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厥证之气厥的治疗经验

 鉴益堂 2018-08-02

厥证是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厥冷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轻者昏厥时间较短,自会逐渐苏醒,清醒后无偏瘫、失语、口眼歪斜等后遗症,发病严重的,也有一厥不复,因而导致死亡者。引起本病的原因很多,举凡外感六淫,内伤七情等等,影响到机体的阴阳偏盛,都可以导致本病的发生。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医临床上过去常见的厥证,在当今的中医门诊己经很少见,这类病人多因西医诊断明确、疗效快捷而求助于现代医学治疗。但笔者素慕高学圣先生的精湛医技,今有幸在恩师高继宁教授的指导下整理高学圣生前部分资料,现将其中有关厥证之气厥的治疗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1、厥证诸因,尤重视“气”

高老在临证中,尤重视气的作用,厥证一病,亦不例外。气厥素有实证、虚证之分,高老认为百病气为先,气的升降出入,主要体现于各个脏腑的功能活动,以及脏腑之间的协调关系。如气运行逆乱,或升降失调,出入不利,便要影响五脏六腑、上下内外的协调统一,而发生种种病变,诸如肝气横逆。肝气横逆,上壅心胸,蒙闭窍隧,以致昏倒,此为气厥之实证。素来元气虚弱之人,又因悲恐或疲劳过度,一时气机不相顺接,中气下陷,清阳不升,神明失养而昏仆发厥,此乃气厥之虚证。高老在临证中,对于气厥之实证,常运用顺气解郁、平肝潜阳之药,诸如瓜蒌、柴胡、生龙牡等;对于气厥之虚证,常选用生脉饮、参附汤加减治疗。

2、启上与导下并重

高老治疗厥证多启上与导下并重。启上药如石菖蒲、茯神等,常用于厥证之实证,临床主要表现为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噤不语等。石菖蒲为芳香开窍之品,其辛香流散,气薄芬芳,辟秽恶而利清阳,化湿浊而开心窍,且其清香馨远,入心透脑,为开窍之要药,尤以鲜品入药为良;茯神乃松科植物赤松或马尾松的土内寄生物,以中间有细松根穿过者为茯神,具有醒脑开窍、宁心安神之功。导下多用消食导滞、通腑泻下之品,使邪有出路,从下窍而走,高老临证常用槟榔、建曲运脾和胃助消化,大黄清热通腑以祛邪。

3、注重调和阴阳

中医讲究“衡法”,高老认为治疗厥证亦要注重调和阴阳。阴阳平衡,则人体生命活动稳定,如果阴阳平衡遭到破坏,人体就会生病,亦可发为厥证。《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高老在临证中对于气厥实证之肝气过旺者,喜用山栀、龙胆草、黄芩等平肝气;用生龙牡等平肝潜阳,从而达到调和阴阳的目的,使人体阴阳平衡,疾病乃愈。

医案举隅

患者,女,43岁,宿有气厥,病后食复,愤怒气逆,突然昏仆,口噤不语,手足抽搐,发前头昏目弦,心烦易怒,厥醒后手足汗出,胸胁胀满。舌红苔薄黄,脉沉弦。证属肝气挟食滞上逆、清窍闭塞,治以行气开郁,佐以消导。

陈皮四钱,紫苏四钱,半夏三钱,槟榔五钱,瓜蒌五钱,柴胡三钱,生白芍五钱,生龙牡各五钱,山栀三钱,龙胆草三钱,黄芩三钱,甘草二钱。

按语:《景岳全书·厥逆》谓:“气厥之证有二,以气虚气实皆能厥也。气虚卒倒者,必其行气索然,色清白,身微冷,脉微弱,此气脱证也。……气实而厥者,其形气愤然勃然,脉沉弦而滑,胸膈喘满,此气逆证也”。患者素有气厥,肝郁,复因饮食不慎,食填中脘,气机升降无权,肝胃之气反而上逆,发为厥证。故高老用陈皮、紫苏、半夏以行气和胃;复取瓜蒌宽胸理气;柴胡疏肝理气;槟榔以消导食积;白芍平肝熄风;山栀、龙胆草、黄芩以平肝气;生龙牡平肝潜阳。全方合用,以求气机调畅,食滞消导,厥证乃平。

本文转载自http://user.qzone.qq.com/1141180094/blog/135493733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