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燕赵联话】中山联话 | 金针传妙度,联界著先鞭

 林看云 2020-11-21

燕赵联话

第八期

责任编辑/潘洪斌 杨茂东

                                图文制作/林红芝

本版投稿邮箱:

yzltyzlh006@163.com

金针传妙度   联界著先鞭

潘洪斌先生新著《中山联话》出版 

编者按

《中山联话》者,河北潘氏洪斌先生之新著也。

先生乃沧州青县人,居处旧有中山,且以贩书为业,遂自号“中山书隐”,联话亦因之得名。先生贩读之余,究心诗联,不特寄情题咏,兼且绎其心得,发其阃奥,阐其微妙,先于《中国楹联论坛》刊诸同道。今集腋成裘,择其百二十余则,付诸剞劂,为我河北联坛之盛事,亦当代联坛之先鞭也。

缘此,本公众号特发专版,以为推介。  

(撰稿   康永恒) 

▲内文

作者自述 


《中山联话》是我近年学联的零星心得,信笔写来,庞杂无序。最初发表在中国楹联论坛“联话清谈”版,后为《长安联苑》杂志、“对联堂”“中国联墨”等公众号及多家微博转载,因为是陆续写成,各种版本内容不尽相同。

 
今年偶然发心,欲印成书册,于是重新增删改正,选辑联话一百二十余则,由沧州示象书坊出版发行。并蒙中楹论坛执行站长金锐先生赠联,沧州区域文化研究所所长孙建先生作序,青县著名书法家丁宝贵先生题签,为拙作增辉不少,特此致谢! 


《中山联话》共印五百册,繁体直排,仿古装订。上下双栏,象鼻鱼尾,带界行,半页八行二十二字。天地开阔,力求古雅,这种审美情趣与我多年贩售古旧书籍不无关系。

 
据《沧州古今书征》《河北古今书目》等不完全统计,本书是沧州地区的第一部联话,也是河北省建国以来的第二部(第一部是金循华、万玉兰编著的《楹联笑录》,主要收录古今名联、趣联故事。1986年由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

能够填补家乡的文化空白,我尤其感到荣幸! 

潘洪斌于青县

《中山联话》序 


今之画坛,印刷画集者多矣,刊行画谱者极罕,有之,则我东光玉寒兄也,其绘草虫,天趣自得,余赏之羡之,直膜拜之而不能已;今之联界,出版联集者多矣,纂辑联话者极罕,有之,則我青县书隐兄也,其撰对語,天机任纵,余品之爱之,欲攘夺之而不能得。

 
噫!余识书隐兄十数载矣,仰兄益频,则知兄益深,敬兄亦益笃。兄以图书为业,网上线下,买卖进出,万卷经手,喜其贩而能读;间以诗联自娱,吊古讽今,雅俗悲欢,三杯落肚,更叹其穷且益坚。

书乃美食也,兄之腹笥因而丰;书乃阶梯也,兄之志行因而高;书乃智泉也,兄之文笔因而妙;书乃灯塔也,兄之寄托因而辽。兄于书,不囿于品相,不执于庋藏,于诗不强写,于联不泛为,故精骑八百,胜世人驽驾千千万,虽身居陋巷,其赋声已隆且芳,而此联话虽短,其流响必远且长也。 

沧州孙建  
  

《中山联话》选登


一  
对联与诗文书画皆艺也,艺成则上可与道通,娱身养性,亦人文关怀之所寄。脱埋首枯心,不问世事,则沦于癖病,达者笑之。至于以其为沽名之具,钓誉之钩者,斯无足论矣。  

  
对联之美,不止于四平八稳,工整严饬。所谓正对为劣,反对胜之,流水最优。上下要有变化,出人意外,方见匠心。于是借对、意对兴焉。转借致极,则成无情。无情对流于游戏,过犹不及,有违对联形对意连之旨,尖巧谲怪,终非正格,故须运用有度,不为所累。  

三  
夫文以载道,今日联坛之忧,在道之不行也。或埋头理论研究,或注目征文赛事,鲜有关心国是民生,就具体事件以联语针砭呼吁者。联作虽繁富典丽,顾多粉饰自娱之什。风骨无存,必致时代之疲弱也。  

四  
吴可《藏海诗话》云:凡诗切对求工,必气弱。宁对不工,不可使气弱 。联理亦然,今者每津津于平仄词类之辩,逐字求工,不知滞弱之病已入膏肓,识者观之,但见庙堂枯骨,毫无生气,曳尾泥涂之趣,有人终生不悟。  

五  
神仙对又名拆句对,其法以出句各字拆开,不依次第,任意写出,令人各字为对,待一一对就,然后错综成句。比较观之,出句固属成文,对句则语多不伦。除非神仙附体,方能文从字顺,故称神仙对。近代向义编著《六碑龛贵山联语》、刘大白《白屋联话》偶有论及。此种仅宜朋友宴坐时噱谑为戏,不足语于大方。  

六  
诗联之用,外则题物赠人,内则抒怀自适,要为有用于时,有感于物,最忌无病呻吟。今之才人辄以撰作为游戏,步趋时节,一如日课,率尔操觚,连篇累牍,自视犹不暇,矧流布人口乎?  

七  
对联有隔景隔意之说,然须分别对待。景物联要求时序统一、意境和谐,而借景抒情或咏物言志之作则另当别论。一般正对反对有隔意之说,流水对、无情对、谐趣对则允许甚尔提倡隔意。具体类别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论之。  

八  
《梦溪笔谈》云:书画之妙当以神会,难可以形器求也。王维《卧雪图》有雪里芭蕉,刘彦远《画评》谓其难与俗人言。李唐《深山避暑图》有丹枫,叶德辉《观画百咏》赞为妙笔补天,得辋川不问四时之意。余撮合两画意,作一联云:雪里芭蕉凝冷翠;暑中枫叶焕深红。  

  
初学者每以追求意境为遁词,不屑于遵守格律,不知境之与律,乃灵与肉也,为浑然不可分割者。禅家言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然后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书家所谓先须入帖,方能出帖。不明此理者,恐终生徘徊门外。  

一〇  
同划联有二,一为联中均由笔划相同之字组成。如:屋後流泉幽咽洽香草;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二为上下联总笔划数相同,如:风云三尺剑,花鸟一床书。民间有拆字游戏, 即用木棍摆成上联,对联之人须拆开所有木棍组成下联,且木棍不能有剩,亦不可不足。换言之,下联字之笔划数须与上联相同。对联不难,笔数吻合则非易事。  

文末

扉页


一一  
意境联易写难工,优者可比肩诗词,劣者或有二弊。一曰雅而陈腐。作品嘲风咏月、遁世离尘,机杼不出古人彀中,毫无新义,吴敬梓所谓雅得太俗。二曰美而荒谬。联作滥用通感、转品等修辞,语义不通、逻辑悖乱。  

一二  
联语节奏上下错综者称为异步,常见于无情对。如:举国关心高考热;张家口眼下严寒。宣大长今进殿;化肥小本经营。清张謇题张宅医室联:得医者意也之意;用药则神乎其神。上比一四二,下比二一四,真神乎其神,妙不可阶。  

一三  
诗联创作,人皆以抄袭他人为耻,而蹈袭自我不以为非。盖妙手偶得,佳句飞来,吟哦踌躇,欣幸不忍释手,遂一用再用。或蹊径既成,轻车已惯,倘再辟荆榛,则复劳心力,遂笔墨雷同,渐成定势。大才若陆游者,尚不免遭人诟病,况无放翁之才者乎。文贵出新,韩昌黎陈言务去,顾炎武耸人先我,此亦匠与家之区别所在。  

一四  
三柱联乃新现之格,由一比上联与两比下联或两比上联与一比下联组合而成,盖用于双门三楹建筑或三柱厅廊。此类联中柱须文意勾联,作绾合双边之用。  

一五  
为诗联先须使句奇,示以超拔警策,令读者目为之眩,容易感人。待习之有得,再求雅正方稳不迟。不经绚烂之极而径归平淡者,易流于庸凡。  

一六  
结字为词,组词造句,一联之风致,在情感自然、声调和谐、色泽统一也。字词皆有属性,或悲或喜,或亮或哑,或冷或暖,须协调一致,毋相矛盾。如喜语宜扬,哀语宜暗,复以中性词斡旋其间,庶几赏心悦目。倘感觉、视觉、听觉不能相辅相成,前后有龃龉不安者,则于文字之精微,未达有间。  

一七  
作诗立意至为关键,王夫之曰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袁枚曰意似主人,辞如奴仆,主弱奴强,呼之不至。今人读书不及古人一二,空城之上,寒乞之儿,犹恐兵仆太盛,不亦谬乎!作联亦复如是。  

一八  
为联立意不可太切,属对不可太工。切之至,非浑如铁铸,寸步不移之谓也。须放得开,收的回,方为手段。工之至,亦非恪守童蒙之什,天对地、雨对风,刻板成模,锱铢必较。能言他人之未曾言,新奇巧妙,乃见匠心。明乎此,庶免滞泥庸常之病。  

一九  
构思与立意不同,立意仅预谋宏观战略,构思则须排兵布阵,调度经营,但求一战成功。学不广则气不足,立意虽佳而构思拘窘,苦无可用之兵,是故学联必先读书也!  

二〇  
古人书名有天然成对者,如:《泰山搜玉》(明袁禾仓);《沧海遗珠》(佚名)。《樵云独唱》(元叶颙);《草泽狂歌》(明王恭)。《螭头密语》(明杨仪);《蜩笑偶言》(明郑瑗)。《野记》(明祝允明),《蛮书》(唐樊绰)。《剩语》(元艾性夫),《常谈》(宋吴箕)。 

金锐题联

内文


二一 
自来讥刺之文若深,而求深之忌曰心太苛,責太切,仁恕端方乃离于谤讪。称颂之辞易俗,而避俗之法曰曲其意,新其词,夸饰有度庶免乎阿谀。 

二二  
联或有感而发,兴会所至,有如神助,文思泉涌,落笔如风,复略加点改,即成佳构,掷笔吟哦,为之神气飞扬,踌躇满志。若拈一题,辄苦思冥搜,翻捡獭祭,逐字订其平仄,临文敷衍,是为凑句。  

二三  
联语贵乎真情,工巧次之。自肝肺中流出者,当以第一感觉为重,多改则伤气。命题应制之作,宜将工巧救其平凡。若一题到手,即乏情思,又无妙构,则不作可也。惜位高者常不得自由,终成名累。  

二四  
倪星垣《联语粹编》所录以挽联为主,间入己作。其联名即著,嘱托亦繁,加以乐此不疲,故应酬代拟之作十之八九,所为联语每能词旨契合,规模有度。然其腹墨不足润其笔,塾师匠气犹存,读多易尽。顾其多记乡里戚谊,于献县地方文史,或不无裨益云尔。  

二五  
用典以无痕为高,解者叹其妙,无知者亦不碍其词,其用可化繁为简,隐亵为庄,增诗联之典雅,助对偶之活泼。然此化境颇不易至,读者但见其用典妥帖,似得来全不费功夫。而作者未必皆能信手拈来,能抹斧凿痕,无书袋气,即是联家好手段。用典时有二病:一曰误,张冠李戴,虽李杜苏黄不能免也;二曰僻,矜奇炫博,乃致狐穴、鬼簿之讥。不用典,无害为好联;用典,尤可锦上添花。然浅人多厌之,以用典为赘疣。尝记某人故事,或谓其诗深,某面唯唯,腹曰非吾诗深,尔自浅耳。  

二六  
联之用典与否,乃风格之异,初无优劣之分也。不用典如赤手白战,用典如寸铁杀人。功夫全在个人修为。善用典者如盐入水,但觉其味不睹其形;不善用典者则有堆砌隐晦之病。同理,不用典者亦有自然高妙与直白浅俗之别。进言之,不用典需要更高之艺术技巧,而用典需要更深之文学修养。  

二七  
用典有于无可落笔处曲为牵引,无中生有者,其用意最为深巧。若今人刘锋题樊迟墓联:大道重耕耘,神农而后,几人曾问;斯人起陇亩,诸葛至今,一脉相传。樊迟几无事迹可循,而作者妙手拈来,自成堂皇之作,观此可悟枯题之作法。  

二八  
联之词采曰文笔,此作者匠心之所在。文笔之有无,区别于联语与标语者也。尤其命题应征之作,可自我审视,若与宣传口号几希,弃之可也。  

二九  
谀气不除,则联无骨,伧气不除,则联无文。  

三〇  
人皆视己之联作为亲切,而视他人为易,何则?亲疏有别而用心不一也。孟子曰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庶几会其玄妙、达其委曲。故吾辈读古人诗联,先须怀敬畏欣赏之心,视其为亲朋师友,甚或设身处地,方能感同身受、引发共鸣。倘心存轻易,睥睨视之,必虽美无见,读之无益也。 


《中山联话》于7月16日付梓,初印五百册,今止剩一百册,包邮价每本50元。欲购买可加左侧“中山书隐”微信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