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医王庆国揭秘泻心汤为何是治脾胃的千古第一名方

 ybshzz 2018-07-27

知来路,识归途,千年积淀,不忘筚路蓝缕;守经典,护传承,大浪淘沙,始终不改初心,从7月13日开始到7月18日,一连六天,《养生堂》邀请全国名中医王庆国、国家级名老中医郝万山、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陈明,三大名家联袂开讲,带您重温经典,领悟《伤寒论》里的长寿法。

《伤寒论》为啥这么厉害?

《伤寒论》为汉代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被历代奉为中医的经典著作。该书所运用的辨证论治原则和方法,确立了中医诊治疾病的规范;所记述的理法方药相结合的辨治经验,对中医临证医学的发展影响极其深远;所记载的大量复方,组方严谨,疗效显著,被后世称作“众方之祖”。

什么叫经方?

全国名中医王庆国告诉大家,经方就是指张仲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里所载的方子。经方的本义是指汉代以前的经验方,但自《伤寒论》之后,经方则指《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这两本书所载的方剂。

千古脾胃第一方是什么?

今天,首批全国名中医、国家级名老中医王庆国,将为您解读《伤寒论》中的泻心剂。

泻心剂源自《伤寒论》,虽然名叫泻心剂,但却被称为脾胃疾病的第一方。因为心口窝位于剑突下方,古人认为心在这个位置,王庆国称,古人所说的心痛很多情况下都是指胃痛。清代医说的“九种心痛,痛在胃脘,只有一种心痛是痛在心脏(真心痛)”就是指此。王庆国表示虫心痛、寒心痛、血心痛、气心痛都是指的胃痛,泻心剂就是治疗脾胃病的。

泻心剂的治疗范围有哪些?

泻心剂在《伤寒论》中对治的症状就是“心下痞满”,就是心口窝觉得满闷不舒服,老觉得堵得慌、撑得慌,专家指出这是一种气机的阻塞感。

除此之外,泻心剂还治疗食道炎症、反流性食道炎、食道迟缓症、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小肠炎、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直肠炎等。只要是食道到肛门的这些症状,都可以以泻心剂加减化裁,同理治之。

泻心汤的组合治疗

王庆国指出,脾胃病的病因基本上都是脾胃气机失调所致。泻心汤有大黄、黄连、黄芩、附子、半夏、干姜、甘草、人参、生姜、大枣十味中药。在这十种药里,起到辛开作用的药,是半夏和干姜、半夏和生姜。苦降的药,是黄连和黄芩,甘补的药,是甘草、人参和大枣。另外还有两味药,附子温助阳气,大黄泄热破结,就组成了可以治疗多种脾胃疾病的五个经方。

王老介绍,整个泻心剂具备寒热互用、苦辛并进、攻补同施的功效,共奏调和寒热、辛开苦降、补益脾胃之功,既有理中温脾补虚之意,又能奏苦寒泄胃消痞之功,是一组调整脾胃、湿热同治的良方。

1、半夏泻心汤

适应症状:呕吐、消瘦、腹胀、腹泻、恶心、肠鸣。

2、甘草泻心汤

与半夏泻心汤药物组成一样,只是甘草的量加大了。

适应症状:口腔溃疡、反酸烧心、腹痛、黑便、呕血、便溏、痞满。

3、生姜泻心汤

适应症状:呃逆、嗳气、消化不良、纳差。

生姜与干姜的区别

干姜:守而不走,以温中为主,温脾胃的阳气、温肾阳。

生姜:生鲜多汁,药性往外散,温胃止呕,散发风寒,散发胃中的水饮、食滞。

4、三黄泻心汤

药物组成:黄连、黄芩、大黄。

5、附子泻心汤

组方:附子,大黄,黄连,黄芩。

适应症状:上热下凉,手脚冰凉,上面还有火。

专家提醒:以上个方剂,不同病人,应根据不同情况,在医师指导下调剂用量。

千古美味调脾胃——猪肚煲

解决了千古难治之病脾胃病,王老带来的千古长寿之道就是具有调气机、补中虚功效的猪肚煲。不仅味道鲜美,还同样符合辛开、苦降、甘补的治疗原则,其中猪肚、百合、莲子、红枣、甘草,都是起到了甘补的功效,砂仁和生姜,则是辛开的功效,连翘起到了苦降的功效。

组成:猪肚150克,百合20克,莲子20克,红枣2—3个,砂仁3—4克,连翘6—10克,甘草5克,生姜6克。

适应人群:脾胃不舒服、胃胀、胃凉、着凉容易拉肚子。血脂高、尿酸高、肥胖人群不适宜。

编辑:京视小康

本文来自大风号,仅代表大风号自媒体观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