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常说的“出五服”或者“没出五服”,其实就是家族亲属关系远近的关系!在古代是指五种丧服,后来演变为五辈人。即高祖、曾祖、祖父、父亲、自己,就是五服。像一些地方说的“五服之内为亲”,意思就是说,血缘关系在五代人之内的都是亲人!超过五代的则是“出五服”了! 下面就结合农村的一些实际情况简单聊一下,以供参考: 一、什么是五服?一般常说的出没出服,就是指五服!最早出现在儒家典籍《仪礼》丧服篇中商周时期根据血缘关系所制定的五等丧服制度,由重至轻分别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故称“五服”,一般越亲,则服重!具体表现为: 1、斩衰: 为最重的一等丧服,一般服丧三年(实为25个月) 因以最粗的生麻布制成,衣袖口处不缝边,简陋粗恶,犹如刀割斧斩,而丧服上衣为“衰”,因此,被称为“斩衰”。 适宜人群:臣为均,子为父,未嫁女或回归宗族的已嫁女为父,妻为夫,承重孙为祖父等。 2、齐衰: 与斩衰服饰材料相同,衣缘袖口也缝边,但稍显齐整,所以被称为“齐衰”。 但会根据服丧期时间和用杖与否分成四类: 齐衰三年:需用杖,并服丧三年。一般适用于父亲已离世后,子女为离世母亲。 齐衰杖期:需用杖,并服丧一年。一般适用于父亲在世,子女为离世母亲,或者是丈夫为妻子。 齐衰不杖期:不用杖,但服丧一年。一般适用于为祖父母、兄弟姐妹,已嫁女为父母等。 齐衰三月:不用杖,但服丧三月。一般适用于为曾祖父母、高祖父母。 3、大功: 也称为“大红”。一般用粗熟麻布制成,服丧大概九个月,不用杖。 适宜人群:堂兄弟、未嫁堂姐妹、已嫁姑或姐妹、已嫁女为伯叔父、兄弟等。 4、小功: 也称为“小红”,一般用稍粗熟麻布制成,服丧五个月,不用杖。 适宜人群:祖父的兄弟及其妻、父亲的堂兄弟及其妻、父亲的堂兄弟之子、已嫁堂姐妹、外祖父母等。 5、缌麻: 为最轻的丧服,以最细的熟麻布制成,服丧三个月。 适宜人群:本宗族曾祖父母、族祖父母、族父母等,外姓的外甥、外孙、女婿、舅父、姨兄弟、表兄弟、岳父母等。 另外,在五服之外,古代还有一种更轻的丧服叫作“袒免”。意思是:袒,即袒露左肩;免,即不戴冠。 例如新朋好友去奔丧,也要披麻的。 二、农村常说的“五服”,实为九族!对于在农村常说的“五服”,其实是指九族,即:高祖、曾祖、祖父、父亲、自己、儿子、孙子、曾孙、玄孙。 而对于这九族之外的家族成员,就是“出五服”的人了!也就关系越远了! 像这种五服说法,应该是农村最普遍的吧! 三、农村往往是小圈子家族社会!会以“五服”关系分成若干家族!要知道,一般在村里你会发现,大多只有一两个姓氏而已!像我们村里,姓氏主要有两个,但大多农户家不是姓王就是姓张!其实对于一个姓氏的农户来说,就是一个家族衍生而来的! 但随着时间的发展,也会不断衍生新的后代!渐渐的就会发现,虽然同属于一个姓氏,但往往有婚丧嫁娶之事时,并不是所有同姓的农户家都会参与,而是只是家族关系较近的一些农户才参与。一般这时候就会常常听老人说,这家怎么没来呢?!原来是已经出五服了! 因此,在村里即便是同姓,也会被分成若干个家族!一般有婚丧嫁娶之事,也大多参与者为家族成员为主,而其他家族成员为辅! 以上仅供参考,作为专注于农村领域的一枚新农人,欢迎关注我,了解更多农村新鲜有趣的事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