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淮阳泥泥狗原来这么回事

 大豫坊 2020-09-25

                   走近淮阳泥泥狗

                                         文/焦中跃

       淮阳太昊陵景区最具特色的工艺品要数泥泥狗。来到这里的游客不顾游览过太昊陵和龙湖后的劳累,挤在摊位前,一个一个地扒棱着,希望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一只泥泥狗。这些远道而来的香客从来没有失望地离开过,因为淮阳泥泥狗无论是在型号、款式上,还是在色彩和神态上,都是应有尽有的。

       “泥泥狗”是淮阳泥玩玩具的总称,是原始图腾文化下产生的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虽然叫“泥泥狗”,但是它的题材包罗万象。有天上的飞禽,有地上的走兽,可以说是无所不有,无所不包。但是,“泥泥狗”的制作工艺却是异常的复杂。一般情况下,老艺人先选泥,所用的泥必须是三米以下上等的胶泥,然后捏制成型,晾晒,淘洗,再晾晒,最后才是我们想象中的着色,先通体染上黑色,之后着以红、白、黄、粉等色,再用点线结构图案加以彩绘,这样“泥泥狗”才算初步完成。这样制作出来的“泥泥狗”,给人一种神秘凝重、浑厚自然的感觉。

       关于“泥泥狗”的由来,在我们豫东还流传着一个有趣的传说。有一年淮阳遭受了一场百年难遇的旱灾,粮食颗粒无收,人们食不果腹,都没有心思去太昊陵朝祖进香了。太昊陵一下失去了昔日的热闹,变得冷冷清清的。一天夜里,阴云密布,下起了瓢泼大雨。人们在门缝里看到外边有黑影,打开窗户一看,全都是“泥泥狗子”。第二天,地都犁好、耙好了。人们认为“泥泥狗子”是人祖爷派到人间帮他们驱赶天灾的,昨天夜里是人祖爷显灵了。所以,从此之后人们就捏成狗的形状,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慢慢的就演变成了今天的“泥泥狗”了。

       “泥泥狗”在起名的时候是非常讲究的。第一个“泥”字,意思是用手去揉,也含有一种亲昵的味道。第二个“泥”字讲的是它的材质。至于这个“狗”字,更是有着深刻的含意。我们都知道太昊伏羲氏是训化家畜的专家,可以说是我国发展畜牧业的始祖。狗就是首先被太昊伏羲氏征服的,它被用来为人守户、报警、保护畜群。再加上当时人们普遍认为狗是上天派到尘世拯救生灵的保护神,因此狗成为了很多氏族部落的图腾。专家分析认为,伏羲氏的“伏”字,就是人和犬合成的,伏羲氏极有可能就把狗作为了图腾。我们都知道,伏羲氏是非常喜欢狗的,就连去世之后也让狗给他守陵。

       据《淮阳县志》记载,泥泥狗按照其造型和颜色,可以分为小泥鳖、小中板、娃娃头、大花货四种类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要数“人面猴”了。“人面猴”在我们当地也叫“人祖猴”,造型奇特,面目黑瘦,周身绘有毛发,非人非猴,很有创意。让人惊讶的是,在很久以前,“泥泥狗”老艺人就知道人和猿猴是一个宗族的。

        在我们这里认为“泥泥狗”具有“清心明目,医治百病”的神奇功效。天南海北的香客总是把“泥泥狗”带回家,扔进井里,据说喝了井里的水可以健康长寿。从“泥泥狗”身上扣下一点泥土泡茶,可以治水土不服和“思乡病”。在庙会上购买“泥泥狗”赠送亲朋友,可以消灾、祛病。这就是大家为什么竞相购买“泥泥狗”的原因。

        专家们认为,探讨“泥泥狗”的渊源,对研究有图腾崇拜的原始社会,以及原始社会人类生存状况,风情习俗都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诗经》中曾经这样写道“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玄鸟就是燕子,“泥泥狗”中的飞燕、猴头燕都是部落图腾。可以知道“泥泥狗”也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反映。知道为什么我们淮阳“泥泥狗”被称为“活图腾,真化石”了吧!

        “泥泥狗”早已成为淮阳的“文化符号”,带动着旅游业的发展。不仅在羲皇朝祖会上绘出售,而且成为人们平常选购、馈赠和收藏的珍品。这些造型稀奇古怪的“泥泥狗”就像唐砖汉瓦一样,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淮阳“泥泥狗”无论从它夸张的手法,逼真的造型,还是对比强烈的色彩,都呈现出一种强烈的古朴美,给人带来视觉冲击。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自己是淮阳人的缘故,对于“泥泥狗”总是有一种特殊的情结,每每跟其他人谈起淮阳“泥泥狗”,总是娓娓道来、乐此不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