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消暑养阳祛湿气,药膳可帮忙

 孟溪ProbeT连山 2018-07-27

夏季饮食话健康——药膳篇

消暑养阳祛湿气,药膳可帮忙

医生提醒,先了解自己有哪些症状,缺什么补什么

  •   IC 图   IC 图

      长沙晚报记者 杨蔚然 通讯员 黄配  

      大暑时节,高温高湿。人体和盛夏一样,阳气浮在体表,血管毛孔扩张,体温升高、出汗多,情绪也变得易烦躁,因此各大医院接诊的中暑病例不少。

      分析其原因,大多与人体阳气减弱、湿气太重、暑气太盛相关。长沙市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治医师、医学博士湛韬提醒,用药膳进行保健时,要先了解自己有哪些症状,缺什么补什么。

      A 头晕乏力、食欲不振者

      养阳消暑药膳有助提升精力

      【市民有问】我是在校大学生,暑假为一家健身房在室外派发广告,由于长时间在炎热的户外工作,早两天我出现了发烧、头晕头痛、口干等症状,被诊断为中暑。医生给我开了中药处方,方子里有西洋参、荷叶、知母、麦冬等,服用两剂后症状好转。请问除药方外,还有实用的药膳吗?

      ——张同学

      【保健原理】湛韬介绍,医生给张同学所开的方子叫“王氏清暑益气汤”,为清代温病学派名医王孟英所创,着重于“清暑”,适合以发热、头痛、口干、尿少症状为主的中暑者。

      很多人一到盛夏,容易疲劳、打不起精神,这是因为夏天出汗多,人体的阳气也随津液外泄,造成体虚现象,于是头晕乏力、食欲不振。对这类人群可用“清暑益气汤”,其为金代名医李东垣所创,着重于“益气”,适合以气虚表现为主的中暑者。

      【药膳推荐】

      1.参芪麦冬炖鸡:黄芪15~30克、生晒参5~15克、麦冬15克,与鸡炖煮,以喝鸡汤为主,食鸡肉适量。

      2.淮山枸杞粥:铁棍淮山、枸杞各适量,加入大米同煮为粥,依据个人喜好可加入鸡肉、猪肉等。

      B 爱吹冷空调、狂吃生冷者

      适用清热解毒不伤阳气的药膳



      【市民有问】我是来长的务工者,身体一直很健康,但平时怕热,早几天晚上我把空调温度调得很低,没盖被子,结果第二天起床时浑身痛,伴有怕冷、发烧等症状,且反复发作,医生说是“阴暑”症,给我开了“新加香薷饮”。“阴暑”症可用药膳吗? ——市民崔大哥

      【保健原理】“‘阴暑’的实质就是夏季受寒感冒,‘新加香薷饮’正是中医对症治疗的经典方,祛暑解表、散寒化湿。”湛韬表示,夏天如果任性地消暑,把空调温度调得很低、夜间冷水浴、睡在湿冷的地上、狂吃生冷等,不但有损人体的阳气,不利于养生,还可能导致“阴暑”,损伤脾阳引发呕吐、腹泻、腹痛。

      对于本身属虚寒体质或存在虚寒性疾病,如有怕冷、咳喘、阴雨天关节痛、腹泻、夜尿频、阳痿等症状的人,更要注意在夏季保护阳气,不要贪凉,也可用三伏贴、艾灸等冬病夏治的方法调理。

      【药膳推荐】

      1.参金冬瓜汤:冬瓜400克、咸肉或火腿100克、太子参30克、金银花10克,味精、葱花适量。太子参、金银花用水煎煮后去金银花留汤,咸肉或火腿、冬瓜加水煮熟,放入太子参汤、味精和葱,烧滚即成。有扶助正气、清热解毒及预防热疖、痱子等作用。

      2.决明子绿豆瘦肉汤:决明子15克、绿豆150克、油菜100克、瘦肉150克、米酒5克、盐2克。决明子、绿豆、瘦肉和足量清水,放入汤锅中煮沸后,加点米酒,转小火煲40分钟,加入油菜,转旺火煲沸,10分钟后加盐调味即可。此药膳清爽可口,护肝平喘解毒。

      此外,还可饮用清热解毒的三豆饮(绿豆、赤小豆、黄豆)、养阴生津的乌梅白糖汤、清暑益气解毒的绿豆甘草水。

      C 口中发腻、身体沉重者

      健脾祛湿药膳能缓解症状

      【市民有问】我长时间吹风扇后,出现头痛、身体沉重、食欲不振现象,并且下午和晚上发低烧,买感冒药吃了两天没效果,另外还有口中发腻、大便黏而不畅的现象,请问这是什么毛病? ——市民林先生

      【保健原理】“通过望闻问切,考虑林先生为湿气较重的夏季感冒。”湛韬于是给林先生开出中药方“三仁汤”,以健脾祛湿、宣畅气机。

      大暑、立秋、处暑、白露这几个节气,中医学称作“长夏”,这期间湿气最重,如果发生感冒发烧,最易夹湿,且比一般感冒拖的时间更长。一些本来患有慢性结肠炎、反复尿路感染、下肢浮肿、湿疹、盆腔炎症等有湿邪因素疾病的人,其症状此时会加重。中医有“千寒易去,一湿难除”之说,对于夹湿疾病,常需更多时间来耐心调理。

      【药膳推荐】

      1.燥湿排骨汤:白胡椒粉少许、草果5~6个、白豆蔻5~6个,与适量猪排骨炖煮,吃肉喝汤,注意此药膳不适合阴虚火旺者。

      2.二豆莲子羹:白扁豆50克、赤小豆50克、莲子肉20克,同煮为粥,可健脾祛湿解毒。

      3.茯苓薏米糊:取茯苓约30克,与薏米约250克同煮为糊,健脾益气祛湿,且不易伤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