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穿越到明朝,你能收到“录取通知书”吗

 飓风居主人 2018-07-28

随着2018年的高考录取结果的公布,

各地高校的录取通知书正在陆续发放中。

学霸们纷纷晒起了自己的录取通知书。

清华大学

东南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南京大学

不得不说,今年各大高校的录取通知书都是颜值爆表。

古人云,人生有四大喜事,其中一件便是金榜题名时。

收到录取通知书时,那种金榜题名的开心,真是多少美妙的词语都形容不出来。

然而600多年前的“高考”考试,可比现在的难多啦。假如穿越到明朝,你能收到“录取通知书”吗?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明朝的科举考试,到底有多难!

科举在中国实行了约1300年之久,从隋到清,一直紧紧伴随着中华文明史。其直接结果是选拔出了800多位状元,十万以上的进士,百万以上的举人。

对,你没有看错,1300多年,才出了800多位状元。这些状元真可谓是,精英中的顶级佼佼者!

明代科举较之以往,更趋于严密和规范,录取人数还按地域差别予以平衡调控。考试分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举行,每三年一次。明代科举“设文武二科取士”,文举以经义、“四书”为主要试题;武举程式“悉如文例”。

明朝“高考”检查及阅卷流程

乡试首场开考前两天,考官即入考场。入场后,提调官与监试官要封锁考官住所,不许私自出入。即使递送试卷或供给日用品,也由提调、监试官共同开门,点检物品,无违禁夹带之物方许入内,随后仍将门户封锁。其余官吏则各司其职。考生入场时,由搜检官从头发搜到脚跟,如发现举子有夹带之事,就被连打带骂逐出考场,并取消考试资格。生员作文毕,试卷由受卷官收受,然后送弥封所,由弥封官撰写字号并封记,以保证阅卷人不知考生姓名。弥封之后,试卷送至誊录所,在誊录官的监督下由书手进行誊录。考生试卷以墨笔完成,为墨卷,而誊录则用红笔,称朱卷,如此一来,无法通过字体或其他卷面记号透露考生信息。誊录完成后,还要将试卷送至对读所由对读官进行对读,对读毕,方将朱卷送至内簾官处。朱卷首先由同考官评阅一遍,然后将其中优秀的试卷汇集,转交给主考官复阅。整个阅卷过程大约费时10天,接着就进入录取阶段。主考官按照乡试解额取足人数,排定名次,然后张榜公布。凡榜上有名,则为举人,夺魁者为“解元”。

明代首届乡试、会试、殿试

洪武三年(1370)八月,朱元璋在南京举行了明朝开国后的首次乡试。由于时间紧迫,只得搭建临时的芦席棚。为赶工期,除招募工匠外,还组织千余名士卒日夜赶工。一排排临时号舍建成后,进门当口竖挂一杆大旗,上书“有恩报恩,有仇报仇”。传说考试如同过阎罗关,往昔祖上积德的,自有神灵庇佑;如果祖上有过劣行,以至杀人越货的,这回就要遭报应。

经过三场九天七夜的艰辛考试,遴选出明朝第一批举人。放榜时,人山人海,中举者春风得意,欣喜若狂,从此步入仕途;落榜的顿足叹息,有的甚至号啕大哭。放榜次日,举行隆重的“鹿鸣宴”。主考官以下各级官员及新中科举人皆乘轿赴宴,畅饮喜酒,奏乐诵诗,其乐融融。

洪武四年二月,各行省录取的举人齐集南京,参加礼部举行的全国首次会试。考场仍旧在教场芦席棚内进行。举人进场时,检查极为严格,除有军士把守大门外,还在每间号房门口站立一名军士,称“号军”,需对考生再次核对字号,确定无误后方准入内。经会试考取者为“贡士”,其遴选程式习称“拔贡”。

洪武四年三月初一,在会试中录取的贡士齐集明宫城午门内奉天殿,俗称“金銮殿”。洪武皇帝朱元璋身着朝服,端坐在龙椅上,首次亲自策试贡士。状元由皇帝亲自圈点认定,所以称为“点状元”。这一年,首次点状元程式甚为庄重,朱元璋亲自在奉天殿宣谕名册,赐宴中书省,授状元吴伯宗为礼部员外郎。次日,中书省为进士举行隆重的“琼林宴”。

明代版“寄录取通知书”

被录取的进士张榜后,朝廷立即派人员骑快马向各行省飞报。当地官府接报后即派人员向中进士的府第报喜。报喜人员到进士家老远处就喊“报喜报喜”,该户家人齐聚门前迎接喜报。报喜人员下马走进府邸用棍棒打破几样物件,谓“除旧布新”。府上一边包送银两给报喜人员,一边说“同喜同喜”。随之鞭炮齐鸣,张灯结彩,当地官员名士纷纷到府致贺,可谓极尽风光荣耀。

原来古代的“高考”这么严格,经过层层甄选,录取的寥寥数人,当仁不让地成为了中国传统社会官员队伍中的中坚力量。

文章整理节选自

《明初南京五十三年》

作者:明孝陵博物馆

2018年3月出版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