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笑着笑着就哭了?王羲之为何迈不过这个梗!

 昵称58145339 2018-07-26

1.惨烈之年的惊世之作

公元353年,相当惨烈的一年。东方,东晋北伐前秦,大败,士卒死伤无数;西方,同样是两军交战,死伤无数,胜者重新统一了罗马帝国。如此惨烈之年,而今历史上却鲜有所闻。反之,同年在中国发生的一件看似不能再普通的事儿,却流传至今。到底是什么事儿呢?外链外链优化蜘蛛池

话说那年的阴历三月三日,有四十几个才子约好去稽山阴的兰亭度假。那天的春光无限好呀,大家喝了点小酒,顿时都诗兴大发,纷纷开始了吟诗作对。王羲之看到此情此景,着实感动啊,当下欣然命笔写了一篇序,记下了当时聚会的盛况和感想,这也就是后世传颂的《兰亭集序》。

2.惊世之作怎会消失?

大家都知道,现在我们看到的《兰亭集序》,都不是王羲之的真迹,那这么宝贝真迹哪去了?说起来也真是一波三折。

话说当年《兰亭序》写完,王羲之也很是满意,满意到什么程度呢?甚至当起了传家宝,留给子孙珍藏。后来,这个事儿被王羲之的头号粉丝唐太宗知道了,他用尽了方法找到了《兰亭序》,收藏起来了。唐太宗得到了偶像名作,很高兴,时不时还会拿出来“书法共赏”。

并吩咐当时的书法大家们各种临摹,在自己的朋友圈流传。要问唐太宗对《兰亭序》有多爱?那真是“死了都要爱”。据说唐太宗临终时还不忘《兰亭序》,留下遗言“吾所欲得《兰亭序》,可与我将去”。于是,真迹就随着唐太宗一起被葬入昭陵。

又过了些年,盗墓之风盛行,当时就有一盗墓狂人,他把唐朝皇陵都挖了个遍,昭陵也不能幸免。但是此狂人又胸无点墨,把昭陵中所有字画的装轴金玉都给抠下来了,把字画就随便扔了。从此,真迹便彻底消失了。可以说,一个无知之人毁掉了一部惊世之作。

3.今天我们看到的《兰亭序》是什么?

如今的《兰亭序》,有四个著名的临摹版本。其中“定武本”是刻本,“虞世南临本”“褚遂良临本”“冯承素摹本”是墨迹。四者中,因“冯承素摹本”卷首中有唐中宗李显神龙年号小印,故又称“神龙本”。

此本为纸本,行书,纵24.5厘米,横69.9厘米,共28行324字。

此摹本临摹精细,笔法、墨气、行款、神韵都得以体现。

https://item.jd.com/29918869056.html

《兰亭序》冯承素摹本

是目前公认与王羲之真迹zui为相近的,现藏于北京的故宫博物院。

4.创出如此神作,王羲之的苦闷由何而来?

《兰亭序》这部惊世之作,除了笔法很难超越外,更在于文的内容。这篇序言舒朗简净而韵味深长,突出得代表了王羲之的散文风格,在造句方面,玲珑剔透、朗朗上口,实属古代姘文中的精品。

不得不提的是,序言开头的文风是这样的,“是日也,天郎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弛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文初展现的俨然是个你高兴、我高兴,大家玩得都高兴,这样一个欢快的场景。

再往下看,话锋一转,“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可是快乐得几时!”,最后“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枉作,后之视今,意犹今视昔。悲夫!”

可以看出王羲之的情感时喜时悲,不能自己,他想不开。通俗说,他不擅长调节自己心理情绪。

姨妈去世,他写过“姨母贴”,先人之墓被毁,他痛心疾首,写过《先墓帖》、、、“盛世不常”、“生老病死”“寿命有限”、、、都是他想不开、左右愁思闷苦的理由。这也不难理解王羲之在《兰亭序》中的人生无常、大喜大悲之慨了。

即使潇洒如王羲之,那个“东床快婿”少年,越入中年,越发脆弱。极喜之后即大悲,《兰亭序》中无法纾解的苦闷,也终成惊世之作!

5.有无机会可一窥惊世之作?

7月20日至8月20日,在京东艺术举办的时光博览会上,便可一窥甚至拥有这部“惊世之作”。


如果能再靠近一点,那王羲之凝结千年的苦闷,也许你能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