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失落王国——山西霸国

 wxyziq 2018-07-29

  2007年,在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县大河口村,一个墓葬群的发现轰动了考古界:史籍中没有丝毫印迹的西周封国--霸国浮出水面。此前没有人知道,中国历史上还有一个霸国,因为浩瀚的史书中没有留下关于它的只言片语。这个神秘的国家如何能够隐藏了近3000年而无人知晓?

  当年9月,在大河口村北高地2号墓中一个铜甗的内壁残片上,考古人员最先发现了青铜器铭文,内容是“唯正月初吉?伯作宝甗”,“伯”字前面的一个字,大家都不认识。又在一件大鼎的内壁发现了铸刻得很浅的‘伯作宝鼎’铭文,由此可知,墓主人是伯一级的贵族,即国君或族长。


  之后在一个出土的铜簋的盖子内发现了铸造有“霸仲作旅彝”字样的铭文,后来查到“霸”字下部的写法与铜甗上的那个释读不出来的字十分相似,遂推断铜甗上的字应为“霸伯”。

从目前考古发掘情况来看,霸伯墓葬可以确定有6座。虽然霸国不如晋国强大,但墓葬中的满满当当的随葬器物显示,霸国国君并不是一般的普通贵族。

  西周早中期是霸国的兴盛时期,那时霸国国力强盛,霸伯也威风一时,西周中后期霸国开始衰落,春秋早期被晋国兼并。霸国辉煌过数十年甚至更长时间,霸国国君曾经也是一代雄主。

  这叫霸伯罍,盛酒器。器口内壁有铭文“霸伯作宝尊”。

  “霸”就是霸伯的国族名,“霸伯”为“霸”国的国君。带“霸”字铭文的青铜器不仅见于以往的古文字著作中,如《殷周金文集成》中著录有“霸姞作宝尊彝”鼎和簋,而且也见于过去发掘的墓地中,如在山西省曲沃县西周晋国曲村墓地就出土了一件“霸伯作宝尊彝”铜簋。这意味着,大河口墓地为之前在其他各处发现的“霸”器找到了真正的归宿。大量带“霸”字铭文的青铜器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一个史书阙载的古国--霸国的存在,随之出土的丰富的文物展示出了霸国独具特色的文化。


  这件青铜器叫”铜豆“,内壁有铭文”霸伯作太庙宝尊彝……”。



  尚盂,是盛水器或盛食器。它的内壁有一篇116字的铭文,其中有“唯三月,王使伯考篾尚历……霸伯拜、稽首,对扬王休,用作宝盂,孙子子其万年永宝”。意思是伯考代表周王来霸国赏赐和勉励霸伯,霸伯回赠伯考和周王礼物。


  这是个铜人顶盘(灯),这件铜人形灯,与战国时期的豆形灯形态如出一辙,应当是战国灯具的源头。据考古资料所看,此灯很可能是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青铜灯。


  在霸国“出土”的故事中,最具传奇色彩的莫过于燕国公主远嫁霸国国君的故事。

  那个年代,迎娶异姓女子为妻,一是为了联合疏远的异姓成为姻亲,一是实行同姓不婚的需要。同姓不婚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女子远嫁。燕国公主远嫁霸国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的。

燕侯旨作姑妹宝尊

  燕国公主出嫁霸国的文物是这方燕侯旨卣。青铜卣的盖内面和器底内面都铸有一篇铭文,内容是“燕侯旨作姑妹宝尊彝”,“姑妹”是小姑姑的意思,指的就是燕国公主。这是燕侯旨给他的小姑姑燕国公主制作的器物。虽然史料中对燕侯的小姑姑这次出嫁没有记载,但与燕国公主相关的器物在千里之外的山西大河口墓地,只有出嫁到霸国的一种可能,这件青铜卣揭开了燕霸两国联姻的历史。


  出土时这件卣内放着一套七件酒器,一件斗、一件单耳罐和大小不同的五件觯。展厅里,它们就摆在青铜卣的旁边--小巧雅致,似乎在用娇小的体型告诉世人,自己的主人是公主。

  看这个盛酒的小斗是多么精致小巧。


  这件青铜器叫貘耳提梁卣,还没有打开盖子,但是通过X光知道,里面有两件觯和四件不明器物。


  这个叫铜“旨”爵,其中一个柱面有铭文“旨作”,后腹部有铭文“父辛爵世”。

  

  这个叫“金璜”,是礼器中的贵重者,此金柄形器,黄金含量达到87%。


  二连璜组玉佩,此玉佩共四十件,包括玉堵头1件,大小相同的玉璜2件,小蚕蛹11件,余为红玛瑙和绿松石管。西周时期,组玉佩在制服和礼制中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权贵身份的象征。《诗经》中说“玉佩将将”,就是走起路来玉器相撞,发出铿锵之声,从而显现出佩戴者的身份。同时倾听玉声,联想玉德,提醒自己恪守礼制。


  祭祀是国之大事,霸伯把报答祖先父母之恩德、感谢天地自然之恩惠作为祭祀的目的,并将之与战争一起列为国家的大事,这不仅成为了霸国人遵守的道德准则,而且上升为国家制度。

 

  这叫“凤鸟纹樽”。樽外壁上几只凤鸟图案,栩栩如生。


  这个是圆涡纹罍,是大型的盛酒器,也可盛水,在青铜礼器中占有重要地位。《周礼·春官》载:“凡祭祀……用大罍”。罍起源于商代晚期,流行于西周和春秋。


  斜线纹鬲,炊煮器具。

  

  礼器中的酒器,又分为盛酒器和饮酒器两大类。盛酒器主要有尊、罍、卣、壶、缶等。霸伯用尊盛酒,卿大夫用方壶,未取得爵位的士用圆壶。饮酒器有爵、觯、觚、觥等。爵的容量为一升酒,觚为二升,觥为三升。觥在饮酒器中容量最大,所以在君臣宴饮等场合,常常用作罚酒之器。

  宴饮时,先要将牛、羊、猪等在镬中煮熟,然后用匕取出来,放入鼎内,调和入味。鼎不是食器,食用之前,要再次将肉从鼎中取出,放在俎上,然后在陈列在食案上。盛食器还有簋、笾、豆。簋是盛稻粱的圆形器皿,有盖。笾是盛肉干、果实等干燥的食物的,豆则是盛腌渍的蔬菜、肉酱等有汁的食物用的。


  这个是四足盉,温酒的器具,一般都是三条腿,这个盉却是四条腿。



  这个是兽面纹甗,炊煮器,中间有篦子。

  内壁还有铭文,看不清楚是什么内容。


  这个是瓦楞文匜,注水器,与盘配合使用。商周时期宴饮时,饭食前后沃盥之用。


  这个是方座铃簋,盛稻粱等食物的器物。


  “鸟形盉”最吸引观众驻足观赏。整个盉被做成了一只昂首展翅的小鸟,造型奇特。盉,主要用于祭祀或宴饮活动中浇水洗手。


  这个鸟形盉盖内还有8行51字,自名为“盉”。对于鸟形盉铭文的释读目前尚不统一,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教授李学勤的释读如下:乞立誓,说“我所作谋议如果不合君命,而是我自己私行策划,就受鞭刑”。乞亲自乘有车蔽的传车前往各地,重复所立誓言,说“我已立誓要上合君命,假如我违反誓辞,便应该遭到流弃,使君命仍得执行”。乞因此铸造盘盉,传于子孙使用。

  盉多与盘配合,在祭祀或宴饮活动中浇水洗手。这座墓中恰好出土了一件铜盘与这件鸟形盉相配,可惜已残。

  这个是兽面纹圆鼎,器壁有铭文:“伯作宝尊彝”。


  这个叫“內父丁”爵,鋬后器腹外壁有铭文“內父丁”,为温酒或饮酒器。夏商两周时期较盛行的爵位之爵,即由此而来。

 

  即使是这么一个被人遗忘的失落古国,仍让人见识到远古先人的智慧。在这么多青铜器的余光中,又让我们看到了礼制统一中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