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十一讲“词眼”的炼法与运用

 田牧 2018-07-26

“词眼”的炼法与运用

                                   ---忆仟樽诗词常识第十一讲

  词眼,不仅在句中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而且要炼好用好它也并非易事。因此,我们要在“字眼”的炼法和运用上狠下工夫。

、“词眼”的炼法

(一)炼字

炼字,主要锤炼的是动词,其次是形容词。其所处位置,五言常为第三字,七言常是第五字。如:

王维:“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余”、“上”)

李白:“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飞”、“结”)

杜甫:“孤灯燃客梦,寒杵捣乡愁。”

(“燃”、“捣”)

杜甫:“织女机丝虚夜月,石惊鳞甲动秋风。”

(“虚”、“动”)

另外,处于其他位子的字眼也有,比如:

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用力在第二字)

    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用力在第五字)

    白居易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用力在第四字)

(二)推敲

反复推敲,也是炼字常用的方法之一。推敲,最基本的作法就是要弄清“词眼”所用字的本义、引申义和字在句中的神态与色彩,尽量把能表现诗意及最佳效果的“字眼”展现出来。如常被人提到的有贾岛“僧敲月下门”与“僧推月下门”的“推敲”故事,又如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反复推敲修改十余次才正式定稿。

(三)修改

鲁迅曾经说过:文章是改出来的。因此,合理的好的修改在“字眼”的锤炼中是十分必要的。如前述的王安石诗句改“绿”字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清人袁枚曾说:“(诗)不改则心浮,多改则机室。”正如任何事情都是辩证的,改诗也是一样,诗不可不改,但也不可多改,更不能滥改和乱改前人改诗失败的例子也有。不改则已,要改就要改好,改出最佳色彩和效果。


、“词眼”的运用

“炼”的目的为了“用”。至于怎样运用?要坚持以下三条基本原则:

一是准确性原则。就是要准确把握“词眼”的属性、字义、用意和相关关系等。诗词创作是一个系统工程,篇(首)、句、字融为一体,立意、命题、选材、用字、结构等相互关联,缺一不可。

强调“词眼”,切不可丢了章法,顾此失彼。若单纯追求“词眼”,牟取“新奇”,那就会本末倒置,甚至会破坏词意。正如刘熙载所指出的那样:“若舍章法而专求字句,纵争奇竟巧,岂能开阔变化,一动万随耶?”

二是创新性原则。创作实践证明,诗文都贵在“出新”。同理,运用“字眼”也在于创新。创新,既要继承前人好的传统,吸取古典诗词中的精华,又不能因循守旧,生搬硬套。要与时俱进,拓宽新思路,探索新方法,锤炼新“字眼”。

三是灵活性原则。就是要根据诗词创作的需要,灵活运用“词眼”。要按照不同的诗词内容,去挑选适宜的、最能展现其内容和神志的“词眼”。尤其在挑选“词眼”伤脑筋时,一定要讲究技巧和方法,多思考、多比较,不要急于求成,滥竽充数每当遇到难下手或不满意时,最好进行“冷处理”,以期能跳出原思路,转换角度,寻找最佳选择。宋人唐子西写诗,就是采取这种“冷处理”的方法,当写诗被卡住时,先把笔放下,待次日再写或再改,改了后再等几日,取而读之,如此反复琢磨,直到自己满意为止,方才定稿。

网络转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