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人秀 演播室观察类综艺如何做出差异化表达?

 alayavijnana 2018-07-28

 

近年来韩国真人秀有两个热门的趋势,一个是《Heart Signal》带起来的素人恋爱主题,另一个则是演播室观察的形式。


 

而在国内,由腾讯视频和米未联合推出的《请与这样的我恋爱吧》已经播出两期,第一场四男四女相亲迎来了结局。其他平台的素人恋爱节目还在制作当中,接下来将陆续上线。

 

再来看演播室观察的形式,芒果TV于今年6月份收官的《真心大冒险》,湖南卫视在播的《我家那小子》、《童言有计》都带有第二现场观察的形式。



浙江卫视今年4月份播出的《女人有话说》,第二演播室主持人罗希和情感专家、房主的素人好友一起观谢依霖和奚梦瑶到女明星家做客的视频。

 

追溯到更早之前,《我们相爱吧》第一季就设立过第二现场,李艾和情感专家以及几位观众代表也对明星的表现及恋爱问题进行探讨。



只是这种形式没有像今年这样集中爆发,也就没有引起太大关注。今天冷眼君就从来分析一下这些带有第二现场的观察类节目,在主题、嘉宾、目的性各方面具体都有哪些配置。

 

 

观察什么?

 

观察什么就是节目的主题内容。去年盛行的所谓“慢综艺”,其实归属于观察类真人秀,屏幕前的观众全都是第三方观察者。只是如今多出一个演播室,让部分“观众代表”出现在了节目里。



观察类节目受欢迎的根本原因在于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和窥探欲,所以节目的内容还是相似的,离不开明星私生活和素人恋爱两大类。

 

明星私生活包括SBS《我家的熊孩子》大龄单身男明星的独居生活、《同床异梦2》明星夫妻的生活、不限年龄性别的MBC《我独自生活》等等,旨在展示明星不为人知的真实状态。


 

素人恋爱节目的代表《Heart Signal》让演播室嘉宾和观众一起观看一出浪漫的偶像剧,《Love Catcher》把恋爱故事变成了一场金钱游戏。

 

上周日tvN电视台又推出了一档素人恋爱节目《成双》,让四男五女的父母坐在茶馆里观看子女相亲的过程。

 

不同于国内几档“带着父母来相亲”的节目,《成双》的第二现场让父母了解到孩子相亲时的表现和选择对象,同时也削弱了父母的决定权。



 

谁来观察?

 

观察类节目通常由户外真人秀短片和室内观察两部分组成。第二现场演播室首先需要主持人的角色,把控视频播放的时间点,引导嘉宾尤其是不熟悉镜头的素人就特定的问题进行探讨。

 

其次是符合节目主题或者起辅助功能、吸引观众的飞行嘉宾,比如《我家那小子》的主持人为李维嘉,大张伟负责活跃气氛,宁静则是受妈妈们喜爱的女明星代表。



除了上述两者之外,演播室的固定观察者和VCR中的被观察者往往有以下三种关系。


第一种是观察者和被观察者相同,观察者即出演者。

 

比如KBS明星交友类节目《1%的友情》,参与交友实验的明星就是演播室的观察者。在看到一些令人费解震惊的画面时,出演者能够对VCR内容进行有效的二次解读,相当于备采来加深观众的理解。

 

《同床异梦2》的明星夫妻,《全知干预视角》的明星和经纪人也都坐在演播室里,用主观视角观看自己的日常生活。



第二种是观察者和被观察者自带人物关系。


比如《我家的熊孩子》让单身男明星的妈妈观看他们真实生活的状态,《童言有计》是妈妈观察未成年孩子外出执行任务以及在演播室的两种状态。

 

《Single Wife》让男明星观看妻子在外享受生活的视频,《女人有话说》则提供了素人好友的视角,母子、夫妻、朋友等天然关系让观众能够快速进入剧情。



第三种是观察者和被观察者没有人物关系,为节目的其他需求服务。


典型的案例还是《Heart Signal》及《Love Catcher》等效仿者,明星嘉宾观察素人并进行推理,解决了素人综艺流量缺失的问题。

 

这几位明星嘉宾的构成,也离不开主持人,心理分析师、小说作家这类专项型人才以及吸引年轻受众的歌手演员。合理的嘉宾构成让演播室点评充满趣味性和实用性,引导观众参与到推理当中。



 

如何观察?

 

观察类节目的第二现场一般都会设立在一个室内演播室内。演播室或布置成客厅会议室的样子,或采用鲜明的撞色设计,嘉宾可以围绕圆桌而坐、坐成一排或根据不同身份分坐两边。


 

大多数情况下嘉宾会集中观看正前方的一个大屏幕,也有像《全知干预视角》这样,每位观察嘉宾座位前都有一个小屏幕,大家各看各的。



也有把第二现场设立在真实场景的情况,《成双》的观察室就选在了一个茶馆里,九位家长按照子女的性别分坐两边,并花费了大量时间叙述每位家长依次到达相见的过程。

 

比较特殊的是经营茶馆为载体的《善茶坊》,在素人约会的同时,明星观察者就在旁边的岗位上进行实时观察,第二现场即第一现场。


 

这样一来加强了现场窥探的刺激感,同时也导致明星只能压低声量进行探讨,两边对话无法同时进行,有一定割裂感。

 

《童言有计》除了真人秀短片和观察室两个场景,还有一个男主持陪同孩子们的主舞台。演播室的孩子通过视频进行自我观察,妈妈们可以看到孩子在视频里完成任务以及现场的表现。



并且妈妈对孩子在演播室的观察是实时进行的,妈妈可以通过电话连线的方式跟孩子连线。这种方式类似于《中国式相亲》第一现场和第二现场的互动。

 

观察者的实时反应,会通过小窗、分屏、切回演播室三种方式展现,丰富画面的多样性,也让中途进入节目观看的观众能够快速地得知第二现场的存在。



 

观察目的是什么?


不管是哪一类观察嘉宾,从节目的立场来说,都会起到带领观众共同进入第三方视角的作用。明星对素人反向观察,则是解决了节目的流量问题。

 

细分来看,出演者即观察者的类型,像带有社会实验性质的《1%的友情》,差异极大的两人是否能成为朋友是留给观众的最终悬念,而明星已经提前预知。



而《我独自生活》纯粹是凭借真实有趣的真人秀部分吸引观众,明星和普通观众的视角相同,不带目的性。


自带人物关系的观察者和被观察者,观察者的目标在于完成双方关系的探讨与和解。节目给母亲提供了一个窗口,让她们了解到子女在外的真实状态,是硬性需求。

 

不管是对未成年孩子的教育还是和成年儿子的交流,在得到视频里的信息之后,妈妈们都能够进一步调整自己的方式,解决代际矛盾。



不带关系的明星嘉宾,是冲着金钱以及推理的乐趣。金钱的诱惑,推理成功带来的成就感,使得明星比一般观众更加投入。

 

后两类观察者都带着明确的目标,观察之后也会得到特定的成果。可以是家人关系的改善,也可以是个人的名利双收,这种转变使得观察成为了有意义的行为。



第二现场的嘉宾参与,丰富了节目的人员构成、画面和视角。基于亲子、恋爱等不同的节目题材,观察者和被观察者的人物关系、观察者的目标、第二现场的设计,存在多种组合方式。

 

虽然观察类节目旨在满足观众的好奇心,但除了真人秀短片,演播室部分同样可以成为节目不可或缺的看点。还可以像《善茶坊》和《童言有计》那样,让第二现场和第一现场发生关系。

 

某种形式的流行不代表内容的单一,设有第二现场的观察类真人秀完全可以有多样化的表达,希望国内的电视创作者能挖掘出观察类综艺更多的可能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