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父母懂得让孩子犯错

 GPF生活教育 2018-07-30

很多父母忘了让孩子选择

现在很多父母,特别是当妈的特别操心。

父母总觉得孩子没有判断能力,喜欢替孩子做选择,父母总想为孩子做一个最好的选择,让他们少走一点弯路。

但他们不知道,自己的爱和保护斩断了孩子的后路。

今天,你能帮她选一根铅笔、一块橡皮,可日后的人生路上,父母能帮孩子做多少决定?

世界里最简单、最普遍的东西往往是最容易被人忽略的。

就像父母只看到自己的爱让孩子越来越顺利,却看不见孩子正在一步步失去选择的能力。

人们常说,选择比努力重要。而父母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教会了孩子一路努力前行,却让他们忘记了怎么样选择自己的路。

成绩与品格,哪个更重要?

教育专家曾总结亲子关系的三种主要类型,分别是控制型、溺爱娇惯型、有条件的放任型。

“有条件的放任”指的是家长特别关注学习成绩,如果学习好,其他都可以不用管,这种情况以往也不鲜见。

2017年,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长杨雄主持了一项针对8000名上海家长的问卷调查,经过与十年前的监测结果对比发现:

目前,家庭中亲子互动获得极大改善,家长更倾向于平等对待孩子,学习、做人、交友是亲子交流的主要内容,做人和品行占比很大。

但是,该研究同时表明,人们在评价指标上依然把学习成绩摆在第一位,而培养出孩子的素质和品格被忽视。

“别人家的孩子”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家庭教育方式,而这所谓的成功,只是虚荣心作祟。

成功的标准从未统一,好学校也会出来品行不端的人,所谓家长为孩子的前程铺路,不一定能促使孩子成就未来。

杨雄反问:“孩子品格优秀、成绩不尽如人意,大众会认为这样的家庭教育成功吗?”

过度的保护,往往断了孩子的路

前段时间,一封儿子“控诉”父母的万言书在网络上引起热议,过度保护成为这份控诉书的主要内容。

孩子的独立性与父母的支配欲就是矛盾体,中国的父母控制和支配孩子的欲望往往过于强烈,父母往往是难以改变的一方,因为他们是家庭关系的建构者和主导方。

很多孩子都已是成年人了,却仍旧在被父母隐形控制,那么孩子究竟何时才会成长呢?

孩子是“即我非我”的独立个体

1919年,鲁迅先生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

其中谈到家庭改革提到:“子女是即我非我的人”,教育孩子应该做到“应该健全的产生,尽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

家庭教育也是在教育家长,是家长自我修养的过程,家长们必须要让孩子尽早摆脱家庭“保护伞”。

比起不让孩子选择,我们更应该教会孩子如何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熊猫啃书观点:

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遗产不是存折和房产,而是教会他们如何独立生活,去学习,去探索。

尝试必然带来风险,谁也无法确定,今天的决定会给明天带来怎样的影响。

很多父母担心孩子走错路,所以小心谨慎、步步为营,但过度的保护往往断了孩子的后路。

有句话说得好,不要对一个人太好,谁也不能为谁一辈子负责。这句话放在父母和孩子之间同样适用。

好的父母懂得让孩子犯错。在孩子可以犯错的年纪,在一些可以犯错的事上,让孩子学会自己选择,才是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爱。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