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逻辑性是避免投资陷阱的唯一方法

 yangtz008 2018-08-03

任何一项投资,如果一直没有想明白投资的逻辑性,搞不清楚如何获利,乃至请教比你聪明的人也得不到你能理解或者令人信服的回复,那么大概率判断:这事儿不能干。

1、我们能否搞清楚项目投资的获利逻辑?


任何项目,谈到投资逻辑,最后的归结点应该在获利逻辑上。即你是凭什么赚的钱,赚的是什么钱。获利逻辑很多,归纳起来有增长逻辑,低估逻辑,套利逻辑等等。有时候同一个项目还会同时出现几种获利逻辑。


同样,就投资逻辑分析,在各个投资时点的主逻辑亦有不同。企业早期VC阶段投资的核心逻辑可能是创始人和行业,PE阶段投资的核心逻辑可能在于项目的成长性和合规性,独角兽项目投资的主逻辑可能在于如何估值和定价


例如,假设你拿到了小米或者美团点评IPO之前最后一轮的投资机会,应该清楚的是:获利的主逻辑是套利,核心点在于估值及定价。你在做决定的时候,应该想明白小米或者美团究竟估值多少才是合适的价格。如果看不懂或者无法做出估值定价,那么这个项目是应该放弃的。在这个阶段的投资,证明“这是一家好公司”不是逻辑要点,反而是“这公司到底值多少钱”才是最重要的。想不明白估值,你是不能去碰的。


2、逻辑性上看,P2P金融为什么做大了就会倒掉?


P2P原意是互联网金融的点对点(个人对个人)的借贷平台模式。但是因为平台的出资端多为普通群众及中产,想做大募资一般都需要给出刚兑的固定收益回报(多为10%以上)。假设刚兑收益为10%,募资成本为3%,管理成本为2%,那么P2P公司每年的综合成本为15%,且需要按年(有的还需要按照季度)兑付。


最近那么多P2P爆雷倒掉,实际上是商业逻辑出了问题。首先刚兑就是一笔潜在负债,且利率一般较高(低了募资困难),其次是按季度付息这个也是难以承受之重,会大量消耗现金流。最后就是,当规模不大的时候基本上还可以用一两笔短期投资或者高利贷利息或者以庞氏募资去还本付息,但是当规模足够大的时候,假设500亿规模的P2P(e租宝,钱爸爸等),那么每年预计要准备80亿左右去支付利息。问题来了,有什么投资能让你每年赚取按季度兑现的80亿现金?唯一的办法是继续庞氏融资去兑付,直至崩盘。

 

所以,逻辑性上看,P2P实际上是一个募资端容易投资端很难匹配的商业模式,做大了就会崩盘,是大多数P2P公司较为确定性的归宿。


3、借钱给别人,为什么你收不回来?


借贷给予第三方并收取利息,这是一个古老的投资方式,演变成今天的“高利贷”、“债券”、“优先股”“可转债”“可交债”“兜底安排”等等。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本质上仍然是一种债,是一种需要计息偿还的安排。既然是债,核心的思考逻辑顺位是:(1)如何偿还,还款来源是什么。(2)担保措施是什么。但是,多数情况下,第一思考顺位都被忽略了(有些会在形式上走过场,有些就直接忽略),多数都在第二顺位逻辑上去打转。因为只关注担保而不关注最核心的“还款来源”,最终导致违约率高企,借出去的钱收不回来。当然并非关注“还款来源”就一定能收回借贷,而是说就逻辑性而言,这是首先要关注的问题,是第一顺位的思维逻辑问题。可能经过第一顺位的思考,大部分借贷投资都不会再做了,从而更大概率的避免更多的违约,避免“你想我的利息,我想你的本金”情景的出现。

 

4、逻辑不通的项目,最终结果一定是有问题的,但是有的确实需要时间的验证。


很多貌似不错的项目,实际逻辑上是不通的。但是在前期确实能给人赚钱的幻象,让人会认为“你这个逻辑性想法过时了,你看这个公司不是发展的很好嘛”,但是,时间会验证一切。三年前收到贾先生的“XX体育”的股权融资项目,兜底担保利率为年化12%。意思是赚钱都是你的,亏钱了贾先生按照年化12%给你做兜底补偿。在当时利率环境下,逻辑分析表明,开出12%的兜底条件说明极度缺钱了,说明贾先生的信用较弱了,说明项目要小心了。


三年前在看某上市公司报表的时候,发现公司账面现金有10多亿,但是每年利息收入只有300万。假设做成七天存款的利率也应该有1000多万的利息收入,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只有一个逻辑结论:钱平时不在账上。而很多专业投资人(XX信托、XX证券、X金所)都不顾这些简单的逻辑性,只是按照兜底的幻觉去判断,最后只能去品尝苦果。

 

5、逻辑性未必能让我们赚大钱,但是至少能让我们最大程度的避免陷阱。

 

常识因人而异,逻辑性更加与思维模式、经历背景等因素有关。故仅以逻辑性去判断一些项目的好坏,未必能确保让你有极高的成功概率。但是,逻辑性却能让你最大程度的少犯错误,乃至能避免投资陷阱。另外,投资也确实是一门艺术,并且是一项长期坚持投资逻辑之后熟能生巧的艺术。离开长期坚持的投资逻辑去空谈投资艺术,只可能是短期的偶发性个案,长期看一定是逻辑性和纪律在起作用。而短期偶发性个案的成功对于职业投资人来说毫无意义。


不懂不碰。任何一项投资,如果一直没有想明白投资的逻辑性,搞不清楚如何获利,乃至请教比你聪明的人也得不到令你信服的回复,那么大概率判断:这项投资不能干。即便是牛人推荐的项目,如果自己没办法想明白,也不要去碰。可能会错过一些机会,但是却能让你避免投资陷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