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江南丝竹”的风格特点及技法运用

 武国风 2017-02-01

论“江南丝竹”的风格特点及技法运用

陈涛 2001年底于纽约

中国传统音乐中,因地区的差别,形成了各种各样的不同风格的音乐。在北方,有粗犷豪放的吹打乐,有热情奔放但又不失诙谐幽默的二人台音乐。有宽阔明亮的青海花儿,动人心魄的陕西腕腕腔以及充满浓郁草原风情的蒙古音乐等等。而在南方,雍容端庄的苏南吹打乐,清新隽咏的广东音乐,具有宫廷遗风的福建南音(南管音乐),以及优雅,隽秀的江南丝竹音乐等等。这些不同风格的音乐,构成了中国传统音乐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文化。

中国的传统音乐依据其材质的特点可归为八大类:“金,石,丝,竹,土,木,革,匏”,称为八音。而其中以丝,竹为材料的乐器最为流行,如:琴,筝,瑟,阮,(唐以后,又有琵琶,二胡),笛,箫,笙,管等。所以,从广义来说,传统的中国音乐就是丝竹音乐。因为弹拨乐器,弦乐器的弦在古代是以丝来制作,而管乐器一般以竹子为材料制作而成,所以凡以这些材料做成的乐器演奏的音乐,我们都可以称为丝竹音乐。然而,今天我们所谈论的丝竹乐,通常是指流行在以上海为中心的江、浙一带的民间音乐,我们把它称为“江南丝竹”。

“江南丝竹”形成于清末民初,以其清新、自然,流畅、华丽的风格特点为老百姓喜爱。因其在编制上较自由,最少由一笛,一胡琴即可配合演奏,故在民间用于各种场合,各种形式的演奏,如节日喜庆,茶楼宴肆,乃至婚丧嫁娶等等。通常由笛子,小笙,二胡,扬琴,琵琶,阮,小三弦以及鼓板组成。音乐上采用中国传统支声复调的织体手法,以单旋律为主,不同乐器按各自特点自由加花,变奏,既富有个性,且又相互和谐。与西洋古典音乐的和声,功能性的行进手法相比,“江南丝竹”音乐于偶然中尽得中国艺术自然渐变,中和之灵魂。“江南丝竹”的名曲包括:欢乐歌,行街,云庆,三六,四合如意,慢三六,中花六板,慢六板,号称八大名曲。

在笛子南,北派众多的传统乐曲中,江南丝竹备受笛子演奏家的亲睐。成为一个全面型的演奏家所必须掌握的品种之一。它之所以受到亲睐,除了它那怡然自得,流畅华丽的情调外,更有对笛子演奏者气息的控制,丰富的音色变化等方面所特殊的要求。使它成为一个优秀的演奏者所必须掌握的品种。我们知道,江南丝竹的特点是旋律流畅,委婉,呈曲线型的流水波纹。在笛子上,主要的技巧就是打音,叠音,连音,长、短颤音等南方技巧的运用。然除了这些技巧外,‘呼吸的运用’,‘附点的运用’以及“虚实,强弱的运用”,乃是人们很少谈及和注意的事情。在此,本文就上面所提及的问题,谈谈在江南丝竹中的运用。

一、呼吸的运用:

综览江南丝竹各个名曲,我们可以发现,其乐句之间的停顿,呼吸,多在弱拍中进行。以2/4拍子为例, 多在第二拍中进行。 例如:“三六”乐 曲中

即在每个乐句的结束前的弱拍中, 或在长乐句中则在每拍的中间换气。又例:“行街”中

为什么其换气多为弱拍呢?这同江南丝竹委婉、流畅的风格是统一的。弱拍的呼吸给人以连贯的感觉,而弱拍的第二个音,也即呼吸后的第一个音则往往作为第二句的装饰音来演奏的,如:

而从别的风格的乐曲中,尤其如北派风格的乐曲中, 呼吸往往是在每一个乐句的开始进行的。

二、 附点的运用:

江南丝竹中附点音符的运用(十六分附点音符)是很有特色的。在很多十六分音符中,往往演奏者需要自己加进附点而使乐曲“活”起来。如: “欢乐歌”中

应该演奏成:

请注意此例中第一小节第一和第三拍,第三小节的第四拍,第六小节第三拍,第七小节第三拍以及第八小节的第二拍与原来记谱中的不同。这样才符合江南丝竹的韵味。更为特别的是:“丝竹”中十六分附点音符的演奏还不可以像演奏其他乐曲那样的标准演奏。丝竹中的附点音符往往要比普通标准的附点奏得更长一些才行。通常在演奏者的脑中应该把它(附点后的第一个音)看成是第二个音的装饰音才行。如:

应该把第一,第三拍的第二个音“3”看成为“2”的装饰音,把

看成是

才能达到丝竹所要求的韵味。 那么,前文“呼吸的运用”中谈到的呼吸后的音,通常也是作为第二句的装饰音。

三、 虚实、强弱的运用:

丝竹的旋律线条多呈流线型,除了每个乐句本身应有的渐强、渐弱外,我们还应该发现,丝竹中很多乐句中都有一个小单位的橄榄型的渐强、渐弱。如:

那么在这种旋律的变化中, 笛子音色往往应该是采用“高虚、低实”“高弱、低强”的原则来变化。这种音色的变化,在音乐的行进中与其他乐器的穿插互补,“你简我繁,你高我低,加花变奏,嵌挡让路,即兴发挥”等技法的运用,构成了江南丝竹音乐如行云流水般的流畅与华丽之感。这样的例子到处可以看见,就不再赘述了。

四、演奏高音“5”时特殊的指法运用:

>>我们平时演奏中,几乎所有的高音“5”均采用全闭或者开六孔的指法来演奏。但在江南丝竹音乐中,我们演奏高音“5”时,无一例外都用开“一、二、三、六”,闭“四、五”孔来完成的,需要颤音时则采用颤“三孔”, 若用全闭或开六孔的方法来演奏,就会产生偏高的感觉。这是由它多年来的习惯(即风格特点)而造成的, 应该在演奏的时候注意此风格要求。需要说明的是,用这样特殊的指法来演奏高音“5”, 通常是音乐往上行进 的时候,比如:

但如果高音“5”是由高音“6”经下行而至,那么这时候的“5”,就使用我们平时习惯的指法。但因为在江南丝竹中,我们很少会用到高音“6”,所以这种情况很少会碰到。

五、 江南丝竹与昆曲的同与不同:

>>江南丝竹和昆曲音乐有着紧密的联系。首先,从地域情况来看,它们几乎在同一个地方诞生,流传。昆曲的发源地在今天上海的郊区昆山,而江南丝竹则发源,流行在以上海为中心的江、浙一带。从演奏乐器来看,昆曲与江南丝竹用的乐器几乎完全一样,只不过昆曲中,以笛子为领奏,主奏乐器,而江南丝竹则以笛子、二胡共为领奏,主奏乐器。

然昆曲与江南丝竹产生的年代不同,昆曲诞生于明代,以当时流行的昆山腔和弋阳腔为唱腔的主要来源。而江南丝竹则源于清末,民初。且音乐的风格是以上海附近的民间音乐,小调为来源。从风格上来讲,昆曲音乐典雅,隽咏,具有古典音乐美。而江南丝竹则悠然自得,自然、流畅,更趋民间音乐的朴素。一雅一俗是昆曲和丝竹最大的不同。从音乐演奏上讲,昆曲音乐以笛子为领奏,主奏乐器,其他乐器则基本上根据笛子的变化而变化,起着辅助的作用。而江南丝竹中,笛子,二胡皆为领奏,主奏乐器,加上其他乐器如琵琶,扬琴都有各自的加花特点。笛子与其他乐器是相辅相成,互为衬托的关系。从演奏技术上讲,昆曲音乐中,笛子多用“叠音”,以突出昆曲典雅的风格,而丝竹中则多用“打音”来使音乐更加柔美,流畅。

注:本文作者陈涛于1992年第二届海内外江南丝竹比赛中,与中央音乐学院江南丝竹的同仁们一起荣获全部七个项目的第一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