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四气调神大论》笔记

 为什么73 2018-08-03

读《四气调神大论》笔记

原创: 素医 玉堂中医 今天

点击关注『玉堂中医』

专业的中医讲解,实用的养生理念和方法,经典书目的分享,不容错过


最近发现写《素问》一直在《上古天真论》转,今天就换下口味,来说一说《四气调神大论》。



我们的古人,给我们留下了一套做事的方法, 即“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也就是要做好一件事,就得对这件事本身有所了解,要先调查清楚这件事之来龙去脉,才能确定如何把这件事做好最恰当方案。治病也是这个道理。


在临床上,我们是如何调查这个病人具体病情?是要问病人姓名,年纪、婚否、职业、主诉、病情、舌苔、脉象等等。当把这些调查清楚以后,通过具体分析,找出其中的规律并运用这种规律来进行治疗疾病。


假如我们把自然界当做病人来进行研究,自然界有春夏秋冬四个阶段,于是调查结果把记录如下:


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

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

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勿扰乎阳。


通过这种调查结果,发现春夏秋冬四季周转不息,万事万物都遵循着生老病死的规律,所以总结道: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生死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由此,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四气调神可以简单翻译成万变不离其中,如同春夏秋冬四季轮转,生生不息。


(二)


那这种生生不息的流转规律应该如何具体运用?其运用方法很简单,就是模仿。


模仿是需要对象的,古人选择了太阳作为对象。太阳,从人的世界里看是没有思想,但有自己独特的运行轨道,故叫志。因此古人按照太阳出没时间对身心锻炼进行了模仿,所以有:


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极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但是人是具有时代差异,不是所有所有人都是按照这规律去生活、工作,所以后面又补上了一段: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从这里就可以看到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有顺、有逆,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说,治未病就是减少这种逆向生活方式与习惯。


那如何减少这种逆向生活方式与习惯?这个具体方法保留在《中庸》里: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如《内经》言“喜怒通四时”,也就是说喜怒哀乐不就是春夏秋冬么?当能让自己喜怒哀乐处于中和之地,自然而然做到了四气调神。


而在具体临床中,四气调神书体现在问诊上。


下次继续分享。


欢迎在留言区留下你的意见和建议。


来源:根据素医(徐医师)读书笔记,观复整理。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