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周一例

 昵称50528540 2018-07-31
01

临床资料

91岁,男性。反复发作左侧肢体麻木、无力1天来诊,发作每次持续10余分钟,入院当天共发作3次,发作间期正常。诱因及缓解因素不详。不伴头痛、头晕、意识障碍等。既往心房纤颤10余年,未予治疗。

入院后查体:反应略差。MMSE18分。无其他阳性体征。化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肝炎五项、叶酸正常;低密度脂蛋白偏高。心电图:心房纤颤,超声心动:双房大,二、三尖瓣反流,左室壁向心性厚,主动脉钙化、升主动脉增宽、主动脉瓣少量返流,主动脉硬化。头部CT见图1,次日完善头部MRI见图2-6。


图1 头CT显示右侧额叶高密度改变,右侧额顶叶线状稍高密度改变


图2 T1 显示右侧额顶叶脑沟线状高信号改变


图3 T2显示相应位置线状高信号改变


图4 FLAIR显示相应位置线状高信号改变


图5 DWI显示右侧额顶叶脑沟线状低信号改变,周围皮层高信号改变。


图6 SWI显示右侧额顶叶线状低信号改变,提示为凸面SAH;左侧额叶、额顶叶及右侧额叶(箭头所指)线状高信号周围伴低信号带改变,提示为皮层铁质沉积;右侧额叶靠近中线处病灶呈低信号改变,提示为钙化。

02

病例分析

定位诊断:一侧肢体麻木、无力,考虑颅内病变。影像学显示为额顶叶皮层。
定性诊断:头部CT 为高密度改变,所以考虑脑出血可能性大,即大脑凸面SAH。头部MRI ,尤其是SWI序列支持上述诊断。在头部MRI SWI序列上,左侧额叶脑沟中可见皮层表面铁质沉积(Cortical superficial siderosis,cSS)。结合临床智能量表筛查结果,考虑患者可能存在淀粉样脑血管病。
最后诊断考虑:1.短暂局灶神经功能障碍发作,即淀粉样发作 2.大脑凸面蛛网膜下腔出血 3.脑表面铁质沉积症 4.脑淀粉样变(CAA),临床可能5.老年性痴呆?6.心房纤颤 7.高脂血症。
短暂局灶神经功能障碍发作(Transient focal neurological episodes ,TFNE)由大脑凸面SAH或铁质沉积引起,该发作提示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危险性非常高。表现为反复、刻板发作,可为逐渐扩散的感觉障碍(spreading paresthesias ),视觉症状,局灶无力发作和语言障碍;持续数分钟,小于30分钟。发作基本分两种:阳性症状( negative symptoms,如偏瘫和语言障碍)和阴性症状( positive symptoms) ,还有不典型症状。避免抗栓治疗。鉴别诊断包括TIA、局灶性癫痫、发作性肌张力障碍、MS发作性症状、偏头痛、周围神经压迫和精神心理等。

脑表面铁质沉积症(superficial siderosis):“Siderosis”来源于希腊语“sideros(铁)”,指含铁物质沉积于机体组织。中枢神经系统(CNS)表面铁质沉积指血液降解产物-含铁血黄素呈线样沉积在蛛网膜下腔、软脑膜、大脑、小脑皮层、脊髓表面。许多年来,表面铁质沉积只能是尸检诊断;近年磁敏感MRI技术可以在体诊断,在T2*-GRE及其敏感序列上表现为脑和脊髓表面低信号环(黑环)。


CNS表面铁质沉积分两种,病理基础和临床表现不同。


1908年首先由Hamill描述经典的CNS表面铁质沉积;主要累及幕下结构和脊髓,典型表现为感音性耳聋、小脑性共济失调和锥体束征,主要病因考虑为慢性间断性或持续小量蛛网膜下腔出血,但仅有50%患者的病因能够明确(CNS肿瘤、脑外伤病史、头或脊髓手术病史)。

 

幕上结构和大脑半球凸面的铁质沉积,称为皮层表面铁质沉积(‘cortical’ superficial siderosis,cSS)(Linn et al, 2008),老年人主要见于CAA。cSS影像改变为T2*-GRE 或SWI:皮层表面或/和蛛网膜下腔内边界清晰、线状、沿脑沟分布低密度,幕下结构(脑干、小脑和脊髓)没有铁质沉积,除外静脉、血管内血栓形成、梗死后出血和钙化。


(张俊杰 编辑)


参考文献目录略,如需要请按以下方式联系并写明您的邮箱。

联系方式:

微信号:sy-wangyujie

邮箱:wangyujie196508@163.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