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根据太极拳的战略思想,把握太极拳劲力的基本特征

 觅书时代 2018-08-02

首先,要弄清太极拳的战略思想。

太极拳是武术,一种应敌术。但又不同于一般武术,它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主张不主动侵犯他人,即“彼不动,己不动”。 正像陈鑫公所说:“我守我疆,不卑不亢”。即“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这是练太极拳的原则问题。练太极拳的人,应该是一身浩然正气,宽仁贵和。可是敌人向我主动进攻时,怎么办? 上策是能容能化,力求化解来力,使其落空。运用折叠劲,做到“来之欢迎,去之欢送”。尽量做到“以其人之力,还制其人之身”。“ 即所谓“借力打力”,也就是借对方的作用力,或反作用力,而使来力落空或使他失去平衡。力求化敌为友。为此,太极拳用劲的策略有以下要领:

(一)要善于听劲。

凭触觉、视觉来判断对方进攻的劲别、劲路、方向、劲点。以提高自己的灵敏度。

(二)要善于引化。

首先要能容(含胸榻腰和大捋就是练习加大容量),能忍,气能沉下去,腰胯能塌下去,从而“沾连粘随”,“不丢、不顶”, “舍己从人”,“引进落空”。

(三)要能合。

五指及一切接触点,都要合到对方身上。合而后顺势发之,合而后拨之。即将己力与彼力合而为一,再顺其势,借其力,对来力稍加拨之,以改变来力方向角度,使之落空。从而以小力胜大力,“四两拨千厅”。

(四)要善于借力。

一是顺势借力;二是造势借力,又叫“打回劲”。我的老师陈照奎先生举了两个很形象的例子,一叫“荡秋千”,二叫“拍皮球”。“荡秋千”就是在秋千荡到最高处要往同落时,顺着它的力量,再给它加一把力量,使秋千荡得更远更高,这叫顺势借力; “拍皮球”就是拍球时,在球弹到一定高度下沉时,再给它加一拍劲,球会反弹得更高,这叫造势借力。这点,在推手时体现较充分。比如,双方交手时,为了试试对方的力量,我先给他一点力,按人的本能,对方肯定要顶抗,我先给他一点劲,把他的劲逗起来,然后,再借对方的反作用力,通过左右螺旋式的力偶把劲还到对方身上去,或使之落空。这就是“擎起彼身借彼力”。又叫折叠劲。

在练拳中必须把握太极拳这此用劲的策略。为此,平时打拳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修炼:

1.要放松。

我的老师讲拳时要求,打拳的全过程,要百分之百地放松,周身节节放松,松到手指肚。只有放松,全身才能圆活、灵敏以体现整体作业。化解对方时,才能四面八方转动,发劲时,才能节节畅通,发则迅雷不及掩耳。而且便于整体力量集中于一点。

2.加大掤劲(即力学中的弹性劲)。

在放松的基础上将精气神高度集中,做到“筋骨要松,皮毛要攻”。在放松的基础上,体现一种韧性的、弹性的柔韧劲。使周身处处都有“警戒线”。发劲则松活弹抖。

3.充分运用缠丝劲。

螺旋缠绕,沾粘连随。这是太极拳用劲的精华。如推手中的挽花,就是练缠丝劲、螺旋劲。“虚笼诈诱,只为一转”。在缠绕中借力发力。

4.练习能容。

要做到最大限度的容量,加大引化空间。如推手练习大捋,含胸塌腰,多练低架子,加大周身的容量,让对方来力落空。即所谓:“来多少要多少,一点也不多要”。让对方接触您时,感觉你浑身上下像个膨胀的球,处处有张力,感到你周身处处都是“球切线”。同时,又感到你处处都是空的,出劲处处落空。

5.做到身法中正圆活。

打拳过程中,要求式式立身中正,左右旋转,不出自己方圆。好像在球内打拳。全身上中下盘形成一个球,胸腰形成一个立体螺旋的轴,让对方接触到你身体时每处都是球切线。打你使不上劲,你反而能化掉对方的来力。

6.懂折叠。

就是一开一合、一伸一聚、一左一右、一收一放、一纵一横、一上一下、忽前忽后、忽顺忽逆的运劲方法。如单鞭接第二金刚捣碓,第一个动作中,就有左掤,右上捋,下按、左发四个左右往复折叠劲。加上左膝里扣,共五个劲。

7.掌握随遇平衡。

注意虚实倒换,重视自身平衡。如双方交战时,“不在一城一池之得失”,而在乎整个战役的胜与负。太极拳讲求在双方交手时,“不重视一拳一脚”,而在乎最终谁失去了平衡。所以,打拳时,时时处处注意身体保持平衡态,而推手时则千方百计破坏对方平衡,千方百计维护自身的平衡。

8.锻炼整体劲。

就是要将人体各部位之间协调统一,意气力、精气神统一,以丹田带动,使之周身一家,将全身力量集中于一点;这样的发力才会有集中于一点的松活弹抖劲。

9.练习化打合一。

有时是边化边打,有时是上引下进,左引右进(如《懒扎衣》动作三),右手引左手左脚上下进,有时先化后发(如《金刚捣碓》动作四、五)。

以上都是由太极拳的战略思想所决定的一此用劲的特征。

摘自《陈式太极拳劲道释秘:拆拳讲劲》

作者:陈照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