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开甲故事(1)毓秀惠人 红船筑梦 ——读书郎学而不倦志在报国 作者: 俞瑞凌 程开甲(前排左三)秀中毕业照。 程开甲参加顾惠人铜像揭幕仪式。 程开甲拜访恩师俞沧泉。 程开甲、陈省身参加秀中百年校庆。 数学家陈省身、物理学家李政道、翻译学家朱生豪、军工专家潘文渊、动物学家陈世骧、地理学家周延儒……这些不同学界的泰斗,都有着同样的身份——秀州中学毕业生。 秀州中学建校百余年,走出过十余位院士,程开甲就是个中翘楚。 在秀中求学的6年,程开甲的学业突飞猛进,并在心中萌发科学的种子。 在嘉兴生活的6年,程开甲的理想越发坚定,更加清楚自己前进的方向。 去年在北京家中,程老接过嘉兴访客递上的一座“红船”模型,深情凝视,小心爱抚,不停说着“好”。这源自嘉兴南湖的一叶小舟,是他一生的信仰…… 从“猪头三”到“一甲” “院士兄弟”目澜洲公园赛英语 秀州中学在当时是有名的中学,刚上初中,程开甲的成绩并不突出,还闹过笑话。一日,他看到同学用电话与家人说话,觉得很新奇,也去排队。轮到他时,他拿起话筒连声喊“妈”,对方没反应。后面的同学等了半天不耐烦了,便上来帮他,却发现根本没有拨号,于是问程开甲号码,程开甲说家里没电话。这笑料便在学校传开了,程开甲也有了“猪头三”的绰号。回忆起来,程老依然觉得有趣。 到了初二,程开甲的学业有了大幅的进步。数学和英语成绩名列前茅,得益于在盛泽观音弄小学的功底,初二的代数程开甲在小学四年级就已学过,数学常考满分。他也能够将林语堂编的英语课本中每篇文章流利背诵。每次程开甲拿成绩单回到盛泽家中,就成了全家最骄傲的时刻。 而放假回家的程开甲依然没有放松自己,坚持学习。一年暑假,家住盛泽的秀中同学在目澜洲公园比赛英文,高年级的师兄潘文渊也参加了这次活动,两个人都展现出了高超的水平。程开甲回忆,当时自己背的是林肯在内战时著名的《葛底斯堡演说》。 那一天,没人知道这对斗智的盛泽师兄弟,将来会成为影响历史的院士。只有目澜洲的悠悠碧水,萋萋绿树,静静注视着两位天才少年的意气风发。 不打篮球的厨师不是好校长 顾惠人爱迪生启蒙理想 程开甲刚进秀中时,校长是中国著名教育家顾惠人。他的教育思想特色鲜明,“中西合璧”,十分重视学生的人格培养,提倡“学校家庭化,生活纪律化,头脑科学化,身手平民化”,不但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而且培育了“爱国、爱校、爱科学”的秀中精神。 目前,秀州中学依然保留着当年顾惠人居住的“北斋”,少年程开甲经常到此拜访,吸收的除了精神食粮,还有物质食粮——顾惠人会亲自下厨,宴请学生。这让在异乡求学的程开甲也能感受家庭般的烟火气。当时学校晚上9∶30熄灯,程开甲就坐在楼梯口的廊道灯下看书看到十一二点。一夜顾惠人巡查学生宿舍,见到程开甲便关爱地说:“你功课很好,还开夜车,要注意身体啊!”让程开甲感到非常温暖。 程开甲并非只专注于读书,当时抗日救亡思想在校园深植。程开甲也立志报国,苦练身体,成为班级篮球队的主力球员,而顾惠人闲暇时,也会来和他们一起打球。程开甲在全校运动会上完成了野战演习任务,而顾惠人也亲自参加赛跑,引得同学们高喊“加油”。 在这样的氛围下,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也有着更多的成才选择,而程开甲,对科学产生了特别的兴趣。 程开甲回忆,秀州中学图书馆有很多名人传记,爱因斯坦、伽利略、牛顿、詹天佑等中外科学名人的传记他都看过,不仅增长了知识,也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科学家追求真理、热爱国家的精神打动了他。而爱迪生“成功靠99%的汗水加1%的灵感”的名言更是启发了他。自认“不算聪明”的程开甲便拼命努力,读完中学课本就预读大学课程。科学的种子在心中萌芽。 亦师亦友指引人生方向 “将来你会成功的” 秀州中学教育注重人品,除了顾校长,老师们同样做到言传身教,让程开甲印象深刻。 辅导老师姚广钧为了训练学生的记忆,要求学生把圆周率小数点后60位、1~100的平方全背熟,见程开甲有数学天赋,姚老师就给他“开小灶”,甚至把程开甲解出来的难题拿去考其他老师,如果同事做不出来,他就得意地大笑。这样的训练,让程开甲在未来的事业上受益颇深,即使到了晚年,他依然可以看到一道数学题,就能大致估出结果。 秀州中学每年都举行一次英文比赛,初三时,程开甲第一次参赛,台下背得熟练,上台却紧张了,背了3句,慌乱下台。姚广钧鼓励他“没关系,看以后的”。第二年,吸取经验的程开甲一举获得全校英文比赛第一,到了高三,更是代表学校参加浙江省四所中学演说竞赛,夺得单项第一。当时程开甲的辅导老师是秀州中学第二任校长窦维思的夫人, 一位为人友善教学严格的美国人,她帮程开甲准备了好几篇演讲稿,最终确定了参赛内容,并一遍又一遍听程开甲背诵,纠正发音并指导他如何表达感情。 专注科学的程开甲肯动脑筋,曾经想搞个“发明”——一条通过水的冲力实现“永动”的船。面对这些奇思妙想,姚广钧明知不可能,依然会鼓励程开甲“再动动脑筋”,这句话深深扎根在程开甲心中,老师对学生敢于想象、敢于创新的呵护与鼓励,让他非常感激。 高二时,程开甲第一次“当官”,职务是“膳食委员会主任”,负责管理学校伙食,每天同老板算出一天的食材用量。虽然程开甲很努力,但没有得到高年级同学的支持,要“罢”他的“官”。这时俞沧泉老师找程开甲谈话,指点他如何扬长避短,并鼓励他“将来你会成功的”。 俞老师不仅在生活交际方面给了程开甲激励,在学术上同样让他受益匪浅,作为地理老师的俞沧泉在课上讲的坎儿井,让程开甲日后在戈壁滩的原子弹、氢弹试验中,更好地适应了环境。 青年的回首与老年的挥手 难忘师恩反哺情深 “母校恩叠叠,游子情依依”。程老热爱母校、眷恋恩师的深情贯穿他的人生。也就是在秀中期间,程开甲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当时在秀州中学校内出现了一些共产主义的活动,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是全世界知识的积累分析总结出来的,我们理解愈多愈广泛,就愈有帮助。” 毕业后,程开甲一次次深情回望母校。在抗战烽火中,程开甲始终保持着与母校师友的联系。1981年,在京秀中校友集会,程开甲为研制核武器隐姓埋名20年、离别母校44年后,第一次与母校学长学弟们团聚。1984年调回北京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常委后,两度偕夫人到上海,登门拜望俞沧泉老师,为恩师祝寿题词“为人师表”献礼。 1989年,程老被选为北京校友会会长。虽然本身工作很忙,但开校友会除特殊原因请假外每次必到。他倡议北京校友会发起募捐为母校建立教育基金,自己带头捐款。1999年4月23日,北京校友举行联谊会预祝母校百年大庆,程开甲特地连夜从洛阳乘飞机赶回,深夜抵家,次日准时到会。 嘉兴秀州中学校友会顾问褚元强回忆,2000年10月,秀州中学隆重举行建校100周年大庆。激动的程老早早来到嘉兴,兴致勃勃地观赏校园新貌。在校史陈列馆,程老驻足母校校歌歌词前,感慨万千,引吭高歌,“名随钟声嘹亮入层霄”声震全室,在场老中青校友无不为之动容。程老三次瞻仰顾惠人校长铜像,被广大校友传为佳话。第一次是参加由他署名题字的顾校长铜像揭幕仪式。第二次是感冒住院还未痊愈,便回母校参加活动,在老校长铜像前深深地三鞠躬。第三次是在回京前夕,他说“我没有在顾校长的铜像前留影,该去补拍”,于是就再次到恩师铜像前敬礼、拍照。程老长期与母校保持紧密联系,大到学校事务的意见征询,小到师生的来信问候,他都认真对待。 说起去北京看望程老的两次经历,秀州中学分校校长李新浩记忆犹新,“第一次是2015年,我陪同区教育系统的领导一起去,98岁的程老坚持从家里走出来迎接。很难想象程老这样的院士家里简单而朴素,当时程老说要送我们自传,但家里只翻出一本,他就表示要先送给母校的同志。”李新浩说,与程老告别后,他不经意地回过头,发现程老还站在阳台上朝他们挥手,顿时让他非常感动。第二次是去年,程老端详着他带来的“红船”模型,一时间,仿佛程老的眼前,嘉兴求学的青涩时光、为党和国家事业奋斗的峥嵘岁月都再次浮现。 “为什么程老有如此的成就,我想,最重要的就是他有一颗爱国之心。”李新浩说。 (感谢熊杏林、程漱玉、褚元强对本文贡献) 来源:吴江日报 2018-08-03 |
|