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流氓的商业逻辑,是“低价者胜出”(深度)

 未来智慧库 2018-07-27

拼多多的大获成功,说明了一件事:目前的市场,依然还是要靠“数量”和“低价”取胜。

 


这是一个我们不得不承认的现实。


20年前,我们曾理所当然的认为,按照日本、韩国的先例,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必将会诞生出一批世界级的品牌,如同松下和丰田,成为国家的左脸和右脸。如果做不到,至少在家电、汽车、服装、化妆品、食品饮料等主流消费品领域,本土品牌会逐渐替代进口品牌,占据更高的市场份额,在产品品质和价格上趋近于国际品牌。


然而现在呢?


诺基亚倒下的时候,其CEO奥利拉说过一句广为流传的话:“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但不知为什么,我们输了。”我相信,每一位倒在打造本土名牌路上的中国企业家内心都忙着为这句话点赞。


10年前,几乎所有发展状况良好的制造型企业,都开始试图打造著名品牌,并当成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创建品牌——获取品牌溢价——提升产品品质——价值链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更好的品牌效应——更高的品牌溢价……


但是传统的做法是:在主流媒体上大规模投放广告;邀请国内或国际最具知名度的明星担任代言人;在国内外高价的商业体或街道设置专卖店;聘请具有国际顶级大牌从业经验的设计师、工程师和经理人;采购或研发品质更好的制造设备和零配件;不断研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标准。这几乎也是近几十年来世界各国消费品品牌打造的标准流程。


然而这一招,忽然间在中国就失灵了。


为什么不灵了?因为这20年的发展中,有三个非常野蛮的规律把大家给缠住了,那就是:价格成为竞争的最大要素。当假货和真货竞争的时候,假货胜;当尊重知识产权和侵害知识产权的产品竞争的时候,侵害知识产权的胜;当低质低价和高质高价竞争时,低质低价胜。来源微信公众号:新量子科技(xinliangzi6)


这其中,最野蛮的就是“低价者胜出”。它看似合情合理,其实让我们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里……

 

消费者占便宜是天然的心理,但你不能因为大家爱占便宜,就心甘情愿让大家占便宜。


这就好比娱乐场所里的小姐,并不能因为客人想摸你,你就任他摸。你要适当的拒绝,你要有原则,有底线,才能显示你的高贵,不然你就是廉价货,而且以后只能靠低级趣味赚钱。


而现在的情况就是:大部分人不仅没有原则,没有底线,而且还一起把那些有原则的人淘汰出局了,最后市场里就剩下一群卖身的人。


不管什么样的产品,总有更低价格的产品出现。不管下游的用户给出的价格有多低,总有人会接单。


厂家毛利率控制在20%左右属于正常范围,可实际上有的厂家为了有生意做,毛利率5%也在接,有的2%,甚至更低。接到单了,当然高兴,小作坊热火朝天日夜不停地赶着工期,天天忙着发单,不亦乐乎。

 
 


 


在这看似繁荣的背后,厂家的日子真的好过吗?到年底一算账,除去工人工资,房租费,水电费,市场推广费,物流费,卫生费,网络费,电话费,各类罚款,唉,辛辛苦苦干一年,到头来就剩下三瓜两枣,何苦呢?


既然这样的价格根本无法保证利润率,那就只能在原材料和工艺上偷工减料了。


这就叫“抢别人的单,断自己的路!”卖家无底线的经营,最终扰乱了市场,出现了饿死同行,累死自己,坑死上下游。

 


而且,这20年电商发展非常迅猛,PC时代我们有淘宝,移动时代又诞生了拼多多,他们的崛起使比价变得更容易,我们对产品的判断更多来自于描述/画面和美工的技术,在鉴别质量不是很容易的情况下,价格因素变的更加重要了。


当市场出现一款流行新品的时候,第二天在网上就出现同款产品,价格远远低于实体店铺零售价,看上去厂家似乎也没损失什么,还是按原价出货。但在厂家原来的价格体系中,分配给批发商、零售商、广告商、售货员等的那部分资金没有了,而这些机构和个体本来就是一个品牌价值体验的构成部分,没有这一部分就只能产生大路货,而不可能产生名牌。


所以我们一直在“低价者胜出,山寨货横行”的循环了打转。


于是,市场慢慢就形成了“低价是王道”的价值观。


再看看前不久上市的小米,当初一夜之间崛起也靠低价取胜,它的优势就是同种性能比价格,现在小米的很多产品依然靠极高的性价比占据市场。

 


一双名牌鞋子的价值链,除了产品本身,还包括广告创意文案和导演团队与名演员或名模合作拍摄的广告大片,广告片在电视的播放和报刊的刊载,极具设计感的包装,选址和装潢一流的门店,训练有素的售货员细致入微的服务,而当这一切变成一张业余模特的照片和一位快递小哥送货上门时,还能剩下什么呢?


关键的是,这种“低价是王道”的价值观冲击最厉害的是本土品牌,并没有对国际大牌产生什么影响,虽然是代购/海淘模式的兴起,也出现了很多国际大牌的仿货,但这些大牌的市场是全球性的,所有影响并每那么大。


最惨的就是本地品牌了,那些试图按照传统经典品牌打造路线的厂家,基本上都被“低价思维”给血洗了。


当本土品牌进阶的梯子被抽掉之后,那些本已站在高处的国际品牌就彻底失去了竞争对手,本来已经萎缩的品牌占有率又逐渐恢复,而曾经接近崛起的本土消费品品牌最终整体溃败。


低价竞争意味着企业不会有充足的资金投入研发、设计、制造,缺乏了研发、设计,企业就会在产业链关键环节失去竞争力,就会影响产品的品质和质量,就会在消费者心中形成恶劣印象,就会继续拉低中国制造的形象,把消费者逼到国外购买产品。


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


因此,如今中国只剩下两种产品:国际大牌和廉价货。


没有利润哪里来的服务?


没有服务哪里来的以诚相见?


没有以诚相见,社会怎么会有积极正能量的主流价值观?

 


有什么样的观众,就有什么样的作品,有什么样的消费者,就有什么样的商品,这是基本逻辑。


你和我是怎么样的,中国就是怎么样的。


远离小便宜,从自我做起。

来源微信公众号:新量子科技(xinliangzi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