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祁谈︱你是在求医还是在求药?

 为什么73 2018-07-25

本讲话题祁老师站在行医的角度来谈一谈求医和求药之间的格局、对比和体会,希望能给各位同学一些启发,希望大家对求医能有一个全新的理解,也更希望大家就此而变得更加热爱生命。

作为医生,我发现其实自己没有绝对的休息日。出门诊的时候那是实打实的工作,不出诊的时候,也会面临很多的咨询。因为现在的网络发达了,于是每天的生活中,也总是不乏在微博微信中被问及到很多问题,甚至是一些不断的催问。

对于正在接受我诊疗的那些病人,因为我对刚刚处理过的诊疗方案以及对病人体质病情等相对熟悉,回答起来也许就会靠谱一些。相反地,对于陌生的病人,我则会一般建议他们面诊。但即便如此,在心底深处我也总会觉得让很多人失望了,因为的确无法让所有人满意,事实上也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对于发问者来说,对我只是请教了一个问题而已,但对我来说,这只不过是我每天所接受的众多问题中的其中一个而已。于是有些时候导致的结果就是,要么实在是没有时间回复,要么是没有及时回复,要么是根本无法回复。

本讲话题祁老师完全不去探讨这种社会现象背后医患关系的不同立场,也不去探讨通过网络求医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究竟有多高,本讲话题我们只去探讨求医和求药之间的区别。因为我发现很多病人的问题往往显得比较急功近利,很多人我从来都没有见过面,但对方总是恨不得让我能够马上给一个非常完整的治疗方案出来;比如很多时候,经常有人向我直接求医问药或者是远程咨询,问我高血压应该吃什么药?问我拉肚子应该吃什么药?问我头疼了应该吃什么药?

01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很多人做事情仿佛更在乎结果而不再关注过程了,但在寻医问药的时候也能这样吗?

您到底是在求医还是在求药呢?

为什么真正的医者不仅是在看病更是在看人,开的不仅是方子,更应该是为生命开出一个新的方向?

面对这样的一些问题,我也总是会深感无奈。因为中医往往不会盯着一个所谓的病名去治疗,而是要根据病人具体的气血阴阳的现状来治疗。换句话说,中医是一个典型的个性化的治疗,一切要以望闻问切、理法方药为旨归。然而我们会发现,可悲的是,现在的很多人,只求药,不愿求医。殊不知,药其实只不过是医生之所用,而一个真正的医者,给病人开的不仅仅是药,而是方子。方子说的狠一些,是要为病人的生命开出一个新的方向。

单就用药治疗而论,同样的病名会有不同的病人,同一味药可以治疗不同的疾病,这一切都要以具体的病人,具体的病情而论,岂能单听到一个病名就可以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治疗方法?倘若果真如此,那我觉得医生也就太好当了。

我一直都认为,对于真正的医者,诊疗不是在看病,而是要看人如果你把人身上的病处看做是流水线上一个个零件的话,你至少缺失了人文关怀。相应地,对于真正的病者,看病也不是简单的就诊,而是求医。如果你把医生看做是流水线上一个个工人的话,你至少缺失了对生命的敬畏。

02

为什么说真正的治疗从医生和患者一见面便已经开始了?

真正的把脉应该有什么要求?

对方的整个生命气息是要去感受还是去感应呢?

一张好的方子应该体现出医者怎样的智慧?

只有当一个对生命珍视自爱的病者找到了一位对天地、对生命有敬畏的医者,才有了真正的治疗。而真正的治疗从一见面便已经开始,药只不过是整个诊疗过程中的一部分而已。

所以,要真正看好一个病,第一要看医生是否具有真正身心灵同治的能力,第二也需要去看病人的内心深处对自己的生命是否有一定的认知。有时候,如果病人不求医只求药,也许是没有用的;有时候,如果是求对了医,也许就不必再用药。而真正的治疗,从彼此见面的一瞬间就已拉开了序幕。

这一见面的序幕,便是彼此的沟通。医患之间真正的沟通不仅需要环境、心境以及时机,更需要彼此都能够脱下罩在身上的社会外衣,放下自己的面具,然后进行一次心底深处最深刻、最纯洁的灵魂碰撞。这应该是深入自己内心世界的开端,也是我们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开始。这个时候医患双方其实都会是病人,也都成为了医生,这种真正的沟通才奠定了真正治疗的开始。

祁老师之所以这么认为,是要告诉各位,当下社会,我们很多人都伪装了很多东西。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我们对自己生命的一种欺骗。而真正患病的时候,也不得不承认,很多时候,不是我们的身体病了,而是我们的生命病了。所以这个时候真正的治疗应该是纯粹的、毫不虚伪的关于生命的对话。

接下来,一个好的医生治病时,靠的绝不应该仅仅是药物,医生的语言、智慧以及医生所透出的整个感觉都会是治病的工具。一个好的医生对病人的治疗,不一定要等到病人喝药的时候才开始,医生所营造出来的整体感觉以及所表露出来的言行举止也都会是药物。所以,诊病的过程也就是在治病,最后医嘱也会是药物。

求医的过程,关键的一步是诊脉。我总认为,真正的把脉应该是,医者需心境清静、心性清透,更要怀着一片慈悲之心去用三根手指感应病者的气血阴阳、全身一气周流的变化和趋势。是的,是要去感应,不仅仅只是在感受。因为医者摸的不仅仅是脉,而是对方整个生命的气息。所以中医典籍《皇帝内经》当中也说了,说要“持脉有道,虚静为保”。

再接下来是四诊八纲之后的牵方用药。我们总说“用药如用兵”,一张方子也许就是医者的兵法布阵,“兵非向导不达贼境,药非引使不至病所。”一张方子中的每一味药都有它独特的作用范围,一个好的医生当熟悉自己所用药物在人体当中该如何行走,一张好的方子体现出的不仅是药,而是医者的智慧。

所以,我总认为善用药者,应该把自己的医疗技术和职业素养都揉进自己的方子当中。因为一张好的方子将深透着一位医者在理、法、方、药过程当中的思想、价值观、灵感、修为以及精神境界。

03

除了用药,善用针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要求?

为什么说真正的诊疗其实是医患双方都受益?

为什么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那么,又是为什么行医和求医都是一场身心灵的历练呢?

除了开方,有时还需要用针。人体的每一个穴位其实都吸纳或汇聚着流经到此的经脉所带来的经气。针灸医师水平的高低其实就在于自己对于经脉和穴位独特作用的领悟程度,以及对于病患身体、心灵和精神层面的不同理解程度,以及如何运用针刺的方式让病患得到恰到好处治疗的程度。所以善用针者,就应该持心端正,针下方有正气和慈悲。因为针不仅仅是导引气血的媒介,好的针法更应该体现出医者所传递的一份真心。

总之,一次好的诊疗,首先需要一位真正的好医。而真正的善医者,应该善于调和上下,沟通表里,引自身之热推动自身之寒,导自身之实来补自身之虚,或升清以助降浊,或降浊以助升清。

一次真正好的诊疗,医者不仅能让病人之身躯得到救治的方向,更应该能让病者之灵魂得到礼让而谦虚。因为对于医与患双方来说,都应了那句话,“唯虚方能容”。否则,要么是病者不可治,要么是医者不够强。

讲了这么多,最后不得不说的是,中医不应该只是中国的医学,因为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我经常会说这么一句话,“The more traditional,the more international.”越是传统的,就越应该是国际的。中医的“中”更应该是一种不偏不倚,更应该是一种中道之学,过犹不及、适可而止才是真正的中医之道。医道即为人道,一次真正的中医诊疗对于医与患都应该是一场身心灵的修行和历练。否则,要么是找错了医生,要么是对生命还远远不够敬畏。

所以,我一直都认为,对于医者而言,行医,应该是感悟厚重生命的过程;诊疗,应该是品百味人生的方式。的确,行医,当如饮一杯清茶;行医,当有一颗静心。

祁营洲大夫

他是年轻的“老中医”

一位特殊的跨界医生

正安中医特聘坐诊医师,中医学硕士,前伊朗国家篮球队特聘随队医生兼中国区英文翻译,曾随队参加世锦赛、亚锦赛、亚运会等赛事。临床擅针药并用治疗内外妇儿常见疾病及多种疑难杂症,尤擅小儿脾胃失和、发热、久咳等。一直为外籍病人提供全英文中医诊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