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四气调神大论》笔记点击关注『玉堂中医』 专业的中医讲解,实用的养生理念和方法,经典书目的分享,不容错过 最近发现写《素问》一直在《上古天真论》转,今天就换下口味,来说一说《四气调神大论》。 (一) 我们的古人,给我们留下了一套做事的方法, 即“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也就是要做好一件事,就得对这件事本身有所了解,要先调查清楚这件事之来龙去脉,才能确定如何把这件事做好最恰当方案。治病也是这个道理。 在临床上,我们是如何调查这个病人具体病情?是要问病人姓名,年纪、婚否、职业、主诉、病情、舌苔、脉象等等。当把这些调查清楚以后,通过具体分析,找出其中的规律并运用这种规律来进行治疗疾病。 假如我们把自然界当做病人来进行研究,自然界有春夏秋冬四个阶段,于是调查结果把记录如下:
通过这种调查结果,发现春夏秋冬四季周转不息,万事万物都遵循着生老病死的规律,所以总结道:
由此,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四气调神可以简单翻译成万变不离其中,如同春夏秋冬四季轮转,生生不息。 (二) 那这种生生不息的流转规律应该如何具体运用?其运用方法很简单,就是模仿。 模仿是需要对象的,古人选择了太阳作为对象。太阳,从人的世界里看是没有思想,但有自己独特的运行轨道,故叫志。因此古人按照太阳出没时间对身心锻炼进行了模仿,所以有:
但是人是具有时代差异,不是所有所有人都是按照这规律去生活、工作,所以后面又补上了一段: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从这里就可以看到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有顺、有逆,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说,治未病就是减少这种逆向生活方式与习惯。 那如何减少这种逆向生活方式与习惯?这个具体方法保留在《中庸》里:
如《内经》言“喜怒通四时”,也就是说喜怒哀乐不就是春夏秋冬么?当能让自己喜怒哀乐处于中和之地,自然而然做到了四气调神。 而在具体临床中,四气调神书体现在问诊上。 下次继续分享。 欢迎在留言区留下你的意见和建议。 来源:根据素医(徐医师)读书笔记,观复整理。 微信扫一扫 |
|
来自: 为什么73 > 《玉堂-岐黄-抱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