。火虽能包括灸,而灸则不能代表火,如因以火劫汗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周楣声先生大声疾呼,若统统归咎于灸,这是不公平的!

另外,那个时代流行直接的“化脓灸”,若施灸面积过大,灸伤过深,“焦骨伤筋”之类的“治害”就可能发生。今天,由古法急剧强烈的化脓灸,衍变为今天徐和舒畅的温和灸,不会灼伤体表,已经有天壤之别。

在临床上,我们怎么办?

内心上,我是支持热症可灸派;行动上,为了怕医疗纠纷,只能热症禁灸派。成了骑墙派,也是生活中很现实的问题,除非自己或者可信的亲朋好友生病,应用灸法才会百无禁忌。

竹筒灸属于温和悬灸法,导引灸属于动态热敏灸法,两者结合,应用到热证,应该是安全有效的。

最后,用国医大师贺普仁的话总结一下:

在临床上,只要辩证准确,选准施灸穴位及具体灸法,掌握好“度”。热证,特别是外科疮疡病,完全可以采用灸法治疗。这并不等于说灸法是全能的,凡遇阴虚痨瘵、咯血吐血、肝阳头痛、中风闭证,热毒旺盛,或极度衰竭、形瘦骨立,呈恶液质之垂危状态、自身已无调节能力者,我们先要考虑最适宜、最快捷的疗法,不能因为一味坚持用灸法而贻误病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