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妙艳文谭 | 桑浦的四古径

 风吟楼 2018-07-28



桑浦的四古径

作者 | 彭妙艳


横亘于今汕头、潮州、揭阳三市交界处的桑浦山,在历史上有4条石径,今日揭阳人经常提到的风门径是其中的一条。

径是什么?其特定的意义是:用石铺成石级盘过山岭的小路。两个元素必不可少:一、“用石铺成石级”;二、“盘过山岭”。否则即为山路,为山道矣。



且说东西走向的桑浦山,中间为地质断裂带,称桑浦断裂。这断裂在盛产温泉、矿泉的同时,也把桑浦分成两片。其南侧者面积大,又处于潮州边境之外,故称大桑浦、外桑浦,明朝状元林大钦家在山的东北方,所以他也常把外桑浦称为西山,而把他家乡所在的那片叫为东山。东山湖因在这东山下而得名。西山又作小桑浦、内桑浦。

外桑浦西起于今揭阳炮台境内之龙头山,东止于潮安庵埠的“犀牛望月”。东南角莲花山、石城山、龙泉岩、南畔山等为今汕头市地。东北角庄陇山一带为潮安所属,其余为揭阳山地。内桑浦西起沙溪的沙溪水库,东至潮安彩塘的虎山(即中离山),其东南部一角为地都的军民、溪明等村所有,余为潮州辖地。外桑浦的桑峦砥柱,内桑浦的玉简峰,分别曾为揭阳、潮州的“八景”之一。



外桑浦的主要胜迹,有地都境内的翁梅斋墓、韫玉岩、邹堂山,汕头鮀浦境内的龙泉岩、林巽墓;内桑浦胜迹则有中离山、甘露寺、梅林湖海蚀石群、铁砧石和林大钦墓等等。

古代生活在桑浦周围的人们,其与外界联系,总被桑浦挡着。于是自宋代,即开始在山上辟径以疏交通。第一条开辟的是南北走向,贯穿内、外桑浦的风吹径。这是为了方便潮州府的官员,前往位于今之鮀浦附近的小江盐场指导、检查工作。因为山高路陡,当时还在山下建了一个玉简驿以供这些公差们休息。这条石径的南段,就是后来的鸡笼径。



另一南北走向也是横贯内、外桑浦的石径,也即车头函。其南端在今地都南陇,往北经今大湖、西坑,而后在今称“车头函”处翻过芝兰山,由今沙溪水库这一峡谷入于海阳(潮州)境内。可能主要用于军事行动。老子西出的函谷关,也有一“函”字,不知与车头“函”有意义上的交联否?但此处原也有一驿站之设,则是明初所修《潮州图经志》里具载的。附近有“回枫”两个石刻大字,字之大,为桑浦同类物件之最。博学若翁辉东者,行至于此,发现后惊叹而作诗,唯对其义,百思而不得解,他把这都写在诗序里。附近还有一条暗坑,泉水激荡奔流,声震山谷,乡人称作“张飞擂鼓”,附近的芝兰山、芝兰坑,过去每有芝兰可见,只是至今不知别来无恙否?

南北走向的石径,原是潮州通往小江盐场的南段,年久失修,明代嘉靖间揭阳进士发动周边群众予以重修,后来还写成《重修鸡笼径记》一文,叙说了重修的来龙去脉,因为别的文章中我已写过,此处就不重复。



四大古径中唯一的东西走向古径风门径,就是东从地都南陇进入,经今天的南陇水库那条也是断裂带的峡谷,翻过风门岭,下于天鹅山北侧,历史上都在揭阳县地美都境内,是揭阳县东部数都(鮀江、蓬洲、鳄浦、地都)往来县城的必经的民用之路。因为历史上今揭汕公路一带尚为海滨,没有道路之辟。风门岭上在昔于大树下建有一伯公宫,住有庙祝供奉香火,兼理为过往客人提供歇息餐饮的方便,更为旅客安全提供一点保障。四大古径中此径级别最低,但因明代潮州知府丘齐云写有“桑浦关门来急径”的诗句,所以竟也跻身“有名”。



其实,古径“笑到最后”,也最好看,留有近人郑亿忠所写联句“到头自有好处,半路切莫踟蹰”石刻的,是大桑浦铁场后将军峰南坡的西来寺石径,可惜也在炸石声中灰飞烟灭了。

石径是人有需要而铺砌的,一旦这个需要有着别的交通方式来承接,而且更为便捷通畅,尽管它也是石头所筑,也难免在弃用之后烟消云散,能留于世上,充其量就是一些文字的记载。

这是社会发展的结果,用不着盲目的慨叹与忧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