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仓买入一家公司的充分必要条件

 jack1949jd89lb 2019-07-17
重仓买入一家公司的充分必要条件

作者: 平庸价投

来源:雪球

​​一,增长、增长、增长。

股票是永续劣后债券。

巴菲特说要记住”投资第一条,不要亏损;第二条,一定要记住第一条”。

我觉得,投资第一条,要记住股票是永续劣后债券,投资第二条,一定要记住第一条。

未来负增长零增长的公司,多便宜都不能买。

那怕有人在耳边聒噪,说已经低于净资产,甚至低于清算价值,低于其资产a+资产b+……,都不行。我们不是控股股东,那些东西只跟我们有半毛钱的关系,完全可以被人折腾光。这不但是价值陷阱,还是个思维陷阱。

前景没有转好可能,或根本没前景,或干脆看不清前景,都不能买,更不要提重仓了。

增长分为高质量低质量的增长,规模增长与结构增长,还有增长陷阱、批发陷阱,是真增长还是伪增长?

增长的空间(客户群+渗透率+客单价+消费频次+产品结构+集中度)、

增长速度、增长效率、增长质量、

ROE(波特五力+经济护城河+企业能力如研发生产销售财务能力)、

风险(财务风险如有息负债率+经营风险如成本结构+市场风险如周期性供给时间产品寿命)……光是“增长”一个主题,就值得深入研究,写一大片文章。

在市场整体杀估值时,比如2016年融断,2018年大跌。。。这样的情况,那时候所有股票都跌得惨,但有些是真惨,有些是该这么惨。

区分方法,就是去找没有负反馈、未来中短期业绩确定性高尤其是高增长确定性高的(一点瑕疵都不能有)。。。的行业与公司,那么恭喜了,反弹到来时,只有它们才能创出新高,让个人净值创新高。

无论是杀估值后买反弹,还是杀估值杀业绩后博反转,又或是买成长股,周期股投资,等等,都必须要看到清晰、强大的变好的逻辑。

要买的便宜,而不是仅仅因为便宜就买入甚至重仓,99%的情况会被埋坑里,很惨很惨。

那些可能越跌越贵、看不到增长、前景堪忧、折旧能折死人,或者自己看不清变好前景的公司,是不是应该首先排除掉呢?

因为这一条太过重要,写在第一。

二,产业分析要清晰深刻。

产业的市场规模、天花板在哪,

产业的增长率、渗透率,对社会的价值,

周期性,上下游的利润分配格局

竞争格局,人才资本技术的分布,供需格局,

是大订单的企业吗?受政策管制吗?

集中度是越来越集中还是越来越分散,又或者是看不清?

重资产还是轻资产行业?

商品还是消费类?

ToB 还是ToC还是ToG?等等,

都要有清晰深刻的认识。

像有些toB行业与企业,难以跟踪或有劣势,是否该放弃?

三,公司分析要清晰深刻。

华尔街有句名言,投资就是投人,那么管理层是无德、无能还是有钱了但没有进取心?

组织是不是善于进化?

公司的使命愿景强大么?公司的战略是否清晰具体可执行?是否适时升级?是否上下沟通到位?

股权结构是否有缺陷?有没有内部人控制的嫌疑?

公司是否持续创新?

上下执行力如何?有没有执行力文化比如末位淘汰的机制?

产品和服务的品质如何?会不会变质?产品能不能提价?

有没有什么新产品出来?新品销售如何?

品牌驱动还是渠道驱动?渠道是什么样的?成本如何?

再生产的回报可预判性是不是很好?也就说,如果加大马力生产,能不能都卖出去?

新产品的回报可预判性是不是很好?也就是说,如果研发出新产品,能不能通过自己的销售网络销售出去(假设产品是市场需要的)?

扩大再生产投入是不是很大?

能否提价或者有没有定价权?

过去是如何增长的,规模增长还是质量增长还是都增长?

一年内业绩自己能预测么?三年内业绩可期盼么?五年十年后业绩能展望么?

。。。。。。

此处,是否可以淘汰不少企业呢?

四,重仓买入前是否遵守了投资纪律?

检查自己在评估时,是否陷入了某种心理误区,比如光环效应,禀赋效应,过度外推。。?是行业调整的时候去研究的,还是歌舞升平的时候去研究的?

有没有在关注到重仓买入前至少有一年半载以上的观察思考期或关键停顿期?很多人声称是价投,但经常昨天才研究,后天就买入重仓。这些人很可能是伪价投。

这些跟踪时日尚短的企业,是否该先排除在重仓股之外呢?

五,财务分析是否清晰具体?

财务分析可以用来反向排除、验证。

比如先分析增长速度,再分析增长质量;分析赚钱规模,再分析赚钱质量;有没有大存大贷的可疑问题,能否找到答案?

那些财务上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看不清或者看不懂,即使是换个角度也没法得到结论的公司,是否应该排除掉呢?

六,市场估值分析要清晰深刻。

为什么同业同期有些估值那么高?为什么同为消费,有些公司涨,有些反而下跌。。。市场预期是否一致?看空的人是怎么看的?公司是杀了估值还是杀了业绩还是杀了逻辑?当前估值是贵了还是便宜?

市场群体智慧一般情况是有价值的,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与排除企业。

估值分为两种,一种是自己估的区间,这是一种自由现金流折现的思维。

一种是分析市场未来可能给企业什么样的估值。必须搞清楚,自己采用那一种。

要计算下赔率,还要计算下概率,两者是不是都有利于自己押重注?

产业的逻辑、公司的逻辑、市场的逻辑,还有自己投资的逻辑,有时候未必是一样的。

市场未来会不会提高公司的市盈率水平?如果提高,会以什么理由?

下跌20%敢不敢加仓?上涨50%会不会卖出?

如果跌去30%的市值,到时是贵了还是便宜了?

显性风险是不是已经都包含在价格里了?

有没有未知的风险,比如利益攸关方可以更换底牌?

是冷门股还是热门股?是高关注度低购买度的行业或公司么?

股市是个复杂系统,投资也是一个复杂的事情。

在投资中,永远选择大于努力,时间的意义是次要的。

在这里有好几个思想分野,一个是有人认为,世界是个混沌系统,根本就不存在深度研究这回事,所谓研究,最后发现都是偏见;一个是有人认为,深度研究能够创造价值。

还有就是,有人认为,根本没有所谓的绝对价值,所谓“低估”、“价值投资”都是伪命题;另外有人认为,存在绝对价值,所有投资应该是低估时买入,高估时卖出。

再就是,有人认为,对于利润为真、高确定性的公司,低于无风险利率的倒数,当前即25倍PE就可以买入,高杠杆企业打七折,又或者三年后能以15PE卖出能翻倍的价格即是买入价,高杠杆企业在此基础上打七折;又有人以10年能够回本,即低于10PE才是值的下重手的价格。更有人说,茅台是所有投资的机会成本。诸如此类,等等都是很有价值的看法。

这里不讨论这些思想或方法谁正确谁错误的问题,只说我自己的看法。

我认为,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可以为一个公司“估值”,那么很可能隐含着一个大前提,就是自己比大多数人聪明,而通过常识判断,这种可能性是很小的。

所以,我认为,正因为充满偏见,所以不但要“深入”研究,同时要倾听市场的声音,理解市场的智慧和逻辑,两个方面都很重要,都不可偏废。

它们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个人采取中庸的办法。

那些无论通过自由现金流折现来估值,还是通过市场估值来分析,赔率和概率都不利于自己的公司,是不是应该排除在外呢?

总结:

上面六条,每一步都可以排除掉一些企业与行业,也会剩下一些行业与企业。

它其实是一个思考过程与分析工具,或者说,是一个开放的打分系统,用它来筛选自选,应该是有帮助的。

所谓理性,就是用若干标准排出自己的优先级,并实行之。

我们可以运用上述打分系统,自己设置单项权重, 排出优先级,然后淘汰、选股,在赔率和概率都十分有利于自己的时候,买入、重仓,周而复始。

上述产业分析,公司研究,财务分析。。。有两个层次的目的:

第一层次的目的是为了了解过去公司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是什么驱动了公司或者产业过去及现在的增长?

第二层次的目的,也就是终极目的,就是为了洞悉未来公司和行业的成长,洞悉未来的变化,趋利避害。

所有的这些研究与思考如果没有做到这一点,那么都是失败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