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连喝水都吐的治疗《伤寒杂病论》学习笔记55

 鉴益堂 2018-07-25

有时候感冒病人明明很口渴,但是却喝不下水,喝下去的水还会吐出来,这个症状也适合用五苓散来治疗。

原文: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提出“不解”说明感冒已经发汗过了,风寒感冒六七天是一个周期,过了六七天,是六经都已走完。“中风”是桂枝汤证,可能是误用了麻黄汤,这时候感冒不但不解,而且增加了烦和渴,烦渴是胃中津液不足而渴,影响到心脏出现热相而生烦。口渴往往喝水就能解,如《伤寒杂病论》学习笔记53中的症状,“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这里反而“水入则吐”,这是水邪上逆,说明下窍不通,小便少,同样是下焦有停水。不仅停水,水邪还上逆中焦,阻滞中焦气机,致使本应向下的胃气反而上升,连口渴所喝下的水都无法接纳,这是属于比较严重的下焦积水产生的症状。仲景先师称之为“水逆”,也就是后世说的“水痞”。

既然基本病因是下焦的废水,既然还是“表里证”,那么用治疗下焦废水的五苓散当然最为适合了,因此,“五苓散主之”。

五苓散方在“发汗后出现口渴的辨别治疗-《伤寒杂病论》学习笔记52”。

本文转载自http://blog.sina.com.cn/u/195809430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