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圆地方——中国古建筑之

 泰阳汉子 2018-07-28

“‘天圆地方’观最早起源于中国古人对宇宙天地的最初认识,后来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思想。‘天圆地方’的宇宙图式具有一种极具意味的形式美和意境美,中国人对方圆的喜爱可以说不止一点点,把对方圆形式美的理解还应用在各种建筑构件中,以下就谈谈‘天圆地方’观念在这些建筑构件中是如何体现的。”

“天圆地方”观

1.柱础

柱础无论是在皇家宫殿建筑还是在民居园林中都不少见,柱础是垫在房屋柱子下面的石料,它的主要功能一是将柱子所承受的房屋重量通过柱础均匀地传递到地面;二是避免木柱直接接触地面,从而阻隔土地中的潮气直接侵蚀木柱。

天圆地方——中国古建筑之

柱础

柱础就总体造型看,除了标准的圆鼓式和基座式外,大多是上下两层或更多层的组合式,比较常见的就是圆鼓加方座组合而成,就这种形式而言也是多样的,一般在圆鼓下面的方座上做出了些许变化,如上圆鼓下立方体型,上圆雕仰莲下八角形底座、上圆鼓中间圆雕仰莲下呈变体须弥座等等,但其整体的基本形都是上圆下方式的复合式柱础。圆鼓置于方座上,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天圆地方”的人文内涵。

天圆地方——中国古建筑之

抱鼓石

2.抱鼓石

抱鼓石属于门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门重要的装饰构件,我们平时所看到的抱鼓石,大多是方形的门枕石和圆形的抱鼓两部分组成,其基座有的是正方体石块,有的是须弥座式或变体须弥座式,基座上再放置圆形石鼓。圆形鼓可与下部方形基座构成“天圆地方”的造型关系,一圆一方的上下分布,造型样式颇为灵活,还能够显示主人的尊贵与地位,这与中国人的方圆造物观联系甚密。

天圆地方——中国古建筑之

古建筑门侧抱鼓石

分析建筑中“天圆地方”观念所传达的象征表达

建筑作为人生活所需的空间,与人的思想活动息息相关。人们在创造建筑的过程中,将自己对生活的各种观念、不断积累的建造经验以及对于美的理解都融入到建筑之中,使得建筑本身不再只是满足人们物质需要的对象。在一定程度上,建筑也成为了人们寄托精神的载体,具有了深刻的内涵。中国自古就有“天圆地方”的观点,人们将这一观点用在了建筑上,就出现了一些方圆套用的建筑布局和建筑构件、样式。

建筑中的“天圆地方”观,主要表现在方与圆的空间布局和空间造型上,方与圆的空间造型,不仅具有一种空间形式美,而且具有一种追求与宇宙和谐合一的意境美。

天坛之“天圆地方”观

方圆空间关系的形式美表现为上圆下方,抑或是内圆外方。圆具有圆满、和谐的特性;方具有宁静、沉稳的特性。建筑布局、构件、样式排斥纯理性几何化的方形或圆形,而是方与圆结合,在方与圆中求变化,追求富于情感的自然造型,赋予建筑更多的形式美,从而达到一种和谐与互补,使得建筑显得温和内敛,体现出中国人注重与天地环境和谐统一的审美心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