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品已过千万元,却时常撕画,吴冠中:下辈子我不想当画家了

 hzxg00xsmnp632 2018-07-28

作品已过千万元,却时常撕画,吴冠中:下辈子我不想当画家了

映日

吴冠中是一个当代有深远影响的艺术家,抛开目前一幅作品动辄千万元的价格不说。出入中西方文化,一生孜孜以求,不管人们对他的作品争议如何,其对中国艺术的探索是难能可贵的。尤其是他对中国艺术界的一些现象发出振聋发聩的呼吁和批评,至今为人所称道并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吴冠中慷慨捐赠不少作品,也为人们树立了很好的风范。其作画之余,真知灼见付之于笔耕,著作等身,多后世多有启迪。笔者曾在2008年应上海美术馆之邀,参加吴冠中捐赠仪式及捐赠展,近距离聆听了吴冠中的发自肺腑为艺燃烧自己的感言,至今犹在耳畔。2010年6月,笔者出差到重庆采访时任四川美院院长罗中立的时间里,听闻吴先生逝世,颇为喟叹:世上少了一位倾心为艺的前辈,少了一个敢于讲真话的人。

作品已过千万元,却时常撕画,吴冠中:下辈子我不想当画家了

吴冠中

吴冠中,1919年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1942年毕业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1946年考取教育部公费留学,1947年到巴黎国立高级美术学校,随苏沸尔学校学习西洋美术史。吴冠中1950年秋返国。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建筑系、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曾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全国政协委员等职。

作品已过千万元,却时常撕画,吴冠中:下辈子我不想当画家了

故乡

下面我们看看,吴冠中那些惊人之举和惊世核俗之言。

一、坎坷的创作之路

1950年,吴冠中留学三年后从美丽的巴黎回到百废待兴的祖国。1966年后被下放到农村劳动,禁止作画,直到1972年时才被允许每周作画一天。由于没有足够的画具,只好画在纸板上,以农家柳条编成的粪筐作画箱,被人们戏称为“粪筐画派”。1973年他调回北京,1974年又卷入了“批黑画”运动。但是除了限制时期,他从未放下过手中的画笔。直到1978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主办了“吴冠中作品展”,这是他回国后首次个人画展。自此,吴冠中的创作有了全新的条件。他说,我作画,追求群众点头、专家鼓掌。

作品已过千万元,却时常撕画,吴冠中:下辈子我不想当画家了

水乡

二、 形式美和抽象美

1979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个人画展的吴冠中,在当年的文代会上当选为中国美协常务理事。吴冠中把自己多年对美术的思考写成了《绘画的形式美》、《造型艺术离不开人体美》、《关于抽象美》、《内容决定形式》等文章,系统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抽象美是形式美的核心,人们对形式美和抽象美的喜爱是本能的”,“我们要继承和发扬抽象美”,“形式是美术的本身”,“要在客观物象中分析构成其美的因素,将这些形、色、虚实、节奏等等因素抽出来进行科学分析和研究,这就是抽象美的探索。此言一出在美术界引发了一场大讨论。 1992年,吴冠中所写的《笔墨等于零》在明报周刊上发表以后,在美术界引起广泛关注。他认为,脱离了具体画面的孤立的笔墨,其价值等于零。这话怎么理解呢?两个层次:一,构成画面,其道多矣,点、线、块、面都是造型手段,黑、白、五彩,渲染无穷气氛,孤立的色无所谓优劣,品评孤立的笔墨同样是没有意义的。二,笔墨只是奴才,它绝对奴役于作者思想情绪的表达,情思在发展,作为奴才的笔墨手法永远跟着变换形态。所以,脱离了具体画面的孤立的笔墨,其价值等于零,正如未塑造形象的泥巴,其价值等于零。

作品已过千万元,却时常撕画,吴冠中:下辈子我不想当画家了

帆船

三、毁画 ,且将精品留后世

吴冠中保留着定期焚画的习惯。50年代吴冠中创作了一组井冈山风景画,后来他翻看手头原作,感到不满意,便连续烧毁,1991年,他把自己在二十多年里不满意的作品集中起来,一次烧毁二百多张作品。他自己毁不过来,便叫上儿媳和小孙孙一起帮忙,太多的废纸就抱下楼去烧掉,惹来邻居的围观,他仍然说不能舍不得。 此后,他在检点画作,也时有撕画的习惯。

作品已过千万元,却时常撕画,吴冠中:下辈子我不想当画家了

水乡

四、向假画开战

1993年,上海朵云轩和香港永成古玩拍卖公司在吴冠中提出否认与抗议的情况下,依然拍卖了一幅假冒吴冠中名义的伪作,拍得港币50余万元。吴冠中提起上诉。至1996年,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吴冠中胜诉。这场持续三年的诉讼有了结果,但被告拒绝向吴冠中公开道歉并声明所拍是假画,最终此案只能以法院向社会发布公告了结。花费巨大精力和财力打官司,虽然胜诉却仍不能为自己讨回公道,年事已高的吴老对此极其无奈,不由喟然长叹: “ 黄金万两付官司 ” 。

作品已过千万元,却时常撕画,吴冠中:下辈子我不想当画家了

风景

2005年12月初,苏敏罗以253万元拍得吴冠中作品《池塘》。半年后,苏敏罗想通过私下交易将画出手,才发觉自己已然成为“假画受害者”。最终,吴冠中先生看到了原画并写下鉴定:“这画非我所作,系伪作。”7月初,苏敏罗向法院以合同纠纷提起诉讼,将《池塘》送拍人和某拍卖有限公司告上法庭。 2008年12月,北京市一中院对此案做出判决,苏女士败诉。谈起此事,吴冠中依然难掩愤怒,直斥“很荒唐”。对于拍卖公司“不保真是惯例”的说法,吴冠中说:“拍卖行卖假,难道不用承担责任吗?国法还管不了可以惯例和行规吗?”他不无感慨,表示不愿再提官司了。

作品已过千万元,却时常撕画,吴冠中:下辈子我不想当画家了

齐白石

作品已过千万元,却时常撕画,吴冠中:下辈子我不想当画家了

鲁迅

五、一百个齐白石,比不上一个鲁迅

吴冠中有一段惊世骇俗的名言:“一百个齐白石,比不上一个鲁迅。 ”此言曾引起了强烈的争议,很多人对于这两位先贤的可比性提出了质疑。对此,他回应道:“当然这不好比,文学和绘画怎么比呢?但是从社会功能讲来,如果没有鲁迅,那么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会完全不一样。到后来我在美术中感觉到,始终没有办法达到鲁迅这样对社会的冲击力。 ” “齐白石画得很好,我也很喜欢,但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需要鲁迅。少一个鲁迅,中国的脊梁要软得多。 ”吴冠中又说:“下辈子我不想当画家了,我觉得绘画这个能量有它的局限。我开始当画家是因为单纯地爱它。开始我中学是喜欢文学的,特别是受鲁迅的影响,所以想当文学家。 ”鲁迅又是怎样出现的呢?吴冠中用他的绘画实践做出了回答:“是苦难中养出来的。 ”“有了痛苦才有好艺术。 ”

作品已过千万元,却时常撕画,吴冠中:下辈子我不想当画家了

长江三峡

六、质疑美术现状

2007年7月18日,吴冠中在《文汇报》发表《奖与养》一文,对国内的美术现状提出质疑。2008年1月10日的《南方周末》刊登了关于吴冠中的一篇访谈,他在访谈中话锋直指中国美术界存在的问题。我的意见是,协会可以各种各样,但是国家不再投入财力,协会可以自己去筹备。现在咱们国家要养这么多协会,多得不得了,省里的市里的都有,国家养不起啊。而且你也养不好,哪个画家是能养得出来的好画家,能看得准吗?我的观点是“以奖代养”,画院由画家自己搞,有好的作品,国家可以奖励。不光美协,包括作协等各种文联的协会,也都应该这样。重要的画院,国家也可以成立一两个,其他的就不管了。那些钱可以拿来作奖金,画家出了一些重要作品,可以授予大奖。一个作家如果得了大奖,他可以养自己两年三年。靠作品的质量高,他就可以生活了。这样他就不会走歪路,沿着台阶去爬了。联络这个,联络那个,功夫都做到画外去了。

作品已过千万元,却时常撕画,吴冠中:下辈子我不想当画家了

1975年作云南西双版纳村落

“美协的机构现在很庞大,很多人员都是跟美术没有关系的,势必有衙门化的倾向。他们做的事情,对美术家不是很公正。你可以调查一下,所有的美术家,对美协是什么印象?很多美术家都觉得,美协并没有给画家服务。美协的权力太大了,制约了画家的创作。画家都要拍美协的马屁——我就给你说穿了吧!各地的画家都想钻进美协,有一个头衔,好去办展览。美协全国都有,画家都得通过美协这个口才能往上走。协会、画院已经成了他们的进身之阶。”

“总之,我的最终目的是解放画家,使他们更能进行创作,不搞伪劣假冒,不搞头衔,什么一级画家,二级画家,全世界都没这样分的。什么大师不大师,我看全是废话。”

作品已过千万元,却时常撕画,吴冠中:下辈子我不想当画家了

春曲

七、捐献作品,让更多的人得以共享

2006年8月17日,吴冠中向故宫博物院捐赠了自己的三幅重要作品:油画长卷《一九七四年・长江》及水墨作品《江村》、《石榴》。2008年4月,他向上海美术馆捐赠66件,吴冠中自己说这次捐赠是他历次捐赠中最重要的一次,捐出的数量最多,也是最精华的部分。2008年9月2日,吴冠中向新加坡美术馆捐赠了113件作品,包括63幅水墨画、48幅油画、两幅书法。作品的创作年份从1957年跨度到21世纪初,全面表现了吴冠中的艺术成就以及各个时期的风格。

之前,吴冠中一直没有间断捐献自己的画作:2005年9月,向上海美术馆捐赠6件; 2002年3月,向香港艺术馆捐赠10件;1999年11月 向中国美术馆捐赠10件;1997年7月 向山美术馆赠《黄土高原》;1992年11月 捐《蛾眉劲松》1件;1992年5月 向大英博物馆捐赠(件数不详);1991年8月,捐《老墙》1件。

他说,“画家可以有国界,但作品是没有国界的,画家的作品应该由全世界来评判。对我来说,送给新加坡也好,送给上海、香港也罢,都是让世界的美术爱好者了解、分享我的艺术。”“我的艺术是属于人民的。我希望我的画为广大人民所拥有和欣赏,以后人家要看吴冠中的画,就要到各大美术馆,这是我的愿望,我要实现它。现在,我所剩‘女儿’不多了,留下的大多是不好的,不好的自然就不能出嫁。”

作品已过千万元,却时常撕画,吴冠中:下辈子我不想当画家了

大熊猫

八、希望学生是“叛徒”

在吴冠中看来,好的老师首先应是好的艺术家,而好的学生是“叛徒”。 在北京举行的一次“吴冠中师生展”中,当时,他很想用“叛徒展”来命名。“我宁愿他们(吴冠中的学生们)是叛徒。”但是,人们对叛徒一词存在固化的偏见,他这一想法没有实现,那次展览最终还是叫“师生展”。对此,吴冠中不无遗憾。在此次展览的开幕式上,吴冠中说:“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是前人的脚印,今天走向哪里,需要探索创新。”在吴冠中的眼里,“叛徒”实际上就是创新的代名词。

作品已过千万元,却时常撕画,吴冠中:下辈子我不想当画家了

瑞金风景

九、一生成绩卓著

吴冠中还是一位学者型的画家。他自幼爱好文学,写就 100 多万字情真意切的吴冠中散文和艺术文论,陆续出版了《吴冠中画韵美文》、《吴冠中谈美》、《我读石涛画语录》、《沧桑入画》、《移步换形》、《吴冠中自传》、散文集《短笛无腔》等多部文集,真实记录了 20世纪中国美术史曲折迂回的流变,惊心动魄的论争,以及他献身艺术、九死不悔的经历。他是中国文化部为健在的艺术家首次举行大型个人作品展的画家; 1992年,他首次打破英国大英博物馆只展古文物的惯例,成为第一位在大英博物馆举行个人作品展的中国当代画家;早年曾留学法国的他,作品受到法国人民的厚受:1991年,他被授予 “法国文学艺术最高勋位”,1993年,巴黎市市长授予他 “巴黎市金勋章 ”,2002年,法兰西学院艺术院以高票选举吴冠中为该院通讯院士。这是法兰西学院艺术院自1816年建立以来第一次选举中国画家为通讯院士。

作品已过千万元,却时常撕画,吴冠中:下辈子我不想当画家了

黄山人字瀑

真正的艺术家历来是时代的弄潮儿。是时代造就了吴冠中,还是吴冠中引领了时代?

或许吴冠中的作品和言论存在争议,但他呕心沥血的从艺经历以及探索出的独特风格注定在中国艺术史上留下一笔。时代在变,艺术家应与时俱进,古人云:'知今而不知古,谓之盲瞽;知古而不知今,谓之陆沉'。知古方能开今,吴冠中的独特经历或许对我们每一个人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吴冠中说:“我一生只看重三个人:鲁迅、梵高和妻子。鲁迅给我方向、给我精神,梵高给我性格、给我独特,而妻子则成全,我一生的梦想,平凡,善良,美。”

作品已过千万元,却时常撕画,吴冠中:下辈子我不想当画家了

吴冠中画妻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