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霓裳

 zzm1008图书馆 2018-07-25

小霓裳 来自江南雅韵 06:52

 沈凤泉整理 

演奏:洞箫:宋景濂 二胡:沈凤泉

琵琶:骆介礼;扬琴:张平生等

摄影:王小   摄于杭州临安

小霓裳

小合奏《小霓裳》原名《玉娥郎》,此曲因配过玉娥带孕寻其末婚夫故事的唱词,所以取名《玉娥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由浙派古筝演奏家王巽之先生移植,是杭州三首丝竹名曲之一,沈凤泉整理。主要演奏员:  洞箫:宋景濂;二胡:沈凤泉:琵琶:骆介礼;扬琴:张平生等。  

演奏家简介





 沈凤泉   著名二胡演奏家、教育家,国家一级演奏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江南丝竹音乐”代表性传承人;浙江省音乐家协会“江南丝竹音乐社终身荣誉社长”;2006年8月荣获“中国民乐艺术终身贡献奖”。出版书籍:【江南丝竹乐曲选】【沈凤泉江南丝竹音乐艺术】。主要论著有:《从力学观点剖析二胡按弦方法》《江南丝竹传统乐曲中的数字标题乐曲》《江南丝竹传统乐曲旋律音的功能》……等。

    沈凤泉 1934年出生于上海浦东南汇宣桥镇的江南丝竹音乐世家,其祖父是当地“清音班”(后称“江南丝竹”)的创始人,伯父、父亲、叔父在当地号称“清音三杰”。沈凤泉先生从小受父辈的熏陶,10岁起就成为清音班的小乐手。

    1953年以一曲祖传《慢三六》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1956年升入上海音乐学院首届民乐系二胡专业,师从南派二胡宗师陆修棠先生。1958年提前毕业分配到浙江民间歌舞团民乐队任二胡演奏员,1973年调入浙江艺术学校任二胡教师。直至1995年9月退休。从业六十余年,沈先生不仅在二胡演奏和二胡教育工作上取得丰硕的成果,还注重对“江南丝竹音乐”二胡艺术的演奏、教学、研究和创作工作。在学术上广收博采、全面地继承、发展“江南丝竹音乐”艺术,将上海南汇的“清音”与浙江民间传统的江南丝竹音乐意韵相结合。沈先生演奏的江南丝竹乐曲其技法灵动、音色委婉水灵、意境空灵。沈凤泉长期与浙江“江南丝竹音乐”笛、箫演奏名家宋景濂默契磨合,形成了浙派“江南丝竹音乐”的演奏风格。浙派江南丝竹音乐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由“杭州江南丝竹演奏团”、“浙江歌舞团江南丝竹队”出访香港、巡演京、津、沪和浙江省各地,是我国至今为止唯一的以一支专业演奏团队,专场演奏江南丝竹乐曲,让海内外听众,从聆听到灵秀、典雅、明朗、欢快的乐声中,吟味到江南水乡人的健朗、乐观向上的性格和展现出江南环太湖地区的地域风貌。    

    浙派“江南丝竹音乐”发展到今天已成为我国乃至国际上有影响的音乐乐种之一,沈凤泉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以超凡的艺术魅力,为浙派“江南丝竹音乐”传承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为“江南丝竹音乐”的发展与创新作出了重大贡献。



责任编辑:木可 南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