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资本寒冬下,“小米们”扎堆上市,稳如华为者不多了

 观道者 2018-07-29

全球EMBA俱乐

“小米5年内没有上市计划”。


3年前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雷军曾如此表态。

 

但是,计划终究赶不上变化。距离不上市的“5年计划”还有一年多的时间,“雷布斯”就迫不及待地在港交所敲了钟。

 

2018年7月9日,小米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登录香港资本市场。

热闹还得大家来凑。

 

7月12日,包括映客、齐家网等在内的8家内陆企业同时在港交所敲4个铜锣,揭开了中国科技公司扎堆赴港上市的序幕。


为何此次内陆企业“赶集式”上市盛况空前?要回答这个问题,小米突然上市的原因或许是一个极好的入口。

 

骑虎难下的“雷锋”

 

在大多数国人心目中,小米就是高性价比手机的代名词。

 

关于小米性价比路线的最佳诠释,莫过于雷军在小米6X的发布会上的一番豪言:小米硬件综合净利润率永远不会超过5%,如有超出,将把超出部分全部返回给用户

 

此般豪言壮语一出,雷军在消费者心中的“雷锋”形象倒是立起来了。然而残酷的现状却让这位“雷锋”有些骑虎难下。

 

在当下的手机市场环境中,假如把高性价比换成另外一个词,便是“低端”。国内低端手机市场早已是一片红海,众手机厂商在低端市场的竞争趋势,可以用惨烈来形容。作为低端手机市场开拓者的小米,已毫无明显的竞争优势可言。

 

2015年双十一中的“华米之争”为例。当初,红米手机推出之初,就以低价吸引了众多消费者,并在出货量上胜了华为一筹。然而,小米的出货量高则高矣,华为的整体销售额还是高出了小米。


接下来,华为凭借高端机型的发展和出新,仅用一年时间就在出货量上反超了小米,稳坐国内市场的头把交椅,小米则在竞争中掉至第五。

 

可见,低端手机市场虽然有利于扩大品牌市场份额,但有限的品牌溢价空间导致其盈利空间也极为有限。利润空间有限,资金不足,进而导致研发和产能的不足,这一直以来都是小米的最大痛点。

 

阶段性抢购、市场无货等一系列“供货难”问题的出现,成了小米每次上新的常态。外界一度认为,小米是在反复炒“饥饿营销”这锅冷饭,但看似套路的背后实则是产能的不足。


缺乏自家工厂的小米在手机元器件上只能依赖于其他供货商和代工厂。但在多家企业的抢货大潮中,小米并没有过硬的实力去抢占第一货源,导致了多款新机的发布一再延期。

 

因此,于此时的小米而言,资金的支持无疑是未来发展的基础和保障。而上市,就是眼下一个绝好的融资机会。

 

资本寒冬之时的方便之门

 

受新经济浪潮的影响,香港资本市场监管层着力于加速上市机制改革,迎来了香港资本市场25年来最大的改革。4月30日,港交所正式宣布新订的《上市规则》条文生效,允许“同股不同权”的新型及创新产业公司赴港上市。


“同股不同权”既是此次改革的最大亮点,也是小米上市的一大重要原因。

 

对于许多像小米这样的互联网新经济企业来说,多轮融资是必不可少的,但融资成功就意味着会引入多个财务投资者,创始人手中的股权就会被大幅稀释。一旦在同股同权的政策背景下上市,可能引起创始人和投资者对企业掌控权的争夺,造成大权旁落的后果。

 

但得益于”同股不同权”的新政,招股书显示,在小米的股权架构中,只有雷军和林斌二人持有A类股。虽然雷军的总持股量仅占已发行股本的29.4%,但却拥有约54.74%的表决权。

 

这样一来,在利用股权融资的同时,超过半数的表决权又保障了雷军对公司的自治管理权及创始团队的公司话语权。

 

你方唱罢我登场,自小米上市后,内陆互联网企业接二连三地放出上市消息。从此次的港股上市潮来看,整个互联网行业可能存在着不少的“小米们”。

 

对于当前的互联网行业而言,互联网人口红利的即将消失给企业们亮起了值得警惕的信号灯。

 

过去的二十年是互联网的“黄金时代”,见证了中国互联网行业的蓬勃发展。作为一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兴科技,一时之间,“互联网”被贴上了稳赚不赔的标签。尤其在2010年,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催生出了一大批新公司,每个人都想在大热的互联网行业里分到一杯羹。

 

在市场驱动发展的初级阶段,凭借中国人口基数大的优势,人口红利快速释放,不少互联网企业轻轻松松也能捞金成功。但当市场红利吃完的时候,互联网企业该怎么做下一块蛋糕呢?

 

随着互联网流量的持续高速扩张,2017年,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已达12.3亿人次。网民人数的见顶意味着过去“走流量”的老套路已经行不通了。

 

从早前的小灵通到现在“衣食住行,一机搞定”的智能手机,离不开手机的生活也在预示着我们,智能手机行业已将人口这块蛋糕分完了。由于智能手机的高度同质化和耐用度的不断提高,智能手机的国内市场已趋于饱和。数据显示,今年1—3月,中国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滑27%,而事实上这已经是自2017年首次下跌以来连续十二个月的下跌了。


要想在凛冬中生存下来,在开拓国外市场这片蓝海的同时,聚焦技术红利,激发用户换机需求也许是最佳策略。

 

渡过了简单模式的摸索前期,互联网行业已进入创新驱动发展阶段,迎来了互联网的“大航海时代”。如何能在市场上活下来,活得好?企业们纷纷求变,开始多线作战。美团和滴滴砸钱开拓新领域、互攻对方主战场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美团在吃下大众点评后,并不甘心只做一个佛系吃货。作为在线外卖的老大哥,去年4月,美团抱着“只是试试”的心态,进军网约车行业;与此同时,今年4月,滴滴也转向挺进外卖圈,朝外卖市场稳步进攻。


进军新领域的开疆拓土势必伴随着一路烧钱。算上今年4月一笔55亿的融资,滴滴五年融资16轮,融资总额已超200亿美元;一旁,美团也有上市动作,预计今年9月于港上市。

 

在巨大的竞争压力下,互联网企业的每次成长都少不了要烧钱。但大家似乎没有要停下的意思,哪怕是流血也要融资再投入。毕竟,在市场上,活下来是最重要的。

 

然而,2018年国内融资市场的环境却不容乐观。汉能资本创始人陈宏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今年第二季度与去年同期相比,融资量跌了80%

 

在当前形势下,内陆市场还有多少钱去给中国的互联网公司烧,是个大问题。

 

资本寒冬来临,恰逢港交所方便之门打开,这才有了内陆互联网公司赶集式上市的奇景。

不上市才是华为的最优选


资本寒冬下,内陆最稳如泰山的互联网民企,非华为莫属。究其原因,其实很简单。就三个字,不差钱


华为内部经营健康稳定,拥有充足的资金流。据数据显示,2017年,华为实现全球销售收入6036亿元,同比增长15.7%,经营活动现金流高达963 亿元,同比增长了95.7%。从发展趋势来看,华为整体业绩实现了稳步的增长。

 

同样,华为不缺融资手段。相较于一般上市公司而言,它具有更多样更强势的融资途径。除了企业内部通过虚拟股的形式向员工融资以外,很多银行也是“追”着华为求合作。2015年,来自五大洲的25家银行纷纷向华为贷款,华为成功发行了5年期15亿美元的全球银团贷款。

 

从客观因素来看,华为内部复杂的股权结构也会成为上市路上的拦路虎。与其它企业不同,华为是一家以员工持股为主的企业,员工享有分红权。华为2016年报显示,在18万员工中,参与持股计划的员工已达到8万名,而任正非本人的总出资仅相当于公司总股本的1.4%

 

要是走上市这条路,就得收回员工手里的股份,重新调整公司结构。这样不仅会打破任正非与员工“分担责任、分享利益”的管理模式,也将带来内部改革成本过大的问题。

 

华为坚持不上市,任正非的经营理念也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如果上市,‘股东们’看着股市那儿可赚几十亿元、几百亿元,逼我们横向发展,我们就攻不进‘无人区’了。”

 

此外,上市还将意味着企业将受到更多的监督和约束,许多信息将由此而更加透明化。对于华为而言,这未必是其期待的结果。


荐文:翟丽影 | 阁莱帝斯指纹锁

↓↓多多留言互动的人会变得更智慧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