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叔本华人生哲学》 www.wenku1.com

 彩云炫 2018-07-29

叔本华人生哲学

叔本华(1788-1860),德国哲学家,开创唯意志主义哲学及生命哲学流派。他认为 哲学回答的是世界和人类的本质、本源问题,而真正的本质、本源应当从人的内 心深处去寻找,这就是人的意志或下意识的生命本能的冲动,或生存(生活)意 志。 生存环境只不过是对我们产生一种间接影响, 每一个人的心灵也并不完全合乎他 周围的环境,个人都活在他自己的心灵世界中。至于所处的世界如何,主要在我 们以什么方式来看待。 第一部分 人生的智慧 一、生命性质 1,亚里士多德将人生幸福分为三类:来自外界的幸福,来自心灵的幸福和来自 肉体的幸福; 2,叔本华根据其观察人的命运中根本的不同点,(对幸福)做了如下的分类: 什么是人,人有些什么,如何面对他人的评价; 3,从人格一词的广泛意义来说,人就是人格,其中包括健康和精力、美和才性、 道德品质、智慧和教育等;人有些什么指的是人有的财富和可能占有的事物;他 人对自己的评价主要来自自己的荣誉、名声和身份; 4,生命是幸福的主要因素,我们存在的整个过程,在于我们内在的生命性质是 什么,这是天经地义和人人都可以体验到的事实; 5,人的内在的生命性质是我们心灵满足的直接源泉,而我们不满足的感性、欲 望和思想也是来自我们内在生命的性质,环境不过对我们产生一种间接影响而 已; 6,社会中的成员依身份和财富的不同而扮演不同角色,但大家的内在生命的快 乐和欢愉并无多大差异,大家都是集忧患困厄于一身,对自己命运充满渴望和焦 虑的可怜演员;个人生命强度并不依其扮演角色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7,生命实在客观的一半在命运中,在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形式,主观的一半属于 我们自身; 无论外在的环境如何不同, 每个人的生命终其一身都具有相同的性质; 8,人们能够获得的快乐,事先就由其个性决定了;心性不高的人幸福和快乐的 唯一源泉在于其感官嗜好,充其量过一种舒适的家庭生活,与低级伴侣一起俗不 可耐的消磨时光;心性可以通过外在努力加以提升; 9,心灵的快乐主要依赖我们心灵的能力,愚人终其一生还是愚人,即使在乐园 中被美女包围,也难于逃离愚人的个性; 10,生命中的主体因素对于人生的快乐和幸福来说,其重要性远超过客观因素; 11,在一切幸福中,人的健康胜于其他任何幸福,身体健康的乞丐比疾病缠身的 国王幸福; 12,一种平静欢愉的气质,快快乐乐的享受非常健全的体格,理知清明,生命活 泼, 洞彻事理, 意欲温和, 心地善良, 这些都不是身份和财富所能促成或代替的; 13,我

们生命快乐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因素是我们的人格,人格比之另两类所描

1

述的幸福,具有绝对性价值;人除了某些实在的和自然性的必需满足外,一切财 富的占有,对幸福一词的适当意义来说,影响是较小的; 14,构成幸福的另两类因素的重要性无需强调,第二类和第三类是一种相互关联 的因果关系,使别人喜欢自己,不论出于什么方式,其目的还是在于想得到我们 所需要的; 二、人格,或人是什么 1,人是什么比他有什么或他人对他的评价是什么更影响其幸福;人格具备的一 切特质是人的幸福与快乐最根本和直接的影响因素; 2,持久不变的并不是财富而是人的品格,在人的内在品格中,最能给人带来直 接快乐的莫过于愉悦健全的精神; 3,促进愉快心情的不是财富,而是健康; 4,维护健康需要避免任何种类的过度放纵自己和激烈不愉快的情绪,也不能太 抑止自己,常作户外运动,冷水浴和遵守卫生原则; 5,幸福基于人的精神,精神的好坏与健康息息相关,所以健康是构成人类幸福 最重要的成分; 6,忧郁根源于更为内在的体质上,它系于一个人的敏感性和其体力、生命力的 一般关系;天才通常是精神力即敏感性很充沛的人; 7,忧悒而充满忧郁个性的人所遭遇和必须克服的困厄苦难多半是想象的,而欢 乐又漫不经心的人所遭受的困苦都是实在的; 凡事往坏处想的人不容易收到失望 的打击,反之,凡事只见到光明一面的人却又常常不能如愿; 8,美也是健康的事务之一,虽然美只是个人的一种优点,与幸福不构成直接的 关系,但却间接给予他人一种幸福的印象; 9,人类幸福有两种敌人,痛苦和厌倦;我们远离了痛苦则靠近厌倦,远离了厌 倦则又靠近痛苦;生命本身是剧烈地在痛苦和厌倦中摆动; 10,心灵空虚是厌倦的根源;增长自己的心灵财富,厌倦所占的地位就会变小; 11,世上才智有限的人易生厌倦,因为他们的才智不是独立,仅用来做施行意志 力的工具,以满足自己的动机;他们若没有特殊动机,则意志无所求,才智便也 休息了,因为才智和意志都须外物来发动; 12, 闲暇的结果会造成各种可怕的停滞, 那就是厌倦; 为了消除这种可悲的感觉, 平常人用无聊的琐事‘消磨’时光,有才华的人却‘利用’时光; 13,一般说来,人若发觉自己无事可做,必然会替那些剩余的精力,寻找一种适 当的娱乐,可以将此类嗜好,规则的分为三类,分别代表三种基本力量,也就是 合成人类生理组织的三种要素:第一类是满足“生命力”而得的快乐,代表生命 力的有吃喝消化休息和睡眠;第二类是满足“体力”而得

到的快乐,此种快乐可 从散布、奔跑、舞蹈、击剑以及类似的活动中的道;第三类是满足“怡情”而得 到的快乐,诸如在观察、思考、感受、音乐、学习、阅读、发明以及自哲学等中 得到的快乐; 满足“怡情”而得到的快乐的地位, 无疑较其他两种根本快乐要高, 这也是人与禽兽不同的地方; 14,心智的生活非但可以防御“厌倦”,还可避免厌倦的诸多恶果,使我们远离 恶友、危险、不幸、损失和浪费,这些都是把幸福全部寄托于外界的人所必然遭 受的苦恼; 15,一般人厌倦空闲,总要为着什么目的而忙碌,若是连幻想或勉强的目标—— 诸如游戏、消遣和各种嗜好都找不到,闲暇就会成为他们的负担了。没有心灵渴

2

求的一般人的最大苦恼,在于他们缺乏理念,于是为了逃避“厌倦”,需要不断 以现实来弥补空虚的心灵。然而现实总是令人失望和危险的,一旦他们丧失对现 实的兴趣,疲惫便会乘虚而入;理念世界是无限平静的世界,它远离了人世间的 一切忧患和烦扰; 三、财富,或人有些什么 1,人类的需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自然而必须的需要,诸如事物和衣着,这些 易于满足, 匮乏则产生痛苦; 第二类是自然而不必须的要求, 例如某些感官满足, 比较难以满足;第三类是即非自然又非必要的需求,例如对奢侈、挥霍、炫耀以 及光彩的渴望,这种需要如同无底深渊,极难满足; 2,用理性定出财富欲的界限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人们不会对其不希冀的东西有 失落感,同时,另一类人虽然有千百倍的财富,依然为了无法得到他希望得到的 而苦恼; 3,财富如同海水,喝得越多,越是口渴,声名也是如此; 4,人若有一笔颇足自给的财富,便该把这笔财富当作抵御可能遭遇的祸患和不 幸的保障,而不该把这笔财富当作在世上寻欢作乐的许可证,或以为钱财本当如 此花用; 5,人的产业可以包括财富和事业,政治生涯等,但不包括妻儿和朋友; 四、地位,或他人眼中的位置 A,名誉 1,就幸福的观点看,应当制止“荣誉感”的蔓延,自己恰当而正确地考虑及衡 量某些利益的相对价值,从而减轻对他人意见的高度感受性,不管这种意见是诌 媚与否还是会导致痛苦,因他们都会诉诸情绪的; 2,过分重视他人的意见是人人都会犯的错误,它源于人性深处,这种错误在我 们所有行径上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它有害于真正的幸福的事实不容否认;我 们的虚荣弄假、装模作样都是源于担心别人会怎么说的焦虑上;羡慕和仇恨经常 也源于相似的原因; B,骄傲 3,骄傲是一种内在的活动,是人对自己直接的体认;虚荣是人希望自外

在间接 地获得这种体认; 4,具有优秀品格地人,应该好好正视自己的好品格,而不应因为谦虚而变成普 通人的样子;当谦虚成为公认的好德性时,无疑世上的笨人就占了很大的便宜; 5,国家骄傲是骄傲中最廉价的一种,个性比国家性更值得我们重视; 6,人在别人眼中的样子可分为三类:荣誉、身份和名声; C,官位 D,荣誉 7,从客观的一面来说,荣誉是他人对我们的评价和观感;就主观的一面而言, 荣誉感是我们对这种评价及观感的重视; 8,荣誉是一种公认的价值,荣誉感的另一个角度可称呼为羞耻心; 9,人们之所以喜欢别人尊敬自己,不是因为尊敬自身有什么了不起,而是要看 别人对我的尊敬能带来什么好处; 把荣誉的价值看成超过生命自身是夸张过头的 说法; 10,一般人的荣誉之目的在于人能和平的交往,因为我们无条件的尊重别人的权

3

利,我们就值得别人的充分信任; E,名声 11,名身分两种:立功,立言 五、人的本性 1,当与人接触时,不论是什么样的人,都不要根据他的价值和尊严对他做客观 的评价;不要注意他的恶意或狭隘的理解力和荒谬的观念,因为前者容易使你憎 恨他,后者则容易使你轻视他;只有同情怜悯,才是福音所要求的。 2,我们对别人的基本倾向是羡妒还是同情,决定了人类的美德和恶德;这两种 性质产生于人在自己命运和他人名誉之间所做的无可避免德比较; 依这种比较结 果对他个性的影响如何,决定他采取哪一种性质作为自己行动的原则;羡妒在人 和人之间建立一道坚厚的墙,同情则使这道墙变松变薄甚至彻底推倒; 3,人的每一种完美,都与一种本身势将形成的缺点联在一起,反之亦然;如果 我们对某人发生误解,那是因为当我们开始认识他时,把他的缺点和这些缺点联 在一起的完美混在一起了; 4,一个人在一生中应该及早知道,自己所处的世界原是一个伪装的世界,这一 点非常重要;因为,如果不这样的话,就不能忍受许多事情; 5,人是唯一使别人遭受痛苦而不带其他的目的的动物;事实上,在每个人的内 心都藏有一头野兽,只等待机会去咆哮狂怒,想把痛苦加在别人身上; 6,如果嫉妒之产生,只是由于财富、地位或权力,那么这种嫉妒常常可以被一 种自私心理所压倒,这种心理认为只要有机会便有希望从被嫉妒者那里得到帮 助、快乐、支持等,或者以为,和由于自己的人接触,可从起身上反射出来的光 采众得到光荣;相反,如果嫉妒的对象是天赋的才能或个人的优点,如女人的美 丽或男人的智慧,便没有任何安慰或希望; 7,一个人有两种不同的方式感到自身的

存在:一方面,他可以对它具有经验的 知觉,正如它的外在表现一样;另一方面,一个人也可由发掘自己的本性而认识 自己是完全的;

第二部分 劝诫与格言 一、人生基本规则 1,世界不得不呈现的最佳境况是一种远离痛苦的存在——一种宁静的、说的过 去的生活;并且,就我们更有希望实现的事物而言,我们的要求仅限于此。要想 使生活不至于太悲惨,最可靠的办法是不要期望太大的幸福; 2,一个人若能放弃对幸福的要求,除了眼前所能看到事物,别无他求,那么, 他将获得成功;因此,恰当地限定我们对快乐、财产、地位、荣誉等的欲望是适 宜的;因为正是这种欲望和努力——即希望获得幸福、使世界光明灿烂、让生活 充满欢乐——引起了巨大的不幸; 3,我们的整个存在是某种变化无常的、还是不存在为好的东西,而最高的智慧 便是拒绝和否定,因此,对生活中的任何事物都不应抱有过多的期望,既不对世 界上的任何事物倾注其热情,也不会在他的事业遭到挫折时感到过多的悲哀;柏 拉图说,没有一件人间俗事值得我们为他牵肠挂肚; 4,阻止我们按照上述有益观点行事的主要障碍在于世间的虚伪;

4

5,从幸福与否的角度判断一个人的状态,必然需要询问的不是究竟什么使他愉 快,而是什么使他烦恼; 6,应当考虑到生活的幸福不是以财富的丰厚为基础的——为了获得幸福,就不 能要求过多,因为建立在那样一种基础上的幸福最容易遭到破坏;因此把你的种 种要求降至最低可能的限度,将是使你避免极大不幸的最确实可靠的方法; 7,人生中经验、洞见和知识才是真正的、永恒的祝愿,而幸福、愉悦和欢快是 转瞬即逝的、虚幻的;人生的最后果实是经验而不是幸福; 二、了解自己 1,了解自己:需要知道生活中最主要的、最真实的目标是什么,也就是说,为 了得到幸福, 他最需要的是什么, 以及第二位、 第三位的目标是什么; 必须了解, 总体上其天职是什么,应尽的责任是什么,以及与世界的一般关系是什么; 2,理智行为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在现在与将来这两个着眼点之间保持恰当的比 例,以免由于过多地关注其中之一而损害另一个; 3,我们既不应该让未来牵挂而思绪不宁、焦虑企盼,也不应该沉湎于对往事的 追悔惋惜,而应该牢牢记住,唯有现在才是实在的确定的:未来总是无一例外的 使我们希望落空,过去也常与我们曾经预料的相去甚远; 4,我们应当不断记起:今日仅有一次且一去不返,在那些幸福而充满生气的日 子里,我们应当尽情的欣赏和享受,因为他们可能成为我们在悲苦忧愁的时候的

美好回忆; 5,幸福总是有限的:一方面,我们的幸福与我们的视域、工作范围,与我们同 世界的观点谐调相称,并受其制约和界定,这些限定的范围越广,我们的担忧和 焦虑越甚;另一方面,是人的后半生比前半生来得凄凉冷寂(因为视域扩大的缘 故); 6,对外部活动范围的限制有助于幸福的获得,甚至可以说是人类幸福的必然条 件;生活方式的简陋质朴,乃至单一不变,倘若它并不使我们感到厌烦乏味,那 么,还是有益于幸福的; 7,为使我们的生活更富有理智,更细致周密,并且为了从生活中汲取更多的经 验,我们就必须不断地反省生活,即对我们所做的事、所留有的印象和情感进行 概括,然后与我们现在的判断加以比较;每晚入睡前反省白天所做的一切,或者 坚持记日记都是大有裨益的; 8,在幸福的种种要素终,身体健康是首要的,其次便是思想的平静;思想真正 的平静,灵魂深处的安宁以及身体的健康,所有这一切是世间所能给予的最大幸 福,而这一切也只有在独居中才能获得; 9,节省食物是强健身体的手段,舍弃社交是心灵安宁的途径; 10,热爱生活的驱动力在于对死亡的恐惧;社交的驱动力在于对孤独的恐惧;然 而,当社交中的庸俗比孤独给人带来的伤害更大时,毋宁选择孤独; 11,在社交中保持某种孤独的习惯,即学会在人群中保持一定程度的孤傲大有好 处:一方面,既不要拘泥于别人所说的话,也不要立刻和盘托出自己的思想;并 且,不要对他人期望过高——无论是在道德上还是在才智上,而应强调自己与别 人意见的差异,这是实行一种值得赞许的宽容的最佳途径; 12,嫉妒是人的天性,我们应当把它当作幸福生活的大敌——拿自己的命运与别 人的幸运相比,是一种自我折磨,若能避免此种苦行,我们将会满意自己所拥有 的一切;当真正的灾难降临于我们时,最见效的是安慰——对比比我们更为不幸

5

的人; 13,当灾难已经发生,因而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就不应再悔不当初,更不应去想 用这样或那样的方法或许就能避免他, 因为这种反省只能徒增自己的痛苦而使之 无法忍受,这样,你将会变成一个自我折磨者; 14,在所有关乎我们幸福与痛苦的事物中,我们应当注意的是不要受幻想的驱使 去建构那虚无飘渺的空中楼阁;无论是虚构的幸福或是痛苦; 15,我们常常对未来寄与莫大的希冀,预测将来大功告成,并借此驱散心中的忧 郁和苦闷,这是一个引起我们无限遐想的过程,其中不乏幻想错觉,一旦这些美 好的希望被残酷的现实生活所破灭,我们必然陷于绝望之中;然而,如果把可能 发生的

不幸作为反省的主题,则要有益的多:因为,这样做时,我们已为自己提 供了防范的措施, 并且, 如果灾难并未出现, 更是令人喜出望外; 更进一步的说, 偶尔的考虑一下灾难也是有益的;但是,贯彻这一规则时,必须注意不能忽视前 面所说的观点; 16,要尽量避免被个人事务和世俗烦恼所纠缠而不能自拔,从而排斥更有价值的 事物;所以,自制是很有意义的; 17,我们必须限定我们的希冀,抑止我们的欲望,缓解我们的愤怒,并且,要永 远记住,个人所能得到的仅是他应具有的东西的极少的部分,另一方面,每个人 在其一生中都必然遭受若干次灾难的折磨,总之:我们必须忍耐和克制; 18,生命在于运动,每个人都必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19,应当避免受想象力幽灵的影响,一个人不应该让自己受当下印象的驾驭,或 者受外部现象的支配;如果凭借单纯的思想劳作不能抵制某些外在影响,则最好 的办法是以相反的影响来抵消他; 20,健康是构成幸福的最重要因素,一方面,可以借一切适合的方法训练体力, 另一方面,应当注意尽可能不要使神经过于疲惫; 三、了解他人 1,一个人应当随时准备做并且也能够做到的两件事情:防患于未然和豁达大度, 前者使其避免损失和伤害,后者使其避开冲突和争吵; 2,如果你必须生活于他人之中,就必须允许每个人都拥有按其特征生存的权利, 应当宽以待人; 3,人不可能目测自己的身高;你不可能从别人身上看到比自己更多的东西,同 样,与他人的交往涉及到将水准降至同等的问题,一个人所具有但不为其他人所 同时具有的素质在他们碰到一起时就不会起作用;当一个人为其同伴作出牺牲 时,这种自我牺牲并不能博得其他人的赞赏; 4,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的观察力完全支配了他们的思考力; 5,一个人既想感受到别人的尊重同时又从这同一个人那里体验到挚爱是十分困 难的; 6,谬误最终将被真理所取代,然而你必须要有极大的耐心; 7,对任何人都不要过于溺爱和仁慈,在与他人交往中,唯一能够达到超然境地 的方法是让人们了解到你是独立于他们的; 让你熟识的每一个人经常感到没有他 们你也能生活的非常好,这种做法是可取的,它将会使友谊更加牢不可破; 8,在任何情况下,你都不要对一个新近结识的人给予过高的赞誉,否则,你很 可能会大失所望,并且,你会因此而惭愧甚至受到某种伤害; 9,倘若我们与之交往或必须与之交往的人何人表现出令人不快或令人厌恶的品

6

质, 那我们就必须考虑这个人是否值得我们容忍其品质经常地或以更恶劣的形式 表现

出来并与之保持往来; 10,与一个你已绝交的朋友重修旧好实际上是一种懦弱的表现; 11,没有人能够完全为所欲为,我行我素,每个人都要受某个先定规划的指导, 并遵循一定的普遍规则;但,如果过分循规蹈矩,则会在这个人的天性中硬塞入 某种非自然、非固有的东西,使得他的品性成为虚伪的习性,是经过理性的雕饰 逐渐形成的,并且,本性是难以压抑的,如果你驱逐它,他将不顾一切的回归再 现;一个人不可能长期伪装自己,因为本性将重申其欲求; 12,诚挚的敬意和真正的友谊也可能出现虚假的替代物,有时我们以为得到了友 谊和尊重,其实只是某种假相; 13,真诚坦率的友谊是以一种对他人的幸福和痛苦所表示的强烈同情心为前提 的,这种同情本质上是纯粹客观的,毫无私心的,这反过来又意味着自我与友谊 对象之间的一种绝对的同一性; 人的本性中这种自我中心主义强烈对抗着诸如此 类的同情心,以至于很难说是否存在真正的友谊; 14,一个试图凭借其才华和精明跻身于社会名流之列的人,必定是个未经世故的 人; 炫耀自己的才华, 卖弄自己的精明, 只不过旁敲侧击地嘲笑别人愚钝和无能; 如果让某个人看到你的才智绝对地优越于他,或者让其他人看到这一点,是极轻 率鲁莽的; 15,我们对他人的信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懒惰自私和空虚; 16,不要反驳任何人的意见,你也决不会让他反对自己所相信的事——尽管它是 最荒谬不经的; 17,不要试图纠正别人在谈话中的错误,无论你的用意如何善良;因为这样做极 容易冒犯他人,并且,即是不可能得罪人,想要纠正其错误也是难乎其难; 18,假如你偶然听到两个人的交谈,并且为他们荒谬的评论感到恼火,你就应当 想象自己正在听一出喜剧中的两个傻瓜的对话; 19,不要自我炫耀;因为尽管可能做的十分隐蔽巧妙,人们也极可能认为他纯粹 出于虚荣心而夸奖自己, 并且还会认为他居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径多么像一个 十足的大傻瓜; 20,你应当对个人的隐私保密,在这方面,对你的熟人,也只能让他们知道他们 所看到的东西; 21,一般来说,沉默寡言要比高谈阔论更能显示你的聪明才智,沉默是老成持重 的表现,而多言则给人以空虚自负之感;但是,人们往往更愿意享受畅言带来的 瞬间满足,而不愿意选择沉默所致的恒常裨益; 22,如果可能,任何人都不应当感到仇恨和憎恶,仔细观察并记住一个人的行为 方式,以便衡量评判其价值,但是,不要忽略这个事实,即品性是难以改变的; 应提防那些不明智的亲密和愚蠢的友好可能造成的后果; 23,既不

屈从于爱也不屈从于恨,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信; 24,说话模棱两可是精明人处世所惯用的计谋; 评论 (0) | 固定链接 | 发表于 19:28

7

本文由第一文库网(www.)首发,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原创文章定制写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