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远古走来的图腾——淮阳泥泥狗

 昵称58164838 2018-07-27

在中国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一项极具原始风格的民间艺术品奇葩——淮阳泥泥狗。

淮阳泥泥狗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品,有飞禽、走兽、玩具等造型,它取材广泛,艺术形式古朴淳厚,既有楚漆器文化的格调,又有方格纹古陶、绳纹的画法。每个泥塑都有孔可吹,其声鸣鸣,深受群众特别是儿童的喜爱。

淮阳泥泥狗的造型古拙怪诞,色彩艳丽,以黑色垫底,周身施以五彩纹饰。其造型大概可以分成以下这几种:

(1)       原生型:此类型的造型特点是比较具体的,基本上能从日常生活中找到它的原型,如狗、鱼、蛙、蝙蝠、蝎子、鬼、鹰等。

  

(2)       互渗型:此类型的造型特点是人禽互渗、人兽同体、非人非兽,无法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原型,其构成方式极为抽象,组合结构是虚幻的。

(3)       精灵型:此种类型更接近于远古时期人类的图腾崇拜意识流,并且这些造型与《山海经》中所记载的许多图腾形象不谋而合。如人面猴、人面鱼、人头狗、草帽老虎、双头鸟、双头狗、猴头燕等。

泥泥狗作为远古的民间艺术流传至今,其实质上是一种原始图腾文化的延续和拓展,给人以永恒的生命印象。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民俗文化中的一种极为典型、罕见的艺术瑰宝,而且真实地记录了史前人类生殖文化的种种轨迹,折射出民间美术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血缘关系。

很多的艺术家从淮阳泥泥狗的艺术形式上吸取养分,设计了新时代的表现方式。来自山西传媒学院的彭盼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她通过现代设计艺术中的创新视角,重新拓展了这一古老的文化艺术。

 
 
 
   

纸美东方风雅礼韵”礼纸国际设计大赛金奖作品:《淮阳泥泥狗纹样视觉艺术再生》 

通过认真探索传统淮阳泥泥狗艺术本身的造型、色彩及纹饰符号中点、线、圆、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了解其规律性和程序化的发展过程,对其在色彩构成、平面构成的关系进行分析解读、解构、探索、重构、整合等一系列步骤,完成其创新悖论下独具一格的色彩、造型和纹饰符号的重新组合,并通过对移植载体进行分析试验、讨论、调查等环节,最终将重构图案与移植载体进行巧妙结合,使得年轻一族们乐于接受这一现象,并实现商业化。

 
 
 
 

艺术家的创作思路

 

如此便将淮阳泥泥狗生存困境转化为另一种商业模式的嫁接。这也是从艺术设计角度下实现对淮阳泥泥狗的创新和发展。

《淮阳泥泥狗纹样视觉艺术再生》在第一届“纸美东方风雅礼韵”礼纸国际设计大赛中脱颖而出,受到众多评委的好评,一举夺得金奖,并获得山西省第二届高校毕业季优秀美术作品二等奖。

其中,“纸美东方风雅礼韵”礼纸国际设计大赛是以中国传统文化、礼仪文化、地域文化和节日节庆为主题的高规格设计大赛,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设计师的四千多幅参赛作品,能够在众多作品中荣获金奖,源于艺术家能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并用创新与发展的方式来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这才能让淮阳泥泥狗这样的优秀民族文化形式得以发展与传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