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场发生在武威的——文化大争抢

 若悟369 2018-07-31

在河西走廊东端的武威市,有一座著名的寺庙——鸠摩罗什寺,始建于东晋南北朝时期,至今已有1600年的历史。

一场发生在武威的——文化大争抢

鸠摩罗什寺

不少外地人到武威来旅游,都只是把这里当做一个景点—— 一个弘扬佛法的古寺来看,而对这位寺庙的主人——鸠摩罗什的故事却知之不多。

殊不知正因为这位鸠摩罗什——准确地说是,为了得到这位鸠摩罗什,曾发生过两场激烈的战争,交战共涉及到三个国家。而鸠摩罗什之所以能在武威停留多年,则完全是战争争抢的结果,换句话说,是其中一场战争的“战利品”。

人们习惯把古时的武威称作凉州,那么下面我也不妨以凉州来称谓。

在凉州,比中原文化更瞩目的是佛教文化

一场发生在武威的——文化大争抢

佛教在凉州发生的故事非常多,最精彩的故事主要发生在公元前四世纪到五世纪。那时中国北部境内正处于“五胡十六国”时期,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阶段。

先是一个叫苻坚的人发起了一场文化大争抢。

一场发生在武威的——文化大争抢

苻坚,氐族人,他是十六国时期前秦的国君。在他夺得了政权以后的十几年里,前秦国内相对安定,呈现一派“小康”气象。在此基础上,前秦势力逐渐强大。苻坚集中氐族武装力量,开始了统一黄河流域的征战。至公元376年前奏统一了整个北方,与东晋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

苻坚崇尚儒学,注重教育,奖励文教。他相信前秦强大的军队足以摧毁江南的政权,他要统一中国,但同时他也认识到单靠武力是不能折服汉人的,起码不能持久。他需要这样一个人,他能够运用高超的智慧,或者说运用文化的力量,来降服江南的名仕和儒生,同时震慑北方其他民族。也就是说,他需要一个精神领袖。

于是,在南征北战中,苻坚恭恭敬敬地请了当时非常有名的僧人道安,作为自己的精神文化导师。

一场发生在武威的——文化大争抢

南北朝时高僧道安

但是道安在给苻坚讲了几次课后,就告诉他,自己的学问还不够,真正懂得大乘佛教教理的叫鸠摩罗什,你应该向他求教。

苻坚看了一眼这位已经70高龄的大学者道安,心想让这么一位老人钦佩的人,应该是多大年纪啊?就问,鸠摩罗什多大年岁了,道安回答,30多岁。

这让苻坚大吃一惊,再问,他在哪里?道安说,在龟兹。

龟兹,就是现在新疆库车。对定都长安的苻坚来说,那是远在天边了。

一场发生在武威的——文化大争抢

但苻坚一想,再远也要把这位让古稀大学者推崇的人请来。但是当时所谓的请,其实就是抢,而且抢不是一般的抢,因为苻坚打听到了鸠摩罗什的母亲是龟兹国王的妹妹,而且,许多国家都曾邀请他去做国师,都被他拒绝了,现在他是龟兹国王的国师。

这样的一个皇家要人,派几个黑衣侠客,怎么可能抢得过来呢?唯一的办法就是发动一场战争,派出一支庞大的军队去打龟兹,然后抢人。

苻坚下的决心很大,他派出吕光将军作为这场抢人远征大战的司令。终于在公元382年,吕光赢得了战争,抢到了鸠摩罗什。

一场发生在武威的——文化大争抢

吕光准备把他送到都城长安,但路程确实太远了,走了一半才到河西走廊。

在那里吕光听到了一个惊人的消息,派他出来抢人的国君苻坚已经下台了。

苻坚先是惨败于著名的淝水之战,然后又被部落里的人杀掉了。苻坚想,既然这样,我们还回长安干什么。于是就带领军队进驻凉州城,住了下来。并在这里建立了后凉国。吕光,就做起了后凉的统治者。

一场发生在武威的——文化大争抢

那么被他抢来的鸠摩罗什该如何处置呢?吕光对他的学问并不太懂,但他知道这是人人争抢的宝贝,必须严加看守。

于是城中的人们时常会看到一个奇怪的情景:一个西域相貌的僧人,不管走到哪里,身边总围绕着几个士兵。这个人,就是鸠摩罗什。这些士兵不是他的手下,而是负责监管他的。

一场发生在武威的——文化大争抢

就这样,鸠摩罗什在凉州,在严密的看守下,居然住了整整十七年。

一场发生在武威的——文化大争抢

据说在现在的新疆库车,有一些当地的老人,仍然记得一个古老的名字——库马拉姬瓦,这个名字在汉语典籍中被译为鸠摩罗什

一场发生在武威的——文化大争抢

鸠摩罗什的父亲来自印度,带有婆罗门的姓氏——库马拉,母亲姬瓦是龟兹的公主。鸠摩罗什7岁时随笃信佛教的母亲一同出家。他生来聪慧,年少精进,又博闻强记,12岁便可以开坛讲法了。

一场发生在武威的——文化大争抢

他曾游学天竺诸国,遍访名师大德,深究妙义。不到20岁,就已经成为西域大乘佛教的领袖,人们竞相传颂智者的思想,贵族们拜服在地,让他从身体上走过而上讲坛,以此为莫大荣幸。他在龟兹及至整个西域,都是最高等级的佛学家。

一场发生在武威的——文化大争抢

这么一位大学者滞留凉州十七年,可且没有自由,像被囚禁在笼中的鸟儿,那么,他能做什么呢?

鸠摩罗什起初也时常感到前路渺茫,但他终究没有让自己沉沦,他除了继续精研佛理外,还在汉语学习上下了极大的功夫,同时,他把传法的宏愿从身边人开始做起,他想,多让一个人领悟佛法,脱离苦海,就是多做了一件功德。

一场发生在武威的——文化大争抢

离鸠摩罗什最近的人,就是吕光派到他身边看守他的那些士兵,他们来自中国很多地方,汉语发音五花八门,鸠摩罗什就顺便学习了汉语的很多方言。

十七年的时间,已经使鸠摩罗什成了一位精通汉文的语言学家,这为他后来在长安主持翻译工作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也就是说,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译经大师,是在河西走廊的土地上悄然成长起来的。

一场发生在武威的——文化大争抢

说到他到长安主持翻译工作,那就得说第二场文化争抢大战了。

新的后秦君主姚兴,突然想到前辈有一个稀世宝贝遗落在凉州了,就下决心要抢回来。凉州怎么肯放呢?为此,姚兴居然派出10万雄师讨伐凉州。结果,公元401年,鸠摩罗什终于被姚兴抢到了长安。

就这样,同样是由长安出发的争抢,第一次抢,鸠摩罗什还很年轻,但当他真的到达长安时,已经58岁了,这条争抢的道路何等的漫长。

一场发生在武威的——文化大争抢

现在想想,为了得到一位文化人、哲学家、翻译家,居然一次次派出雄兵长途跋涉,去用武力争抢,这样的事情听起来好像有点荒唐,却让人感到无比骄傲,这样尊重文化的中国一定孕育着一个伟大时代,果然,统一的隋唐时代出现了。当然,这是后话。

此时的长安,沉睡了两百多年的梵文佛经和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译经场,在等待着他。

一场发生在武威的——文化大争抢

鸠摩罗什,这位历经沧桑、学贯中西的西域高僧,用他那流畅优美的汉语言表达、和独创的佛经文体,将传世千年的佛学经卷,深邃而悠扬地呈献给了中原这片土地,使佛教真正在中原大地上落地生根。

鸠摩罗什也因此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位与唐代的玄奘齐名的大翻译家,他的译经几乎触及佛教浩繁经文的各个方面,他的译著,大部分成为中国佛教各宗派立宗的经典依据,甚至玄奘的很多翻译还要运用他的经典译法。我们都知道的名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出自鸠摩罗什翻译的《心经》。

这位西来的高僧,通过对语言的卓越理解,将印度佛经化作优美的汉语经典,1600多年来没人去增减或改变一个字。他翻译的虽然是佛经典籍,但他的影响却超出了佛教的范围,烦恼、苦海、未来、心田、爱河......这些最初由鸠摩罗什创造出来的汉语词汇,今天已经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丰富着我们的精神世界。

一场发生在武威的——文化大争抢

一千多年来,人们曾经用不同的词汇描述他:贵族、舍利弗转世、精神领袖、囚徒、神僧、魔术师、翻译家......

他被人敬仰,也被人怀念!

一场发生在武威的——文化大争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