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棕编艺术 | 她花了40年时间就为了研究这些“小玩意儿”

 一编一7unenxma 2018-08-03


所谓匠心

或许就是,哪怕只是一件小事儿

也能不厌其烦地将它做到极致



一把小剪刀,几片棕榈叶,经过她的一双巧手便能摆弄出蜻蜓、蚂蚱、蝴蝶等各种各样的形象,或许在别人看来这只是逗孩子的小玩意,但是于她而言,却是一项无法放弃的情怀,她便是“棕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俞双花。



俞双花,艺名俞蝶,她出生于一个棕编工艺世家,祖父俞初永不仅擅长棕编工艺,而且还会木雕,父亲俞其龙也子承父业继承了棕编技艺,在俞双花小的时候家中摆放的棕编小动物便是她最早的玩具,看着一片片棕榈叶在父亲手中变成各种各样小玩意,这令俞双花感到异常的惊奇,因此在她六岁的时候就开始缠着父亲教她一些棕编中简单的单编技艺了。



棕编是汉民族传统手工技艺之一,它是以榈树原料编制的工艺品

相传,上古时候,虞尧登位时无衣可穿,就剥来毛棕编成蓑衣,穿着接受百姓的祝贺,也正因如此蓑衣就成为圣服而受到山里人的崇拜和爱戴,人们出入皆披之,一避风雨、二防凶兽;

后来棕编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不仅是在蓑衣上,连鞋、扇、包、帽、垫、玩具中都能找到棕编的影子,甚至相传明代君王朱元璋小时放牛割草,也曾穿过棕编的衣鞋,可见棕编的运用由来已久。


非遗地图 边玩边领红包 小程序

棕编是门老手艺,这种技艺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十分复杂,要想将一片平凡的棕榈叶变成各种栩栩如生的小动物,要经过选材、分叶、编织等多道工序,当然,这其中最终要的还是有一双“巧手”。



俞双花在二十岁的时候才开始正统地学习各种棕编技艺,像双编、三编、四编、五编,甚至八编,这些民间手艺鲜有的书面教材,俞双花只能一边向父亲讨教,一边自己摸索,那时候她常常从早上练习到深夜,手上被棕榈叶划了无数道口子也毫不在意,一心沉浸在自己的“动物王国”里。



一项爱好坚守四十年,令人不可谓不佩服,而岁月的磨砺也使得俞双花的技艺更加的如火纯情,她单凭眼睛一扫就,动物的姿态、编织的技法就已了然于心,“花鸟鱼虫,飞禽走兽,十二生肖,我都能用棕叶编织出来,”看着从自己手中诞生的这些栩栩如生的小动物,俞双花心中满满的自豪感,如今她已经成立棕编工作室,她希望将来的孩子也能玩上这些祖辈传下来的“小玩意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