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便秘的特殊案例-《伤寒杂病论》学习笔记37 

 鉴益堂 2018-07-25

便秘大多数是胃肠燥热阻结,但也有可能是风寒感冒在特殊情况下造成,如何判断,怎样用药,里面大有讲究。

原文: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

不大便也可以是风寒感冒麻黄汤证造成的,这时候伴有头痛、发热。因为当体表受邪的时候,正气抗邪于表不能顾护于里,里气升降常常会失调。里气升降失调在临床表现上可以是食欲不振,可以是干呕、呕逆,可以是脾气不能升清,甚至下陷而出现下利。如果出现胃气不降浊,胃肠蠕动得非常慢,就可能不大便,甚至可以有六七天以上不大便的情况。

多日不大便更常见于阳明里实,胃肠燥热阻结。阳明燥热内盛的发热,甚至可以有“日晡所发潮热”。因为傍晚时分正邪相争,所以发热。

这样看来,这里的“伤寒”应该是“像伤寒”,因为可能是伤寒,也可能是阳明里实。辨别的关键是一看小便,二看头痛!如果小便颜色很黄,是阳明里实证的症状。如果是阳明里实,其头痛的特点是脑门痛,额头疼,而风寒感冒则是整个头痛,尤其是头顶及后部更痛。如果是阳明里实证,那当然用承气汤类,即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或大承气汤,随证治之。

如果“小便清者”,那就还是感冒,“知不在里,仍在表也”!说明感冒没有好,“当须发汗”。用哪一个药方发汗呢?有“头痛”,有“衄”,看起来还没有出汗,像是要用麻黄汤。但是不能用麻黄汤,因为“不大便六七日”,胃肠的津液肯定严重不足,要发汗只能采用能增加津液的发汗药,所以“宜桂枝汤”,不是桂枝汤主之,而是只好采用桂枝汤。

本文转载自http://blog.sina.com.cn/u/195809430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