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初印500部到发行近20万部的《汇释》——现代书业掌故之十五

 老骆驼4753 2018-07-26


我们这里说的《汇释》是一部书的简称,全名应为《诗词曲语辞汇释》(上下册)。它汇辑唐宋以来诗词剧曲中的特殊语辞,详引例证,考释辞文与用法,兼谈流变与演化,是既有学术性又有工具性的专著。说起这部书的撰写、编辑到出版发行还有一段曲折的经过。


张相


《汇释》的作者是张相。除了研究中国古代文史的人,恐怕现在知其人者已不多。1877年出生于杭州的张相,原名廷相,字献之,是中国语言文字学家,也是卓有成就的编辑出版家。他师承晚清著名词人谭复堂,天分极高,骈文诗词都写得很好,有“钱塘才子”之称,是个学者加才子型的人物。据说,每届科举考试,张相常替人当“枪手”(代考),用文章卖点钱补贴生活。他早年在杭州的几所学堂担任过文史讲席,中华书局编辑所的名编辑金兆梓,还有鼎鼎大名的诗人徐志摩都曾是其及门弟子。1914年,张相应中华书局之邀,编审文史地课本,主持教科图书部,后来担任编辑所副所长(相当于现今的副总编辑),先后有三十年。中华书局教科书的畅销、常销,得张相之力甚多。


徐志摩


《诗词曲语辞汇释》这部书是张相晚年的呕心沥血之作。它从搜集资料,撰写初稿,到反复增补修改,易稿十余次,经过了十几年的功夫。稿本有一大箱子,每一稿都是他本人亲自用蝇头小楷誊写得清清楚楚。这部五十多万字的著作,分八百多个词条,有的条目,一义就列出十几个书证,其用力之勤、搜集之富,非对此道寝馈功深是达不到的。张相自己曾说过,他一生做的事无数,这部书是他花心血最大,抱病坚持完成的。性格豁达诙谐、博闻强识的张相,平日里喜欢听京戏、昆曲,是沪、杭剧院的常客,搜集的戏曲唱片也很多。不知者以为他仅仅是个戏迷,其实他还在听戏中揣摩戏曲的声调音韵,尖团阴阳,仔细分辨,通其变化,为著作的编纂做资料准备。


《诗词曲语辞汇释》(上下册)


书稿完成之时,正值上海沦陷。处于抗战艰苦岁月中的中华书局经营十分困难,但考虑到张相是书局元老和功臣,就采取先收下书稿、暂不出版,但支付一定稿酬的办法,也算是对作者的一种安慰。1945年夏,张相在上海病逝,享年69岁。抗战胜利后,《汇释》经过金兆梓、朱文叔、张润之三人的校订,排版待印。解放初期,对这部书稿出版后的销路问题,是有争议的。有人认为这种书太专门太冷僻,需要的读者一定很少,以至一度拆版。后来还是由叶圣陶、金兆梓二位的建议,才重新排版付印。据中华老人吴铁声说,1953年,他负责中华书局出版科的工作,负责总经销的上海新华书店对此书只愿意订货500部。为了印数问题,吴铁声和书店方面发生了争执,结果是书店说多印了不要,最好不印。书局方面只好勉强接受书店意见,印刷了区区500部。


金兆梓


后来的情况大大出乎新华书店卖书人的意料。吴铁声在《我所知道的中华书局人》一文中回忆说:“一部有学术质量的著作,读者自然会赏识的,《汇释》发行不到半个月,新华书店又要再版500部,我不同意。结果第二次印刷是1000部,以后陆续重印,到现在已印15次,累计印数15万部。从500部到15万部,可见读者是有好评的。”吴铁声写作这篇回忆文章大约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那个时期《中国青年报》、《文史知识》等报刊还对这部书进行过评介。新世纪以来,老树依然开新花。200811月,该书出版了第4版,第20次印刷,到这时候累计的印数已接近19万部。200912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又印行了横排合订精装本,并增附四角号码索引。看来,真正的好书确实是可以做到“书比人长寿”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书局编辑部编:《岁月书香——百年中华的书人书事(一集)》,中华书局2012年版。

  2.张明礼:《也谈张相和他的<>辞汇释>》,载《出版史料》2010年第2期。

  3.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中华书局1953年版。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